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0年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2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分钟。

2020年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4日在清远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清远市代市长马正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清远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实施乡村振兴和广清一体化,全力推进"入珠融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高新区进入全国百强,广清接合片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职教城5所院校首期建成开学,北江千吨级航道建成通航,实现公司A股上市零突破,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促提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新提高。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做好"六稳"工作,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98.2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5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5.7%。外贸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失业率2.38%。全市接待游客4728万人次、旅游收入377亿元,分别增长7.5%和9%。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天安智谷、华南863进驻企业超640家,全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均居粤东西北前列。引进首个国外国家医学院院士项目和4个入选国家人才计划专家项目,累计入选省"扬帆计划"人才项目17个、团队项目9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0.7%,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出台支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措施,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为企业减税降费48.9亿元,民营经济主体突破20万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新签约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7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9个。

(二)着力推进广清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一体化",入珠融湾迈出新步伐。坚持交通优先,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2亿元,超出年度计划29%。汕湛高速清云段建成通车,广清城轨一期清远段工程完成,广清重高铁开展规划方案研究。与广州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累计签约工业项目149个,投(试)产企业4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广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签约项目42个;广德产业园承接工作全面完成;中国南部物流枢纽园区首期开业;广清农业众创空间进驻企业21家,建成"清远农家"广州门店及品牌专区77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下放、委托市级行政许可事项33项,可容缺受理事项达66.5%。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办理时限分别压减至3个和5个工作日以内。"粤省事·清远"建成上线。各类市场主体增长8.7%。

(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积极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取得新成效。清城、清新、佛冈和英德连樟样板区纳入全省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研究制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连樟村乡村振兴学院、连樟客厅等陆续建成,成为全国首个5G覆盖行政村。大力实施"3个三工程",新增种植茶叶2.6万亩、柑橘3.1万亩、出栏清远鸡2500万只,分别增长14.9%、8.5%和43.2%。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业龙头企业7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成为省首个"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的地级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70%以上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6599个。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四好农村路"7大项任务全面完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累计开展产业扶贫项目11万个,"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

(四)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治理扬尘、工业企业、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169条陶瓷生产线"煤改气"全部完成,整治"散乱污"企业1875家,空气优良率90.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二。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部办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586宗案件。市区4条黑臭水体完成年度整治任务。开展"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销号河湖"四乱"问题599宗。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同比改善18.1%,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上升4位。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43万亩、森林碳汇工程10.6万亩,新增省级绿色矿山4家。大力推动北部绿色发展,华润连州福山风电、阳山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连山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连南创建成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五)积极攻坚重点瓶颈制约,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全力攻坚用地、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0.8亿元,超出年度计划31.6%。欧派家居、江南水厂、飞霞山市民公园等36个重点项目建成,奥体中心、潖江蓄滞洪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等动工建设。加强用地管理和供后监管,处置闲置土地98宗、3091亩,完成"三旧"改造1631亩,垦造水田1.36万亩,有效缓解项目用地压力。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挂牌督办50项重大安全隐患,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0.2%、10.6%和40.9%,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现新提升。全市民生支出308亿元,增长15.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成功创建粤东西北首批"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新增学位1.78万个。完成1005个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救助异地"一站式即时结算"。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特困人员、孤儿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49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33户。建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00公里。全力创建文明城市,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478支,改造老旧楼区29个,整治交通黑点20个,新改建城市、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1302座。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全民禁毒、扫黄打非等取得积极成效,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212个。粮食保障能力有效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实现"五有"目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国防动员、档案、方志、气象、水文、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35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提案453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获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42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开展政府机关转作风"百日攻坚行动",机关作风得到改善,基层减负效果明显。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广州等兄弟城市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清部队和各驻清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清远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清远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农业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带动力不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二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园区基础配套不完善,重大产业项目不多,产业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的探索有待深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还较薄弱,城市精细化管理、乡村治理水平不高;四是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少,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五是政府服务效能还需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工作作风有待持续改善。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总的来看,我市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省正迎来"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我市"入珠融湾"步伐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和平台进入加快实施期。只要我们把握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一定可以取得更大进步。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两市三区"发展目标,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发展思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科学谋划我市区域发展格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完成省定目标。

(一)增强工作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更多发挥和依靠市场力量。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早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确保经济运行平稳。

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市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全省率先实现确诊患者"清零",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市人民健康和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工业投资稳步提升,力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0亿元。建立健全重点项目领导协调机制,安排省、市重点项目176项,年度计划投资313.5亿元,新开工项目44个,投产项目38个。全力推动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万方大数据产业园等68个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启动省职教城二期建设,加快三期前期工作;积极创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验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多渠道拓展消费市场,发放消费券,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商圈环境,开展"消费促进月"等活动,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推动汽车消费升级,促进文化、旅游、健康等消费提质,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培育限上商贸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着力稳定外贸增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参加各类产品进出口展销活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持引导外贸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推动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以上。

(二)深化广清一体化,切实用好"双区驱动效应",加快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发展先行市。抢抓"双区"发展重大机遇,突出抓好三个"一体化",加快"入珠融湾"步伐。

优先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全力打造"三铁一通一航"现代交通体系。建成广清城轨一期,加快北延线动工建设。争取广清重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佛江高速北延线纳入省高速路网。修编骨架公路网中长期规划。推动广连、佛清从高速加快建设,确保汕湛高速惠清段建成通车,力争高速公路完成年度投资110亿元以上。推进广清大道南延线、太石路接花都红棉大道等项目建设。完成100公里国省道改建。支持连州支线机场、英德通用机场建设。出台清远港总体规划,推动北江航道进一步扩能升级。

强化产业一体化建设。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编制广清一体化产业专项规划,大力推动湾区城市的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大数据、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布局清远。高水平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推进广清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广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广德产业园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基础配套、招商引资等工作,三个园区力争新动工项目46个、投(试)产项目29个。加快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规划、征拆工作,推动中国南部物流枢纽二期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更加便民高效的营商环境。大力拓展"广清通办"业务。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行承诺制审批和"容缺受理"。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压减企业开办和投资项目办理时限。提升中介超市服务质量。推进"一网通办"服务,市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扩展"粤省事·清远"基层应用。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示范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补齐"三农"短板,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特色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力争新增种植柑橘、茶叶各5万亩、出栏清远鸡3000万只。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推动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红茶优势产区。支持英德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180家。实施"乡村工匠"等工程,加强"三农"人才培育。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平台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对接"双区"大市场。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四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力争80%以上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50%以上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2161公里省定任务,确保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100%。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围绕5项试验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有效平台,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积极探索具有清远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整体推进连樟村及周边"三镇一场"规划建设。扎实做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等试点工作。

(四)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资源和要素重点倾斜,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后劲。

推动园区提质发展。深化"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全市园区资金、土地等资源统一调配机制。系统梳理现有园区,加快完善重点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推动清远互联网+创新产业园等平台发展。鼓励园区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推动优质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争取建成80万平米以上标准厂房、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制订闲置用地退出机制,加快清理低效用地,推进"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和厂房,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统筹,加快形成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全行业全领域招商引资新格局。抓好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招商,推动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办好数字经济、高科技、装备制造等专场推介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履约率考核办法,打造诚信招商环境。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制订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企业扶优计划。鼓励企业开展技改、智能化改造和增资扩产,力争技改投资增长4%以上,推动水泥、陶瓷、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在绿色化改造中提质。实施小微企业上规模计划,力争实现新升规企业60家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投放力度,探索设立信贷风险资金池,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更多优质企业到科创板、新三板上市。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盘活国有资源,支持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订建设环大湾区创新发展先行市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创新十条",推动产业加快创新发展。加强创新企业培育,加快清远中大、华工、华师研究院、天安智谷、华南863等平台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30家和120家以上。推动清远国家高新区继续争先进位。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等机制,探索创新"人才公寓"建设模式,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造粤东西北"人才高地"。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按照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努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工程。以建设环湾区宜居新城为目标,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美城,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快进、慢游、乐享城市景观系统,加快融入大湾区国家森林城市群。继续实施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开展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碳汇造林、封山育林,争取完成造林更新40万亩以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以上。编制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完成省试点建设任务。

打造全域旅游"清远样板"。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清远长隆、梦享谷等重大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深化与珠三角城市旅游合作,全力打造具有生态和主题公园特色的国际化旅游城市。挖掘整合生态、山水、民族等旅游资源,推进北江旅游经济带和"两县三乡一带"旅游经济发展区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和提升服务质量,发展智慧旅游、"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大湾区民宿旅游目的地。

推动北部地区加快绿色发展。配合做好广东南岭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开展环南岭生态旅游公路规划研究。推进连阳四县(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型工业、现代农林业、绿色食品、健康医养等生态产业,有序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支持民族工业园加快发展食品、农产品加工业。用好省、市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对北部地区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六)瞄准短板弱项,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重点战役,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攻坚,确保现行标准下12.95万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61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15个以上。积极探索消费扶贫。落实"四不摘"要求,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做好后扶贫时代工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环保督察整改。持续改善和提升空气质量,健全大气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空气优良率达到93%以上。强化水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乐排河整治工程,加大滃江流域环境违法打击力度,加快推进漫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开展河湖"清漂"专项行动,推进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自然村污水处理率40%以上,确保消除劣Ⅴ类水体、优良水体断面超86%,完成"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废等违法行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市绿能环保发电项目建设。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范政府债务和预算管理,巩固农合机构改制成果,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落实"一城一策",着力稳地价、稳房价,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安全综合应急管理,统筹、整合、优化应急救援力量,深化道路交通、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七)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打造活力县城、特色乡镇,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发展水平。坚持把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镇人口集聚、带动乡村振兴的动能。

加快推进"一核三心"城市体系建设。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清城清新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城区承载能力。抓好燕湖新城起步区建设,推进"四馆"、奥体中心、旅游大道、职教一路、南岸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燕湖大道、森林大道、清晖路南延段等建成通车。加强中心城区产业培育,推动中以科技小镇、中英伦敦巴金创意小镇等加快建设,争取落地1-2个总部项目。谋划"数字城市"建设。增强3个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化佛冈城市功能,推进英德东岸新城和城南片区建设,规划建设连州新区。

提升县城、中心镇吸引力和承载力。支持连山、连南、阳山加快县城提质发展,重点抓好教育、交通、绿化等三大提质工程,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县城吸纳人口、集聚要素能力。推进连山、连南县城民族特色化改造、特色村寨建设。加快特色小镇、旅游小镇建设。支持英德英红镇、阳山七拱镇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佛冈汤塘镇开展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改革试点。加快通信、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1300个以上,光纤入户率96%以上,推动500千伏清城电网工程等建设。

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创文、创模、巩卫工作。健全创文长效化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微改造",开展"六乱"整治。加快智能交通建设,优化改造拥堵节点。落实"门前三包"。推进数字城管全覆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市县镇村"四级同创",力争全市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5%,市级文明校园创建100%覆盖。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继续加大学前教育及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确保全市新增学位不少于1万个。抓好乡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扎实创建卫生强市,建设健康清远。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完成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医共体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底线民生保障。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培养"广东技工"4000名、"粤菜师傅"1300名、"南粤家政"3000名以上。健全社保扩面征缴长效机制,推动全员足额参保,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完善残疾人和养老服务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155户。新建和改造一批中小学、农村和城市厕所。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认真筹备第十六届省运会。提升基层文化中心效能。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继续办好连州国际摄影节、乡村戏曲节、龙舟锦标赛等节庆、文体活动。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打造"书香清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清远"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河砂、矿产资源等重点行业标本兼治。全面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创新社区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改革创新、雷厉风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解决问题干成事体现"两个维护"和政治忠诚,让群众办成事、让企业办成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