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8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分钟。

2021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4日在舒城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张秀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舒城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两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等多重考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再造舒城新高地、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的奋斗目标,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管长远的大项目,城乡环境更加美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收官。

这五年,综合实力得到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59亿元增加到320亿元,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30.2亿元,年均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0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0.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399元增加到31341元,年均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26元增加到14328元,年均增长9.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78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1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153亿元增加到359亿元,年均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跃居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荣登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

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成功创建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鳙鱼、舒城黄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1家,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荣获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国生态茶建设十强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围绕合肥抓配套、传统产业抓提升,成功引进欧菲精卓光显、福建巨电星玛、台湾连鋐科技、珠海蓉胜超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7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8家。以"童(童车童床)装(纺织服装)农(农产品加工)羽(羽毛羽绒)"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壮大,以"电(电子信息)光(光电显示)高(高端装备制造)新(新能源)"为标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县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着力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恒大文旅城、万达城市综合体建设初见成效,万佛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全县3A以上景区发展到8个,成功举办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跻身安徽省旅游强县。金融保险、物流快递、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上榜"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城关镇、百神庙镇、南港镇获评全省电子商务示范镇。

这五年,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坚持外联、内畅双管齐下,形成了"一环五射"的交通路网格局。总投资80亿元,完成了175公里的国省干道升级改造和3354公里的农村道路建设,建成了全长31.28公里、环内面积59.8平方公里的县城外环。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全线贯通,合安高铁舒城段建成通车,合枞高速舒城段加快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一元公交"覆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先后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示范县。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引领管控作用切实增强。先后实施了原码头街、西大街、城东新区、老麻纺厂等各类征迁项目119个,累计完成房屋征收25751户394.8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安置小区25个、安置房15354套236.7万平方米,实行货币化安置2502户。改造老旧小区22个63.9万平方米,新建绿化面积183.9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27.4%。建成和改造市政道路39条56.6公里。新建污水管网62.6公里,雨水管网108.5公里,供水管网总长度增至190公里。高端大气的县体育中心,功能完备的县老年活动中心和综合档案馆建成使用。充满现代气息的高铁舒城东站、汽车客运总站建成通车。护城河、南溪河等水系得到疏浚和治理。烟花爆竹限放管理,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专项整治持续巩固,县城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不断改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9.5平方公里,人口21.6万人。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提名等荣誉称号。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136个省级中心村,创建省级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30个,建成茶谷小镇5个、茶谷小站30个、茶谷小院12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率达到了52%。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64个行政村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基本建成。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保护得到重视,汤池镇、晓天老街入选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地名文化遗产。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达17个。杭埠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万佛湖镇被认定为省首批旅游小镇,舒茶镇、晓天镇入选安徽美丽宜居百强(乡)镇。

这五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抢抓全国政协机关、省政协联系帮扶机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组织动员1.6万名干部职工、3万名农村党员、143家帮扶单位、160家企业、39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向贫困发起总攻,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4.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960个,推动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金融等扶贫十大工程精准落地。39781户11325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我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2017-2019连续3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处于第一方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否决落后产能项目132个,关停采砂场220家,关闭养殖场115家,淘汰黄标车、老旧车4659辆,淘汰燃煤工业锅炉72台、生活锅炉145台,修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33处,秸秆禁烧连续5年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3+80+N"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推行"河长制",整合资金37亿元,实施了杭埠河、民主河、朱槽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整县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万佛湖和杭埠河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Ⅱ类、丰乐河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扎实推进"林长制",人工造林3.94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61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工程151.5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8%;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26.9平方公里,生态绿色成为舒城鲜亮底色。荣获国家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这五年,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重点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持续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处罚事项2140项、行政强制事项110项。建立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公立医院编制和控制数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周转池制度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赋权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35项;试行工程建设项目跨部门联合审批,设立政务服务杭埠分中心,进一步下沉和延伸政务服务,新增企业9640户,个体工商户268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74户。荣获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称号。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86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发放股权证书26.2万本,资产资金入股总额1.2亿元。积极承担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任务,建立县乡村三级救急难机制,救助困难群众8607人次;在全国率先实行低保、特困供养确认权下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超过2.2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达5.12件,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省级创新平台1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6家。质量强县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2个、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获评安徽质量认证示范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3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际到位内资381.7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亿美元,累计进出口总额达6.6亿美元。安徽中新(舒城)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被授予全省"首批国际合作产业园"称号。万佛湖风景区被授予"第一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与四川省马尔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这五年,民生保障更加扎实有力。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县财政5年累计支出260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占比达85%。发放移民直补资金1.7亿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年均新增城镇就业8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省定目标以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3.92万低保群众、0.97万五保群众、2.99万残疾群众,均实现了充分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前两年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2%。舒城师范、舒城二中迁建工程建成使用,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5年累计考入北大、清华48人。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组建县域医共体两家,县医院东区扩建工程、县中医院康复业务楼工程开工建设,完成12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改造任务,家庭医生签约27万人。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健全完善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关怀长效机制,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公共文化设施大幅增加,98%以上的村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市首创并建成城市阅读空间6个。扶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涌现出庐剧《椿苗留香》《一家亲》等优秀作品。推进毛泽东视察舒茶休息室旧址、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机关旧址、胡底纪念馆、吴展纪念馆、文翁纪念馆、龙河口水库纪念馆维护和改陈布展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得到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环湖健身走、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持续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推进"放心粮油"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常抓不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法治舒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统计、科普、气象、机关事务等工作有了新提升。融媒体、档案、史志、供销、烟草等工作实现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侨联、文联、工商联、残疾人、"五老"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舒城经受考验、赶超跨越的一年。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人民健康安全得到守护,经济恢复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夺取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一是持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强劲攻坚态势,以"四季攻势"为抓手,紧盯核心指标,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加强消费扶贫工作,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1063户2368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大普查、省第三方评估和市际交叉互查等督查考核,高质量完成收官之卷。二是全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无死角布防、小单元作战、网格化管控、全天候出击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全力阻击新冠疫情,全县始终保持"零疫情",开通定制公交助力复工复产,成为全省防控成效最好、复工复产速度最快的县区之一。3月25日,全省第三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杭埠举行,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亲临现场指导。面对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特别是丰乐河水位超警戒超保证超历史的严峻形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克时艰、昼夜奋战,紧急转移安置群众3.8万人。汛情稳定后,第一时间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抢收早稻1.8万亩1260万斤,补改种15.08万亩、抢种5.6万亩,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三是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持续壮大工业经济骨骼。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9个,精卓光显一号园区、英力电子二期、绿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积树造林"工程,全年纳规工业企业25家(总数全市第1)。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获省政府通报表彰。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新增减免税费3.4亿元,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6035万元,处置僵尸企业14家,盘活土地840亩,协调解决融资、招工等问题534个,兑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13.3万元。信贷投放保持快速增长,31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英力电子创业板首发上市通过审议。县开发区在全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综合考核中,名列第13位,获省政府表彰(全市唯一)。扎实推进景区提升工程建设,万佛山索道、登山游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完成,恒大文旅城部分建成并对外开放,天子寨、九龙寨等乡村旅游项目加快推进,舒茶人民公社通过4A景区创建评审,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称号。组建邮政管理局,强化邮政、快递业监管。新培育电商主体130个,全年完成电商网络销售额35.2亿元,直播带货销售超1亿元。四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大力推进绿色高效生产,粮食年产36.2万吨,蔬菜年产58万吨。狠抓生猪恢复生产,全年生猪存栏13.1万头,出栏21.5万头。精心组织实施"138+N"工程,认定产业发展带头人405名。扎实推动"158"行动,成功创建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新增耕地5248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治理小型农田灌排区2.27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座。完成了杭埠河河南段防洪治理和丰乐河林安至芦柴堰河口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任务。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达到55个。五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城区PM10平均浓度下降了25.4%,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9.3%,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到84.4%。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6.5%和100%。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畅强补"专项行动,实施了一批雨污管网、停车场、景观绿化、供水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南溪河公园(一期)、大别山植物园、鼓楼花园等城市景观公园;日供水能力8万吨的城区新自来水厂建成投入运营,实现双水源循环管网供水;兴建5G基站173座,移动通信信号实现总体覆盖。推进集镇建设"六个一"工程,建设改造街道8.8万平方米,建设完善标准化居住区10.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61.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9座。完成农村改厕1.02万户。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垃圾4.52万吨。六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援企稳岗、再就业帮扶等专项行动,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通报表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33.4万人,人均缴费水平连续三年大幅度提升,实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代缴尽代缴。城乡低保标准由原来的585元/人/月提高到630元/人/月。县乡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配套小区)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所;完成8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38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完善"一区六带"教学质量链建设,建立城乡教学质量共同体8个。建成固定电影放映点12个,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2.79万户。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与应用。成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阶段工作。积极开展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专项治理,梳理摸排治理小区16个、房屋1945套,治理率100%。平安舒城、法治舒城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信访形势持续平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得到巩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全市第四季度民调中,舒城安全感指数100%,扫黑除恶满意率100%(均位列全市第一)。七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8件、政协委员提案97件。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公开政府信息11356条。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推广"码上服务",畅通"网上办"渠道,"皖事通"注册和"安康码"申领分别达36.7万和64.8万人次。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有序推开。持续巩固拓展"基层减负年"成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办理政府热线、网友留言等各类民生诉求4000余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查处管理不规范金额5.01亿元,核减政府投资5788万元,审计监督作用进一步彰显。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持续加强,全年完成交易91.7亿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三公经费支出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政府系统工作作风和效能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和2020年的历程,舒城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份成绩,都浸润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铭刻着历届县领导班子的努力和付出,凝聚着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团结和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新时代奋斗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舒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舒城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升级不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矛盾不同程度存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创新、创业尚需破除更多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政府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中共舒城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草案》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舒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围绕"领跑六安、链上合肥、融入长三角,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展思路,坚持"服务合肥、发展舒城、等高对接、全面融入"发展定位,突出"金三角、绿三角"发展布局,大力实施"641"行动计划,全力打造长三角主导产业"配套园"、产业转移"承接园"、居民生活"大菜园"、休闲度假"后花园"和巢湖水源保护"生态园",推动"县改市",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谱写舒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0亿元,财政收入50亿元。培育2个300亿元产业(电子信息、光电显示)、2家百亿元企业、20家10亿元企业、5家本土上市公司,打造1个千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把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阶段特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打造"一核、三区、两新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融合互动、紧密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球触控模组制造基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实现产业层次整体跃升。

(二)坚持基础设施再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谋划县域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巩固提升城乡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着力打造高铁小镇、温泉小镇、农旅小镇、康养小镇、兰花古镇、中国红色茶旅目的地等一批特色小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坚持生态优先,保护青山绿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生态保护红线等"三线一单"为基准,严守自然保护地、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让龙舒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生态更和谐"。

(四)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舒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确保经济安全,强化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推动法治舒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为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关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生态环境年度考核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坚持"四个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加强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的监测帮扶,实行动态清零。切实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公益岗位管理,继续开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业。聚焦特殊群体,做好兜底保障。启动《舒城县"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统筹做好政策衔接。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种植业生产,力争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94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1万亩,积极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00亩。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158"工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60家。持续推进农村特色产业"138+N"工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收入超50万元村达70个以上。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认真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继续推进农业特色保险,强化农业风险保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建设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30公里。实施好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力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快美丽乡村和茶谷建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4个,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村庄15个,建设森林长廊10公里。不断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深入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农村改厕50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二)壮大实体经济实力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推深做实"积树造林"工程,力争全年落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以上,建成投产30个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以上。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梯次纳规行动,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创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加快精卓光显二号园区、模具产业园二期、夏星20万吨低温肉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英力电子金属事业部和整机生产、刚毅电子扩建、海润气缸、广旭智能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捷步新能源配件加工生产、峰源包装产业园、兴高胜光电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三重一创"政策培育支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支持本土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快递业加快发展,培育跨境电商,力争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40个以上。保持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势头,实现英力电子首发上市,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5家以上,直接融资额超过10亿元。加大研发设计、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和培育力度,加快健康、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