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71/95页)
2.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推进三苏祠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加快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聚力"制造强市攻坚年",以创新赋能先进制造,完成眉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4.加快城市新中心建设,完成城市艺术中心、太和公园主体工程。
5.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20个。
6.加快四川省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工程建设。
7.加快川大眉山校区建设,完成一期项目主体封顶。
8.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5线建设。
9.提速眉山国际铁路港、岷江航电建设,加快构建"铁公水"立体交通体系。
10.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100名。
今年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超常力度抓投资、调结构,厚植跨越发展强劲动能。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的殷殷嘱托,坚持以项目组织经济工作,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全力以赴抓争取。抢抓当前最大的政策红利,把对上争取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储备、申报、汇报、落地全流程管理。围绕国家战略、市场风口、眉山实际,拓宽视野谋划项目,储备库投资额动态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突出快、准、实,不遗余力争取更多平台、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在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上实现更大突破。做实前期工作,坚决避免"资金等项目"。坚持"争建并重、以建促争",加快形成发展新支撑。
千方百计抓招引。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1+3"产业,全力招引链主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固链项目,配套引进研发设计、高端物流、平台运营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突出头部企业招商,力争引进"三类500强"或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20个。突出主题招商,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突出商协会招商、市场化招商,创新资本招商,用好产业引导基金。加大项目落地考核,确保到位资金900亿元以上。
只争朝夕抓推进。坚持节约集约、聚焦重点,全力做好人才、金融、能耗、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改进竞技拉练制度,严格"亮比赛"、逗硬"红黑榜"。开工建设天华二期等新签约项目57个,加快推进石大胜华锂电新材料等新建项目87个,竣工投产通威太阳能电池等项目60个,22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0亿元。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二)超常站位抓"三农"、促振兴,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殷殷嘱托,坚持农业现代化固本,持续擦亮眉山农业金字招牌。
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抓好耕地保护,健全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实施耕地恢复"三年行动",新增耕地2万亩、垦造水田1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投入7亿元支持"天府粮仓"示范区打造,加快水稻技术推广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东坡区永丰示范片、仁寿县"天府粮仓"丘区示范片、青神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片建设。确保粮食播面297.5万亩、产量127.5万吨以上。
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万户,建设"美丽眉山·宜居乡村"30个。做实农村客运"金通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支持丹棱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实施农村路灯照明工程6000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做优特色农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启动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创建。持续做强生猪、泡菜、春橘等特色支柱产业,提质增效茶叶、藤椒、设施葡萄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通内斯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生猪出栏225万头以上。培育"东坡大米""东坡肉"品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现代农业种业、科技装备、烘干冷链物流水平。深化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康养、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超常定力抓制造、促转型,奋力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殷殷嘱托,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突出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眉山"。
聚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千亿锂电产业,引领成都都市圈锂电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共兴的产业生态圈。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引进行业龙头5个以上。加快推进中创新航、美国雅保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晶硅光伏产业,夯实成乐眉光伏产业带核心地位。聚焦电池、组件及配件等环节延链补链,推动通威光伏研究院建设,开展光伏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光伏示范试点,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加快通威太阳能电池、丹棱异质结电池、江苏美科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建设全省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聚乳酸、金象赛瑞氰胺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培育200亿元以上企业2户,确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250亿元。
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协同推进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建设,强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华赐半导体、眉山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围绕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等领域,打造"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加快西南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建设。聚焦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打造西南生物医药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围绕预制菜、泡菜、调味品、畜乳制品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成都都市圈"中央厨房"供给体系,加快漫味龙厨调味品、幺麻子藤椒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推动传统建材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性能、装配式等新型建材方向发展,加快川威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蜀道集团钢构智造等项目建设。
上一篇:煤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