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7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分钟。

2021年常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6日在常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邹文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跨越的五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市县两级全部达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5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2015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39.4:4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1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87.86亿元,进入全省前三,收入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1500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74元,年均增长8.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600亿元、2500亿元,存贷比提高21个百分点。常德位居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72位。武陵区挺进全国百强区50强,桃源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10强。

过去五年,是产业发展大迈进的五年。产业格局大幅优化。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迈上千亿台阶,烟草、文旅康养产业产值分别达633亿元、910亿元,产业格局从"一烟独秀"向"多极支撑"转变。产业升级成效明显。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中联建起、益丰大药房成为新的百亿企业,规模工业企业达1520家,上市公司达6家,国省"小巨人"企业达95家。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国省级龙头企业达98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8%。"常德品牌·中国品质"亮相大江南北,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省区域公用品牌15个,常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新增4A级景区3家,卡乐星球开业运营,打造了万达广场、友阿国际、和瑞欢乐城等新商业中心,新落户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17家,建成全省第二家基金小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汉寿、石门、临澧获评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产业项目支撑增强。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64个,其中10亿元以上42个,烟厂易地技改、中车新能源汽车、中国中药产业园等438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园区实力提升。常德经开区成为千亿园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4个园区进入全省综合评价30强,石门经开区跻身全省10强。建成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中联建起、迪文科技、溢多利生物等一批"1+N"优势产业链。园区基础建设累计投入50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150万平方米。建成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大突破的五年。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德商恳谈会、驻外招商服务中心、商协会等招商平台作用有效发挥,累计到位内外资总额4293亿元,中国中车、中国中药、华为、上海复星等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五定班轮"常态化运营,桃花源机场跻身全国机场百强并实现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泰中东盟经贸合作园建成运营。进出口总额达150亿元,是2015年的2.9倍。新增2个国际友好合作城市。改革推进更加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双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改增"、农宅合作社改革等创造常德经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形成常德特色。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增长2.2倍,高新技术企业由103家增加到36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18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国家生物酶制剂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快速推进,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常德国家生活用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我市首个国检中心。"三名"工程深入推进,"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教授博士沅澧行"等活动取得实效。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大蝶变的五年。城镇提质加快推进。北部新城、城东新区、江南城区、西部城区等片区开发深入推进,太阳大道、阳明大道、丹溪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使用,沅江隧道、沅水四桥竣工通车,常德画墙建成面世,"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常德模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县城承载和集聚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了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澧县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示范县。改造城镇棚户区16.37万户、老旧小区493个。市县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镇化率达57%,提高9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实现镇村规划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4+9"示范片区和100个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完成农村改厕28.3万户、危房改造8.86万户,拆除"空心房"30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公路4105公里、危桥699座,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组组通"。临澧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8处、分散供水工程3.95万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441万亩。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获评国家级特色示范镇5个,汉寿、安乡、西洞庭建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澧县成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西湖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风文明持续提升。基础条件不断夯实。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石长铁路实现动车运营公交化。常安高速、安慈高速石门至慈利段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建改建干线公路620公里,沅澧快速干线基本形成。完成沅水桃源至常德、澧水澧县安乡至茅草街千吨级航道整治,德山新港区千吨级码头投入使用,津市港开港运营。除险加固蓄洪垸堤防8个、大型水闸6座、水库563座。管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镇村全覆盖。

过去五年,是生态环境大改善的五年。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汉寿西洞庭湖欧美黑杨清理、安乡珊珀湖治理等取得明显成效。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8个百分点。河湖长制有效落实,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沅澧两水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耕地保护数量、质量居全省第一,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经验全国推介。节能减排推进有力。全市煤矿、纸浆、粘土砖厂、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全部关闭。常德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安乡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低于省控指标。生态创建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111.7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以上,建成国家级自然公园9个,湿地保护率达71.7%,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提升的五年。民生支出累计完成199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累计办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88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推进,整合投入财政资金49.7亿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8021个,易地扶贫搬迁3.6万人,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84万人,4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石门县顺利摘帽并成为全国样板,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等先进典型。今天的沅澧大地,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没有一户落下,没有一人掉队。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29.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累计支付各类社保待遇709亿元,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达2167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建各类学校1300多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7%。所有区县市提前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常德大学城初具规模。新建改建各类医疗机构2321家,湘雅常德医院开业运营,6家医院升格为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97.6%、98.8%。5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新增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被评为金牌赛事。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退役军人事务、人防建设、军民融合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国资、统计、机关事务、民族宗教、侨务、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老年、方志、档案、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社科联、贸促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府债务化解稳步推进,打击处置非法集资成效明显,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和团伙161个。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无上访村(社区)建设卓有成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经验全省推介。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常德成为中国最安全城市之一。武陵区多年保持"全国平安区县"称号。

过去五年,是政府职能大转变的五年。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政府规章3件。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以及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研究处理各类审议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343件、市政协提案1558件。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四项制度"。"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常德市民之家建成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获批全国首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率先落地全省200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3.6万户。累计为企业减负229.6亿元,暖企惠企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营商环境便利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政风作风明显改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驰而不息纠"四风",会议文件有效压减,考核评比逐步规范,"三公"经费持续下降。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事项位居全省前列,7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审计监督全面覆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刚刚过去的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比预期的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收好官、守底线、抓产业"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交出了疫情防控优异答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27天实现本土病例零新增、41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做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输入。全面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排查管控,有效遏制了疫情输入扩散。坚持"四个集中"救治原则,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发动、全员动员、全球采购,有效保障了各类防控和救治物资。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三嵌入两闭环一纳入",保持了经济社会秩序稳定。6批次83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展现了非常时期的常德担当。市疾控中心党总支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这一年,我们真抓实干、稳中求进,保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把收好官作为主要目标,大力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把复工复产作为重大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稳企十条"、设立中小企业续贷中心,与6家省级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增银行贷款突破400亿元,选派机关干部驻企服务,全力做好务工人员返岗工作,在全省较早实现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工业企业全面复工,成为全省规模工业持续正增长的两个市州之一。坚持抗疫不误农时,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实现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主要抓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生工程投资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长。把激活消费作为主攻重点,举办"全城消费·福满常德"购物节、亿元优惠补贴购房季等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全面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奋发作为,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突破。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成为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家。湘佳牧业成功上市,"金融超市"上线运行。新投产、新开工、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150个、220个、286个,中科常德储能与微电网产业园等35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与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盐田港、国科控股等达成战略合作,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中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常益长高铁基本完成架梁施工,益常高速复线即将开工。市级国有平台公司完成整合重组。桃花源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常德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

这一年,我们坚守初心、一心为民,保障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宁。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剩余1.43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推进,"夏季攻势"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应对洪涝地质灾害,打赢了涔水保卫战、安乡保卫战,实现了不溃一堤一垸、不垮一库一坝、不因灾死亡一人,石门县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零伤亡成为自然资源部典型范例。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3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万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6.7万人次。第七次人口普查顺利推进。设立乡村学校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新增公办幼儿园园位13704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清零,湖南文理学院实现省内一本招生。全面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退捕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市体育中心、市博物馆、市规划展示馆完成提质改造。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扫黑除恶成果,平安常德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

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劳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常部队和武警官兵,向中央、省驻常单位,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德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丰富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常德发展实践,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常德落地生根。任何时候都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真抓实干强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发展质效有待提升,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链生态系统有待优化完善;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开放型经济总量不大,开放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集聚效应还不强,人口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财政平衡困难,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存在薄弱环节;民生改善仍有不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少数干部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本领有待增强;个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阶段、面向新目标、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在应对新形势中开创新局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必须在构建新格局中增创新优势。新发展格局中,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常德作为内陆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必将迎来更多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大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要把握主动、积极融入,把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必须在落实新要求中实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我们作出了科学指引。我们要努力在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作出贡献,推动常德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建设秀美富饶大湖经济区上走在前列,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贡献。

"十四五"发展要重点把握以下要求:

明确"一个中心"发展目标。大力提升城市资源集成力、城市辐射力,积极承担全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泛湘西北地区核心增长极职能,围绕区域产业中心、消费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和金融中心,致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构建"两个枢纽"发展优势。强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交通体系支撑,着力建设高铁"一枢纽四通道"、高速"五通道四连线"、水运"一港两区三航道"。强化物流设施支撑,打造标志性平台,畅通内畅外联网络。建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全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打造"三个基地"发展平台。落实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战略要求,立足常德制造业基础和优势,全力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常德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洞庭鱼米之乡"美誉,全力打造全国生态农产品基地;顺应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新期待,发挥常德区位、生态、文化优势,布局发展以医疗、康养、文旅、度假为主体的大健康产业,全力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建立,创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开放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成为产业发展的价值追求,营商环境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高质量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柱产业加快壮大,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优势产业链,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产品加工百亿企业实现"零突破","常德品牌"生态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加快形成市城区"一城三区"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津澧融合,县域经济加速壮大。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高铁形成区域枢纽,常德水运加快振兴,航空客货运能力明显提升,高速路网更加完善,对外开放通道全面贯通。全面融入国内重大区域战略布局和全球经贸体系,建成一批标志性开放平台,引进重大战略投资者取得更大成效,开放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开放经济的重要一极。

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投入持续增加,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面实现,培育形成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常德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得到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3%,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农业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乡村建设行动富有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十四五"末,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省控及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7%,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万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5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形态最美、环境最美、文明最美、生活最美成为普遍共识。

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平安常德建设迈上新台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具有常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肩负的发展和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以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破瓶颈、抓产业、优结构、强队伍"工作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1.7%。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优化产业生态,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对标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努力完善产业生态系统,改善产业发展条件,提高制造业占GDP比重和在全省的位置。

培强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工程机械、烟草、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对口服务,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推进质量强市行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0家以上,力争飞沃科技上市。

狠抓产业项目。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大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大发展。开工建设西洞庭非织造布、石门湘佳产业链扩能延伸等亿元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力争重庆药友原料药产业基地、湖南航天磁电石门产业园等100个以上亿元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中科常德储能与微电网产业园、汉寿中联智能装备配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中车新能源汽车、华为光猫生产基地、中联恒通智能装备产业园等新增长点发力见效。完成技改投资450亿元以上、工业投资780亿元以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