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某街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2年上半年某街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2年上半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乡村振兴局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积极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坚决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持续推进工作不断提升。
一、守住底线、防返贫机制有效健全
1、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按照上级工作部署,2022年5月,街道组织街道、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等精干力量,开展全面入户排查,全面摸清群众生产生活、收入支出等基本情况,深入查摆问题。此次排查对象为全街道所有农户,重点排查"十类"重点人群,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管理,采取帮扶措施,进一步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次共排查农户x户x人,识别纳入监测对象x户x人,风险消除x户x人。截止目前,全街道共有脱贫户x户x人,三类监测对象x户x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户x人。
2、开展动态管理及帮扶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对象,安排帮扶责任人,开展针对性帮扶,加强监测对象档案管理,实施"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安排帮扶资金和项目,抓好帮扶措施落地落实,解决实际困难。
二、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
1、聚焦产业兴旺,精准谋划产业项目。继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首先结合上级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一般村乡村车间建设项目,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x万元以上;其次根据社区资源禀赋与传统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了桃园铺番茄高效种植示范园区建设,赋予传统产业新活力,园区占地面积x亩左右,预计建设x个大棚,有效提升了蔬菜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逐步打造成特色产业品牌,形成以桃园铺社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蔬菜产业,从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致富。
2、聚焦政策落实,增加群众收入。一是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对自主发展养殖种植等项目的x户直接发放奖补资金x万元;二是落实雨露计划政策。对x名通过短期技能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贫困劳动力兑现了补贴政策,落实资金x万元;积极为在校接受职业教育的x名贫困学生申报补贴,落实资金x万元。三是落实公益岗扶贫政策。设置生态护林员x名,每人每月x元;落实资金开发村级道路养护员x名,人均月增收x元;落实养老护理员x名,人均月增收x元。四是落实就业扶贫政策。为县内外转移就业及县内自主创业的x名贫困劳动力落实申报就业奖补政策。五是落实金融扶贫政策。xx街道认真落实贯彻县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造血"功能,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后顾之忧,通过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自主创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全街道有x户贫困户获得了小额信贷扶持。
3、聚焦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升群众技能能力,各社区根据本地实际积极与培训机构对接开展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培训课程确定的内容组织开展培训,切实让学员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实际技能,达到培训一批、持证一批,增强群众就业能力,拓宽致富渠道。
三、扎实整改,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更加夯实
1、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活动,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脱贫成效四个方面,以"七查找、七确保"为抓手,在全街道开展摸底排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早清零。对走访发现的问题,各社区都要开会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对个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因户施策,让群众困难快速有效得到解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2、对照上级反馈问题抓整改。对照国家、省2021年后评估反馈问题和市2021年后评估反馈问题,积极认领整改问题,根据问题分类与部门职责确定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对突出问题重点跟踪督办,确保存在的问题改到位,改彻底。
四、下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根据入户走访与上级部门反馈信息,及时掌握低收入人口信息,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了解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管理,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2、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蔬菜大棚、红薯种植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个特色产业园区,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3、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足员、人岗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