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全国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32篇)(第49/5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164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55分钟。

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完成22个国际航班5000余名入境人员留观救治任务。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中发挥积极作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捐赠1.5万剂"甘肃方剂"。面对10月中旬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众志成城、齐心抗疫,"快、准、狠"阻断疫情传播链,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住疫情,41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救治清零,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年来,我们牢记使命、尽心履职,政府效能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着力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吸纳"金点子"、好建议,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96件、政协提案583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42件。修订和出台省政府规章5部。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行行政柔性执法。实现四级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和监管全覆盖。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有效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各级各部门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多方争取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对甘支持。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114.3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20.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60亿元。争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4.6亿元,居全国第2位。央企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开工80个,到位资金570多亿元。新组建甘肃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兰州纳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项目获批实施。兰州、张掖、酒泉列入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平凉获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

各位代表!去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期,但实际发展成效好于预期。全省发展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定向领航,得益于省委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实干。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和中央在甘单位,向倾情帮扶我省的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单位,向无私支持我省抗击疫情的各方援助者,向关心甘肃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一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时处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干强动能、植绿色的事,多干补短板、惠民生的事,一心一意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定信心、破解难题、苦干实干,努力实现既转又赶、既好又快;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勇于向"急难愁盼"问题较真,敢于向历史遗留问题叫板,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够仍是甘肃最大实际。当前,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率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总量偏少、体量偏小,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金融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仍有不足,等等。我们一定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特殊而重要。从全局大势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省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功能地位更为重要,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地理区位、初级产品保障的优势潜力更加凸显。从政策趋势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政策利好,特别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应用等政策取向,为我省补齐基础短板、承接产业转移、放大绿色优势、建设能源强省带来新的更大机遇。从发展态势看,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台阶,标志着我省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正在深刻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增长动能更加强劲,市场活力加速释放,外部预期持续向好,进入了拔节孕穗、蓄力起跳、后发赶超的新阶段。只要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实干,就一定能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按照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影响,衔接了"十四五"规划和去年发展情况,充分估计了各方面机遇条件和有利因素。我们要在工作中聚力抓好四个关键:一是"稳"字当头。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扛牢稳定经济运行责任,最大限度挖掘国家政策红利,以积极作为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进"字加力。在工作中审时度势、扬长补短,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复杂环境的倒逼效应加快创新,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以充分发展促进平衡发展,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是"保"字托底。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更加注重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促进公平、防范风险、维护安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干"字提效。勇于解放思想,不断开阔视野,积极探索实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管理经济事务,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的优势,在赶超进位上迈出更大步伐。

三、2022年工作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将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

(一)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坚持质量并举、量质齐升,有中生新改造传统产业,小中生大做足增量产业,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百亿园区。

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落实链长制,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石化、有色、钢铁、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70个。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新增煤炭产能1465万吨,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5亿立方米。持续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抢抓历史机遇,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启动建设"酒湖特高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加快"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玉门昌马、张掖盘道山等3-4个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德福高档电解铜箔、东方钛业绿色循环等项目建设。推动金昌新能源锂电、平凉智能光电、张掖智能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华天电子多芯片封装项目,打造天水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集聚区。建成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建设中国生物科技健康产业园。推进碳离子治疗系统产业化发展。深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高水平办好药博会。争取建设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启动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产业园项目,打造庆阳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北斗导航分中心建设。推动互联网安防产业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聚焦优势重点领域,争取建设同位素实验室、敦煌文物保护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与上海张江等东部地区的战略协作,推动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实施高校院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重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启动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校企共生融合发展创新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双创"工程,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突出扩投资促消费,更强力度释放内需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为高质量发展蓄动能、增后劲。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中卫至兰州铁路,新增高铁里程184公里。加快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兰州至合作、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西宁至成都甘肃段、平凉至庆阳铁路,做好兰张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定西至平凉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新增高速(一级)公路700公里,建成定西至通渭、青龙桥至文县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合作至赛尔龙、兰州至永靖至临夏等高速公路。建成华池通用机场,加快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和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做好临夏机场、平凉机场、武威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突出"四抓一打通",用好现有水资源,优化水网体系布局。加快引洮二期配套、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引洮二期庄浪应急供水等项目建设。做好白龙江引水、引大入秦延伸增效、临夏供水保障生态保护水源置换等工程前期工作。围绕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水源工程。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支持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庆阳培育建设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便民市场、特色街区、农村商贸中心。开展"乐享消费·惠购陇原"活动。构建完善电商同城配送体系,实现具备条件的县区子平台全覆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促进19个大景区提质扩容,争取宕昌官鹅沟、武威铜奔马景区、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培育拓展路衍经济产业链。

(三)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优路径促进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全域联动并进新格局。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开发式帮扶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相结合,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倾斜支持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统筹兼顾脱贫县和非贫困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落实津甘、鲁甘协作发展规划,强化产业、劳务和消费协作,推动"一县一园"建设和"百村振兴"计划。扎实做好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和进出平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新建高标准农田360万亩。持续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抓好3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实施种业振兴5大行动,在玉米、马铃薯、瓜菜、肉牛、肉羊品种选育上联合攻关、率先突破,支持张掖、酒泉、定西打造国内一流的良种繁育基地。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善乡村规划师制度,编制完成399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创建50个示范乡(镇)、500个示范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改厕40万座。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发挥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扎实推动"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机制。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打造善治乡村。

促进区域竞相发展。兰州经济圈突出一体化发展。实施强省会行动,重振兰州制造,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兰州新区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加快兰州-白银一体化进程,推动白银构建西部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定西、临夏融入兰州经济圈,支持定西做大做强以马铃薯、中医药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临夏建设旅游休闲基地。河西走廊突出组团发展。围绕酒泉、嘉峪关"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域副中心;支持张掖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持武威打造向西开放国际物流节点;支持金昌建设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陇东南突出协同发展。推动庆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天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平凉打造能源化工和康养基地;支持陇南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支持甘南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共建兰西城市群"1+3+10"行动计划,深化一体化政策协同和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融合发展,加快榆中、敦煌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抓好马鬃山"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管网、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599个。

强力发展县域经济。按照5种发展类型,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打造一批生态大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坚持抓园区、强县域,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建立特色小镇清单。发挥供销社网络体系功能。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县域发展考核评价,市州一季一观摩、省里一年一结账,推动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四)深化美丽甘肃建设,更严要求筑牢生态屏障。践行"两山"理念,做好生态文章,绽放陇原山水好风光。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玛曲湿地保护修复、陇东黄土高原固沟保塬、泾河干流及渭河生态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启动黄河干流甘肃段二期防洪工程。抓好美仁、阿万仓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试点。推进洮河、庄浪河、宛川河等生态脆弱河流修复治理。开展祖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完善大中型水库、河道堤防、山洪防治等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黄河流域环境污染"3+1"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与沿黄省份共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中心区。实施黄河干流生态廊道建设、未利用地生态治理和土地整治。

持续厚植生态底色。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三条控制线。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争取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建立健全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监管和考核机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和城乡黑臭水体、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坚持铁腕执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决不允许"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情发生。

有序推进减排降碳。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能源替代、降碳减碳,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争取国家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乡村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积极参与国家碳市场交易。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五)围绕激活发展动力,更宽视野深化改革开放。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持续抓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让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活甘肃经济"一池春水"。

系统集成推进改革。保质保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深化电力、水资源、天然气价格改革。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推动林权、水权、草原承包经营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抓好税收征管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促进市县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下放城镇批次建设用地审批权,力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交易实现新增长。

强化通道枢纽功能。完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持续推进兰州、酒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拓展铁路和航空口岸运营能力。开辟国内国际货运新航线,扩大腹舱载货业务,发展壮大临空经济。整合组建港务集团,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更好发挥港口平台对开放型经济支撑作用。加强与义乌、青岛、天津等陆港海港合作,开通定点班列。推动落实兰州陆港与连云港港口集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进出口商品中转中心、无水港,力争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拓展对外经贸合作。积极融入RCEP贸易圈。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公司、海外仓、分拨中心和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壮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省属企业境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稳健实施。促进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协同发展。积极打造兰州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兰州中欧回程班列分拨中心。推进金昌申建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混矿试点。争取设立加工贸易产业园。

(六)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直面企业烦恼,找准服务梗阻,坚决疏通堵点、解决痛点、攻克难点,以营商服务"软环境"催化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深化投资审批、招投标等领域改革,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紧盯"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目标,加快建设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数字政府。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着力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和"一码通"特色品牌。启动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一屏知全省、一键政务通"。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让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

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开展营商环境升级行动,公正公平对待各类企业,一视同仁落实惠企政策,让更多企业投资甘肃、兴业甘肃、扎根甘肃。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催生"放水养鱼"效应。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力争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深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信易+"工程。促进政银企互动,构建全省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投放,促进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用好绿色金融支持工具。重拳整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任何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

高效化开展招商引资。集成优惠政策,突出产业链招商,强化专项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推介系列活动。支持口岸平台运营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高水准办好文博会。设置兰洽会海外专场,提升节会国际化水平。办好外交部甘肃全球推介活动。

(七)紧扣共同富裕要求,更深感情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继续实施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纵深推动"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加强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甘肃特色劳务品牌。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左右。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兜牢织密社会保障网。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稳步提高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落实优化生育政策,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调整优化公积金提取使用政策。新开工改造城镇棚户区6.89万套,建设保障性住房1万套。持续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统筹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做好粮油肉蛋奶大宗农产品保供稳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改善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深入实施"优教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县域普通高中。巩固扩大"双减"成效。抓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加快"技能甘肃"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争取设立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实施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工程。

着力推进健康甘肃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加快中医药"三大中心"和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兰大二院和省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兰州新区国家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提升文化体育软实力。坚持文化强省,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进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抓好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争取创建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实施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成开放简牍博物馆,实施省博物馆扩建、革命军事馆、凉州会盟纪念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创作文艺精品。倡导勤学善读,建设"书香陇原"。推进科技馆等科普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办好省运会、残运会、民族运动会。强化体育赛事安全监管,确保赛事活动健康发展。

今年,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在23个重点帮扶县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900套;在义务教育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食堂549个;增补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区中小学学位2万个;改造中小学厕所261个。二是建设12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三是开展40万人次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及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四是对城乡一二类低保家庭子女普通高校入学资助,录取到本科院校的一次性补助1万元、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的一次性补助8000元。五是对20万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六是对4000户地质灾害区农户实施避险搬迁。七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老年人慢性"四病"健康管理水平。八是建设100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九是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十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水利惠民工程。

(八)树牢底线思维,更实举措统筹发展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消防安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推进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守护行动。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六张网"。落实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新一轮建设。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持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强化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