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9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阿石拉比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届州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凉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其艰辛、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厚望"。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州委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有效阻断疫情输入蔓延,稳妥处置各类灾害风险,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的新征程。
过去五年,我们尽锐出战、不胜不休,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105.2万贫困人口、2072个贫困村、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凉山篇章。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生历史巨变。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0633元、是2016年的3.5倍。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468个,35.3万人住进安全新居。贫困地区基础条件发生历史巨变。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85.1万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全部解决。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生历史巨变。"学前学普"行动惠及42万名儿童,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2万名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化解销号。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历史巨变。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深入治理婚丧嫁娶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问题,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过去五年,我们保持定力、加快发展,持续壮大了全州经济综合实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1448.8亿元增加到18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34.6亿元增加到172.8亿元,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实施国家、省重点项目145个,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增速连续3年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增。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工业经济止滑回升。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建省级开发区4个。服务业提质增效。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达43.3%。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西昌被评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预计全州旅游总收入达1921亿元,旅游市场加快恢复。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县域经济稳步发展。西昌重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会理、宁南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宁南、普格、盐源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过去五年,我们科创引领、改革攻坚,充分激发了创新发展动力活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建成科技创新平台2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户,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67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5.36个百分点、达51.36%。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圆满完成。会理成功撤县设市。"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凉山商行与攀枝花商行合并新设四川银行挂牌开业。西昌被列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落户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37家。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央视秋晚主会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西昌马拉松赛升级为"国际铜标赛事"。
过去五年,我们补短强弱、积厚成势,显著改善了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冕宁至米易段建成通车,凉山正式迈入动车时代。京昆高速公路泸黄段加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宜宾至攀枝花、乐山至西昌、西昌至昭通、德昌至会理、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西昌青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金沙江雷波港通过能力突破200万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华水库建成投用,大桥水库灌区二期等骨干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新增有效灌面40.1万亩、节水灌面19.3万亩、高标准农田152.8万亩。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新增城镇建成区21.2平方公里,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西昌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过去五年,我们严防风险、综合治理,着力营造了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已连续689天未发生本土疫情。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大幅提升。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建成防火通道3.7万公里、蓄水池2.9万个,组建扑火队伍2176支,购置防灭火装备143万余件,"十户联保"等创新举措在全省推广。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成功避让山洪地质灾害104起,安全转移群众62.6万人次。会理、会东、宁南被命名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防震减灾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先进。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禁毒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毒情形势呈现根本性好转。艾防攻坚第一阶段行动圆满收官,艾滋病转入低流行趋势。破获各类案件1.8万余起,命案起数较2016年下降42.4%,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侦办涉黑涉恶案件11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6%。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过去五年,我们倾心尽力、惠民利民,极大增进了各族群众民生福祉。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5%以上。十项民生工程和省下达民生实事全部完成。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407元、16755元,年均增长7.3%、10.8%。社会保障广泛覆盖。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以内。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65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86.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48%。特殊困难儿童、低保和农村"五保"应保尽保,残疾人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应发尽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3%以上,国考断面、水功能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保持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51%。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甲以上。凉山广播电视台彝语频道正式开播。火把节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彝海结盟》《索玛花开》分别获得电视剧"飞天奖"和"突出贡献奖"。
过去五年,我们忠诚担当、高效履职,巩固提升了勤政廉政良好形象。政治建设深入推进。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
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修订完善州政府工作规则、常务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规定,提请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392件、满意度均为100%。审计项目3159个,挽回损失23.7亿元。作风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基层减负成效明显,预计"三公"经费较2016年下降6%。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将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对台事务、保密、地方志、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档案、供销、住房公积金、妇女儿童、红十字、气象、邮政通信、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4237户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问题全部动态帮扶清零,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定海神针,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人民至上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生态优先是谋划一切行动的内在要求,风险防范是发展一切事业的稳固基石,真抓实干是推动一切工作落实的坚强保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这些宝贵经验,长期坚持、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州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倾力帮助、倾情帮扶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州单位,向驻州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广大对口帮扶支援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州改革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优势资源高质高效开发利用不足,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尚未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有待提高,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范压力较大。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创新思维不足,不敢为、不愿为、不善为现象仍然存在,行政效能有待提升,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下一步,我们将直面困难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州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与工作思路建议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州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川西南地区中心支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基地,着力打造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川西南地区绿色发展新高地、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典范、改革开放与治理体系新标杆,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凉山篇章,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凉山力量。
未来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突破3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落实"打造川西南地区绿色发展新高地"部署,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全面开展资源普查调查,彻底摸清资源家底。根据资源禀赋特征,全面摸清水风光、生物质能、地热等能源资源,农业、畜牧等种质资源,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景区景点等文旅资源家底,建立资源信息库,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深入推进产业链延伸发展,实现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加快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培育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千亿级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中国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组建一流研发团队,打造产学研用金产业创新联盟,推进农牧品种选育、品系改良、高效培育,建立一批产品研发、创新、孵化、转化基地,创建一批省州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芯片、创新源地和种业种库种源国家级基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坚持"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新建精深加工设施210座以上,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200家以上,培育6个百亿级、8个十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推进绿色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力争大桥水库灌区二期、龙塘水库等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培育千亿级绿色工业产业集群。提高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确保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实施绿色循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力争每个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提档升级改造和延链补链,力争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业,力争建筑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区域总部经济。推进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培育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以"1+N"综合开发模式持续推进"三江"流域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全面清理整合小型水电开发,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坚持能源开发和送出通道同步建设,力争再落地一批输配工程项目,实现能源生产和输配相匹配。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国家级氢能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钒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铅酸蓄电池等储能产业,推动"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建成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培育千亿级文旅服务产业集群。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共生,着力提升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运营能力,打造集山地高原旅游、高峡平湖观光、阳光温泉康养、农业乡村体验、生态美食品尝、红色文化教育、民族风情文化体验等多元旅游业态为一体,"农文旅休康娱"相融合,精品景区景点串点成线的文旅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民族地区文旅强州。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新创建一批国家5A级、高A级景区,推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深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发扬红色基因,保护修复红军长征过凉山重要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保护修复古南方丝绸之路、古镇古村古寨等遗址遗迹,加快建设博物馆群落。深度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非遗传习基地,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建成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巩固提升凉山美誉度及影响力。加快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推出更多旅游产品。持续推动四大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四大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推动有条件的县(市)打造省级服务业强县和服务业集聚区,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
提升园区能级,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做好园区循环化改造,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西昌钒钛产业园区重点延伸钒钛产业链、发展电子信息等产业,确保产值达800亿元以上,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推动会理有色、德昌特色、冕宁稀土3个省级开发区扩区调位、延链补链、创新发展,确保产值均达100亿元以上。推动甘洛建设全省铅酸蓄电池绿色循环经济园区,推动会东特色经济园区与会理有色开发区协同发展,确保产值分别达100亿元、30亿元以上,创建省级开发区。加快推进成凉农特产品加工贸易园区规划建设、投产见效。鼓励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在省州开发区设立"园中园",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托管经济。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基地,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州级100个以上。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找准发展定位,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畅通内部循环发展,以"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以"总部+基地""研发+转化""头部+配头"等模式促进互动发展,构建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联动互补的"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西昌极核引领发展。推动西昌围绕建设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优势资源要素集成,着力发展低碳工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有序推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的产业疏解转移,腾笼换鸟、转型发展,打造精品城市,确保经济总量达1000亿元以上,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争先进位并保持在九十名以内,带动一谷、引领全州,打造推动凉山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加快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以建设农业硅谷为核心,高标准编制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整体性谋划现代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全面增强安宁河谷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新兴产业引领功能、乡村振兴示范功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功能,把安宁河谷打造成带动攀西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建成全省第二个农业综合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知名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世界级的"中国安宁河谷"。按照同城化发展战略定位,推动德昌、冕宁、喜德深度融入西昌极核、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相邻地区融入同城化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形成"1+3+N"发展新格局。加快"三带"经济特色发展。加快建设沿金沙江特色经济带,打造金沙江高峡平湖千里画廊,规划建设国家水电公园,推动烟、桑、畜、林、果、矿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能升级,做大做强全州第二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大小凉山生态经济带,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创建一批"大凉山"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有序承载"一核一谷"产业链延伸,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加快建设大香格里拉特色文旅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清洁能源、民俗体验、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泸沽湖文旅小镇、木里民族风情小镇经济,建设最具特色魅力的彝藏农文旅生态示范走廊。充分发挥各区域、各县(市)比较优势,高水平创建一批农业强县、服务业强县、天府旅游名县和生态建设标杆示范县,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实施交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构建外联内畅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四川南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南向连接云南、北向东向连通成渝双核战略通道中心支点。打通外联大通道。确保成昆铁路复线全面通车,争取宜西攀高铁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中期调整规划并开工建设,加快融入成渝"2小时高铁圈"。力争宜宾至攀枝花、西昌至昭通、乐山至西昌、峨眉至汉源、禄劝至会理、西昌至香格里拉、西昌至宁南、德昌至会理、金口河至西昌、昭觉至普格等高速公路凉山境内路段建成通车,加快石棉至甘洛、会东至会泽、盐源至攀枝花、九龙至盐源等高速公路凉山境内路段前期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完成G227线甘孜界至巴亨垭口等5条国省干线低标路段改造升级,开拓更多对外出口通道。畅通内部毛细血管。加快建设G348线盐源磨盘山至大金河段等17条国省干线公路,打通境内外断头路、瓶颈路。根据中心乡镇、中心村规划,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对外连接国省干线、对内向进组入户延伸,基本实现县(市)之间、县城到中心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到建制村通路面宽3.5米以上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形成区域内部互联互通、循环通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执行交通设施抗灾设防标准,加快公路防护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飞石路段整治,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总路长+县乡村路长"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养护管理站和养护队伍建设,提升公路养护能力。完善运输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优化调整农村客运班线,实现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集散中心,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改扩建西昌青山机场并争取升级为口岸机场,建成会东民用机场,力争甘洛民用和盐源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快宁南、昭觉、雷波、冕宁、木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强水运航道整治,加快建设金沙江下游库区翻坝转运体系。
实施城镇品质功能提升工程,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围绕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集聚带动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构建以西昌为中心、区域中心县城为副中心、其他县城和中心乡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以上。加快城镇改造升级。实施城镇"三年补短优化行动",按照"一县一特色"抓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风貌打造,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商超、酒店、农贸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城镇、韧性城镇。培育发展特色中心乡镇。深入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6大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和州级中心镇,打造一批引领示范型特色小镇。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城镇配套设施管理维护。坚决整治脏乱差、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影响市容市貌行为,探索推进垃圾分类,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建设以网格化服务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二、落实"打造改革开放与治理体系新标杆"部署,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活力。围绕"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狠抓改革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全面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加快"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强国资国企平台建设,积极引入战略投资方参与国企混改,实现固本强身、发展壮大,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等低效土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实现土地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深化开放合作。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共建"宁波·凉山产业园"推动关联企业和产业梯次化转移。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产业链分工,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四基地"。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引进和承办国际国内会议、专业论坛等活动,推动各县(市)发展会展经济,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塑造发展新优势。力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依托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聚焦农业硅谷建设、钒钛稀土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争创国省级科技研发平台10个以上。着力构建政企院校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快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凉山转化。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上市科技企业4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以上。持续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人才、科研团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孵化载体20个以上,孵化企业500家以上。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度净化涉毒土壤,确保无新增"戴帽"整治地区,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推进艾防攻坚第二阶段行动,保持艾滋病低流行趋势。全面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破除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加强集中安置点综治中心建设,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问题,打造和谐、宜居、平安的安置社区。积极稳妥解决自主搬迁群众历史遗留问题,坚决杜绝新增无序搬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清朗安全网络环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长效精准治理机制,切实转变运动式、应激式、过度化应对模式,坚决做到"两个确保"。全面推行"联合指挥、三长两员、三单四图"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和群众搬迁安置,力争不因山洪、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排查整治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坚决管控生产安全、重大疫病疫情、城市安全等"风险源",严防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指挥保障体系,加强人防工程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打造"一专多能"应急救援力量,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强化金融风险、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
三、落实"打造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典范"部署,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全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形成覆盖全州、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州县(市)规委会职能,严把规划编制、审查、报批、实施监督关,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项目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监管指导,增强规划刚性约束。以适度超前意识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留足发展空间。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长江上游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扎实推进中小流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实施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工程,建设水电站库区岸线防护林体系和绿色生态走廊,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本。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县(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上一篇:某局上半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
下一篇:乡镇人大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