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固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9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0分钟。

2021年固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1日在固镇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固镇县人民政府县长:倪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固镇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同心、紧急动员、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县委即刻安排部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忘我工作,基层党组织筑强堡垒、昼夜坚守,切实肩负起了守护一方平安的使命担当。科学构建实施"10×3"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空前考验。

一年来,面对疫情、汛情双层叠加影响,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聚焦加快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财政收入21.56亿元,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47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28元,增长10%。完成了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后的预期目标。

(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全年投入脱贫攻坚各类资金12.74亿元。深入开展"一访五帮",剩余106户317人全部脱贫。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省环保督察反馈19个问题24个信访件整改完成。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实施水和大气绩效考核、水生态断面补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73.1%,上升11%。开展10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强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成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42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防范处置非法集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县各类存款余额240.1亿元,增长15.1%;贷款余额190.2亿元,增长25.2%。争取非标专项债券项目9个,获批金额72.3亿元。

(二)产业实力持续提升。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不动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入库工业项目43个。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一期、3000万只肉鸭冷链加工、牧原4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鹏欣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加快实施,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第一、第二模块开工建设。百万只肉羊养殖加工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垓下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加快推进,被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农村电商网上销售17.8亿元,获评全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发展支撑显著增强。固蚌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淮宿蚌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固镇不通高速、高铁无站历史即将结束。通用机场完成场址审批,宿固高速、五蒙高速即将开工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328公里。南城区五期路网加快实施,建成公路51公里,路网构架基本完成。园区配套更加完善,连徐路提升改造即将通车,中水厂一期、污水处理厂三期调试运行,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浍河新港码头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县经开区建成面积达11.55平方公里。

(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7.65亿元,研发投入全市第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各1家。招商引资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持续优化"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服务模式,网上申报办件占比96.39%。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企业减负3.1亿元。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投放信贷42.42亿元。

(五)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持续开展"三种经营"、非机动车违停、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行动,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进场作业。打通断头路6条8公里。6个老旧小区改造、50个住宅小区充电桩全覆盖项目全面完成。启动棚户区征迁5个,开工安置房项目6个,完成征迁改造6220户,新开工安置房8681套,竣工安置房4030套,回迁安置3765户。探索创新棚改安置方式,实施"房票"安置,成交商品房1400余套约15.5万平方米。南城区建设有序推进,曹徐、大小李等安置房主体完工,一中新校区、龙华实验学校等开工建设。蚌埠北城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小学、幼儿园等完成选址规划,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组建"蚌埠北城分院",汉兴国际学校建成投用,天井湖大道等4条道路基本建成。

(六)乡村振兴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十七连丰",总产量达12.4亿斤。出栏生猪60万头。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4家。"仲兴羊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农村厕所管护5万户。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优秀等次。

(七)民生保障有力有序。投入资金12.5亿元,高质量完成30项民生工程。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政策,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2495个,新增城镇就业8300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24亿元。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6亿元。获评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加快教育项目建设,实验中学南城校区等15个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建成PCR核酸实验室3个,可实现5日内全县全员核酸检测。强化医联体建设,和知名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获评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受理信访案件1082件,办结率100%。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涉黑涉恶及"保护伞"案件9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第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坚持周调度月推进季观摩年考核机制,严格督查问效,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效果凸显。坚持依法行政,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20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91.55%,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3件、政协提案8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100%。

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开展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科普、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对台、外事、媒体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90.04%,县政府承诺十件具体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票选的四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四轮驱动,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在对标赶超、变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致力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2.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7%。三次产业比例优化调整为26:40.4:33.6。创新成果不断显现。高新技术企业由15家增至44家,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7%。工业实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2家增至46家。省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增至3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至7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36家。新建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实验室1个,省市级"两化"融合发展试点企业达21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力打造千亿级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和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产业集群。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建成项目23个。聚乳酸实现全国首家上下游全产业链生产。生物基新材料研制和产业化、维生素系列产品研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列入省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维生素系列产品、聚乳酸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生物基制造产业基地入选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以生物基新材料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产业园列入省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园区,入选全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培育20强县区。生猪、肉鸡、肉羊、肉鸭等全产业链体系持续完善。连续10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致力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蚌埠北城新区获批,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更加便捷。京沪铁路、浍河对南北城区制约瓶颈有效破解,2座浍河桥、4处铁路立交、复线船闸、四期路网建成通行。改造提升省道3条,区域交通体系高效构建。城市配套更加完善。启动实施城市重大项目建设266项,完成投资268亿元。新建完善路网48条82公里。实施30个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40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1万套。3个城市综合体、7个专业市场投入运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风景更加靓丽。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新增公园8个340.8万平方米,完成4个河道绿地建设及县城各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县城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4%。主要道路空中缆线入地、城市外立面改造全面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致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共清查集体资产9.33亿元、集体土地1.13万亩。208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实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1700家。农业品牌化不断提升,培育市级名优农产品27个、省级名牌产品2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0家。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34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连续3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金奖。完成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37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2次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9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6.93%,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森林城镇5个,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1%。获评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7个。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致力全面推进民生保障,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推进行业扶贫"九大行动",建档立卡35400人全部脱贫,1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4925元。"农粮驿站"电商扶贫模式入选"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民生保障更加健全。累计民生支出166亿元。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县。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0%以上。创新成立省内"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4.2亿元。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参保率99.04%。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强化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院完成搬迁,中医院门诊楼完成扩建。7个乡镇卫生院获批"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2所,教育教学条件显著改善。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连续5年全市第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质量通过国家复检。文化立县魅力彰显。"中国书法之乡"、省级"中华诗词之乡"获评授牌。产生县级以上好人232人,全国道德模范1人。垓下旅游景区成功创建AAA级景区。全力打造博物馆、文化馆等7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名片更加靓丽。社会治理全面加强。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质量强县。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集体,连续10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征集新兵769名,大学生占比65%,其中2020年占比达96%。全省双拥模范县实现"八连冠"。安全生产、就业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表扬。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致力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并动态调整"3+2"清单制度。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件承诺时限缩短至1.84天。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实施"三医联动",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提升至82.34%。要素保障明显增强。突出保障项目用地,供应土地19644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累计使用续贷过桥资金4.27亿元。24家企业科创板挂牌,8家企业专精特新版挂牌。招商引资提质增量。建立招商引资四项工作机制,围绕主导产业,注重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条。累计签约项目146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各位代表,回首"十三五",我们倍感欣慰、倍感自豪,面对全国上下竞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态势,全县上下不等不靠、聚力拼搏、奋勇争先,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城乡面貌持续改观,人民福祉日益增进。今天的固镇,人心思齐,风正劲足,生机勃发,真正做到了"把发展作为固镇主旋律,让实干成为固镇最强音"!我们以奋进的轨迹创出了一流的业绩,其中既有拼搏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只有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全力以赴稳增长,想方设法扩张经济总量,才能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固镇精神,才能更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只有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主动解决好、落实好群众的新期盼,才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大限度凝聚发展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固镇发展的各界朋友,特别是向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固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个别指标未达到全年目标预期。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影响,消费受到抑制,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二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确定性增多,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的能力、状态与新时代要求还不适应,制度创新和执行能力亟待提升,"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这些既是原因,也是问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实干实绩回报人民群众新期待。

"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固镇以改革开放求突破、以高质量发展求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共固镇县委《关于制定固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组织编制了《固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根据《纲要(草案)》和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提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愿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战略导向,按照"全市争先进、皖北创一流、全省要进位"的总体要求,立足"工业强县、文化立县、创新兴县、环境优县"发展路径,找准"四新"定位,聚焦"三极两带多点"和县域"七大组团"空间布局,聚力"四轮驱动",大力推进"五个固镇"建设,在加快全面建设新时代"高特美强"新固镇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为蚌埠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打造"四区"两基两枢纽不断作出新贡献。

"五大愿景"绘就发展蓝图:一是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强县,以工业强县和产业兴县为主抓手,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水平城乡建设、高效率干事创业。二是打造全省领先的"四化"强县,紧盯工业不放,扎实推进信息化,高效推进城镇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是打造特色鲜明的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政策合作对接、科技成果共享、基建互联互通、产业有序承接。四是打造蚌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承接蚌埠北上发展、服务蚌埠双轮驱动、构建蚌埠特色版块。五是打造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大力推进文明固镇、健康固镇、生态固镇、幸福固镇、智慧固镇建设。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个力争、两个确保","十四五"期间,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前列、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60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五位,力争超650亿元,进入全省前十位。

围绕指导思想、五大愿景、发展目标,确定未来五年工作重点:

一是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加快构建"422"现代产业体系,做强生物基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建设聚乳酸、维生素两大世界级产业,形成生物基材料千亿产业,建成千亿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聚乳酸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是高质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按照"三极两带多点"发展布局,全力推进蚌埠北城新区、高铁新区等县域七大组团建设,加快蚌固同城发展步伐,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强化和改进乡村治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好生猪、肉鸡、肉鸭、肉羊等项目产业链延伸,高标准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四是建设全民美好幸福宜居之地。全力做好民生保障,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做好2021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坚持转型升级,重招引、攻项目,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依靠产业,产业依靠项目,我们将更大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做强实体经济,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产业升级。全力抓好强基、攻尖、支撑、保障"四大计划"。完成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以县域七大组团为支撑的"三极两带多点"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启动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5个。加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实施"5553"组团发展模式,确保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第一模块、15万吨乳酸/10万吨聚乳酸二期、3万吨L-苹果酸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年产50万吨乳酸/30万吨聚乳酸第二模块、3万吨聚乳酸纤维、10万吨生物基材料改性及3.5万吨制品等项目建设,争创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垓下遗址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争创AAAA级景区。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培育省级旅游名镇(村)2个。强力攻坚项目。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考核调度机制,建成通车固蚌高速及G344连接线,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宿固高速、五蒙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完成王庄出入口连接线建设,做实固镇至大庆路桥一级公路前期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以高效服务畅通项目建设"快车道"。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个以上,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以上。抓好招商引资。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聚焦生物基首位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上下游关联配套项目。加快在谈项目推进,力争新型工程塑料、生物基降解用品等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引进补链强链延链项目5个以上。加快项目签约落地步伐,全年新签约项目5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成连徐路提升改造、高铁东纬四路、纬六路、经五路路网建设及配套工程。确保220KV梨花变工程及配套、4万吨自来水厂二期建成投用,开工建设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浍河新港码头、污水处理厂四期、热电联产三期。开工建设经开区8.5万平方米、蚌铜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搭建创新创业产业转移孵化平台。处置"双停企业"13个,盘活闲置土地765亩。完成供地4000亩以上。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新增政银担贷款2亿元。

--坚持改革创新,提效率、优环境,高层次培育持续发展动能。

改革激发动力,创新迸发活力,我们将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深化改革原动力。加快开发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全面实施雇员制管理。深化国有投资集团市场化实体化改革,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进融媒体机制体制改革,做强做优主流舆论。实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精准对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突出创新主体,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有效发明专利净增80件。开业运营安徽固镇(杭州)长三角科创中心,孵化企业10家以上。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举办产学研对接会4次,完成技术成果转化交易额500万元以上。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2家。确保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县通过验收。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运用好"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成果,开展营商环境和企业满意度测评,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优化综合窗口模式。加快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联合激励惩戒机制。

--坚持建管并举,强管理、厚底蕴,高品位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固镇。

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温度,我们将更大力度建设文明固镇,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精致提升老城。改造谷阳路、大营路等3条重点道路,开工建设育红路、建设路、汉兴大道西段等5条道路,让城市更通畅。实施安居苑西侧、老面粉厂等棚户区项目征迁。启动老客运站、老磷肥厂等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安置房37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950套,完成回迁安置1950套。开展谷阳广场、世纪广场提升改造。启动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地下管网数字管理,持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开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提升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水平。开展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三年行动。高标打造新城。高速推进南城区建设。三里湾市政道路、五期路网、濠城路铁路立交建成通车,打造九纵七横路网格局。加快推进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商务会务中心、数据金融中心、生态非遗小镇等服务配套项目。超前谋划高铁南站片区,打造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铁新城。加快蚌埠北城新区建设。竣工交付汉兴华府、天香佳苑等安置房,磨王路拓宽、创业大道、科技大道等路网建成通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