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常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7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分钟。

常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0-03-12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委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按照"为发展闯关,为改革探路"的工作总思路,扎实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稳增长,优结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把"稳增长,优结构"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加强工作调度,强化责任落实。一是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金融、商贸、物流、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快步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前列。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旅游接待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9%、18.1%,芦荻山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华侨城常德卡乐星球等一批旅游项目先后投产运营,旅游人气不断升温。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呈现"国退民进"的良好态势。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4%,超出年度目标1个百分点。三是争资争项来势喜人。全委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70.9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65亿目标任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4批次,入围资金需求65.6亿元。新发行企业债券2只、14.5亿元,转报企业债券4只、67.5亿元,全市首只25亿元绿色债券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2.强调度,抓推进,项目建设稳扎稳打。牵头编制《2019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常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9年本)》,持续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按季度举办4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一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市30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01.73亿元,占计划106.8%。其中,180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73.96亿元,占年计划的110.85%。27个列入全省"五个100"项目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目标,7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7.1亿元,占年计划的106.8%。金康光电摄像头生产、中联重科起重机械产业基地、金海钢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00个重大前期项目中81个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其中62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襄常高铁完成预可研批复,已纳入国家铁路前期工作计划,常德铁路枢纽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关注的相关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三是战略投资者持续引进。签约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1个。正大国际科技、中开院、华为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相继落户常德。创新设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驻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并同步制定管理考核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累计签约项目34个,其中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3.兴产业,促开放,产业立市显现成效。围绕"见成效"工作目标,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全市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30个、190个,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产业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产业立市三年行动纵深推进。一是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加速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常益长高铁7月正式开工,三个标段全部进场;黔张常铁路已于9月25日正式开始联调联试,年内即将试运行;沅江隧道10月16日正式建成通车;桃花源机场航点达到20个,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人次,航空口岸成功实现临时开放并开通常德-泰国曼谷国际航班。二是特色园区不断打造。起草《常德市特色产业园区创建与奖励办法》,明确常德市特色产业园区创建标准与流程。新挂牌成立澧县新型建材产业园,常德经开区、临澧经开区、桃源高新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起草《常德市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全省首家县级循环经济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安乡投资开建。三是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加速汇聚资本要素,圆满举办"湖湘宝地?资汇常德"2019常德柳叶湖首届创投峰会,市产业发展基金新设立子基金3只,投资本地企业累计达7.9亿元。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后举办"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清华专场、高新区专场,达成项目合作10个;组织开展湖南文理学院博士教授"沅澧行"活动,向政府部门和园区驻派32名"科创助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三名"工程,开展技术合作386项,成功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2名、高层次人才43名。四是品牌行动不断推进。成功举办常德品牌农业推介北京站活动,签订产品购销协议50份、协约金额51.77亿元。以"湘遇?桃花源"为主题承办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湖南展园,荣获北京世园会展区特等奖和展园金奖。智慧城市创建成果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展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开展"常德人用常德产品"活动,梳理建立《建设项目使用常德产品清单》,服务本地企业420家(次),涉及投资资金34亿元。

4.出思路,谋发展,参政设谋能力提高。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站得高、谋在前,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一是战略规划有影响。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印发《常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完成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前期摸底工作,24项指标调度运行体系初步建立。二是政策研究有成果。牵头起草《常德市特色产业乡镇培育建议方案》《常德市特色产业园区考核奖励办法》等专项方案;开展"基金小镇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常德市品牌建设管理激励扶持措施"等政策研究,围绕全市外贸行业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对常德经济发展影响、春季用工情况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高质量调研文稿呈报主要领导决策参考。三是形势分析有深度。坚持每月调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编发《发改专报》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坚持每季度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及时为经济平稳运行做好预判并提出具体建议。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报告了《2019年1-7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执行情况与2020年发展计划》,为全市经济健康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5.推改革,抓协调,经济环境持续优化。一是重大改革持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重点围绕市直事业单位和市属国有企业开展车改工作,公车改革成功收官。牵头建立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事项梳理,匹配率已达100%,70%以上政务服务实现"一窗"综合受理。着力取消、降低、规范一批收费项目,累计可为各类企业和群众年减负1.2亿元左右,暖企惠企做法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降本减负典型案例。全力推进试点改革工作,西洞庭管理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西湖牧业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名单。二是扶贫攻坚深入开展。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0.5亿元,建成住房10964套,3.6万名群众搬迁入住。稳步推进后续帮扶,出台《关于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十项保障措施""五个确保"的通知》和《结余资金使用方案》。强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461千米、配电容量59.75万千伏安,贫困村全部改造完毕。认真落实第九轮对口支援规划精神,多次赴古丈、隆子开展帮扶和交流工作,筹集援建资金4200万元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度加快。大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争取3000万元资金用于对50个村的"五结合"工程实施;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理形成148个问题清单,93个已整改到位。争取专项资金1.037亿元支持鼎城和汉寿2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其中汉寿县问题已通过省级验收销号,鼎城区问题已完成阶段性整改工作。积极对全市33家造纸企业开展退出排查,并对全市制浆类造纸企业退出验收后情况定期"回头看",确保退出企业不再恢复生产。四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性试点市级城市,率先完成"一网一库一平台"一体化平台建设,归集共享全市46家单位、6000多万条基础信用数据;全面启动信用平台二期建设,加快常德信用分、信易+、联合奖惩等落地实施;定期集中发布全市重点领域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失信被执行人10515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处作用有效发挥。

6.稳物价,保粮安,惠民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突出价格管理,全力稳定物价水平。聚焦全市食品价格指数持续上涨问题,全面上线运行"价格监测预警系统"平台,不断提升价格监测工作质量。率先在全省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共计对全市低收入人群178.2万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988.7万元。全面清理收费目录,定期组织节假日市场巡查,重点开展教育收费、电信市场、交通客运价格、商品房售价、烟酒市场价格及养老服务价格等领域专项检查;有效开展项目成本监审和价格认证工作,开展价格认定案件55起、标的物总金额394.12万元,未发生一起复核案件。另一方面,突出粮食安全,全力提升质量效益。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切实履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牵头抓总职能。连续七年启动粮食最低价收购,圆满完成中晚稻托市收购工作,累计收购粮食234.23万吨、销售278.9万吨。按计划对地方储备粮油进行轮换和核验,主动对接并统计部队军粮供应需求,精准展开军粮配送。认真开展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工作,严格督导超标粮处置工作,累计处置超标粮52381吨、转化26860吨。定期开展粮油监督抽查,指导粮油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新认定粮食应急企业52家,粮食应急体系加快构建。加大对粮油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积极实施优质粮油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县增至4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7.提效能,树形象,机关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打造一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成功引进8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向外推荐提拔副处级和正科级干部各1名;定期举办业务大讲堂,抓好全委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组织处级领导、科长各3名参加全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专题研讨班、市委党校处干班和科干班学习,干部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切实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打造姜开斌事迹陈列室,主动向公众宣扬全国道德模范姜开斌同志先进事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主题党日和党课活动,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编印《依法行政指导手册》,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三是积极丰富机关文体活动。结合传统节假日定期开展主题活动,认真组织未成年子女活动和"孝老爱亲弘扬美德"道德讲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拔培训干部参加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市"我和我的祖国"歌咏大赛和"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并分别荣获全省二等奖和全市一等奖、三等奖。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市深入实施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战略的"上台阶"之年。2020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力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认真履行抓产业、上项目、搞协调、促改革、稳物价、保粮安工作职责,务实求新、克难奋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主要指标目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7.5%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牵头完成省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任务;牵头推进的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绘好一张蓝图,科学谋划发展规划

紧跟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深入开展前期基本思路研究基础上,认真严谨推进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项目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规范编制与方法创新相结合、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创新编制手段和表达方法,算好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财政等重要资源要素平衡账,谋划梳理出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精准提出战略任务和主要路径。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广泛调度社会各界积极性,切实提升规划编制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确保绘好"十四五"发展蓝图,为探索走出一条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提供坚实基础。

(二)破解两道难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1.聚焦经济下行难题,扩大投资增后劲。继续强化项目支撑,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提高投资效益并重。确保实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全省"五个100"项目和全市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00个、总投资7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120个、总投资450亿元以上。定期举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竣工投产仪式,推动武陵智慧产业园、汉寿生物科技产业园、津市中联重科车桥产业园扩建、石门中邦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中车常德工业园、重庆药友原料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常德烟厂易地技改、安福环保循环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同时,重点加快襄常高铁、常岳九高铁、常益高速复线前期工作,加大高铁新城、常德湘西北LNG储配库等重大项目转化力度,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二是继续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准确对标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计划方向,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大对口衔接力度,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力争全市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50亿元以上,其中发改系统争资65亿元以上。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动向,指导全市相关单位做好2020年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计划、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储备和申报,继续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三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驻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功能和中开院常德创新孵化基地、常德科创未来(中关村)智造中心带动作用,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瞄准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切实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常德。以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为考核导向,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性,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整合组建专业化招商公司,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向市场化方式转变。

2.聚焦产业发展难题,创新作为强产业。一是打好产业立市"上台阶"攻坚战。紧紧围绕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年度目标不动摇,加大产业项目指标占主要经济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倒逼提高产业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力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开工200个以上、新投产100个以上。加速壮大产业实力,努力打造烟草、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军民融合与装备制造、文旅康养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持续深化品牌行动,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系列活动为载体,持之以恒引导企业走出去。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强化减税降负等惠企政策兑现落实,引导各类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倾斜。二是推动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理顺园区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对接融入全省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着力引导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过30亿元的"镇园之宝"。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135"工程升级版的发展机会,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要素高效聚集;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加强与结对园区的深度合作,深入推进全省园区体制改革试点,增强园区发展主责意识和内生动力。三是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重点推动常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以黔张常铁路开通为依托,打造高铁物流基地。加快培育电商龙头企业,着力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统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三)突出四个重点,确保工作再上台阶

1.突出统筹协调抓推进。一是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着力开展产业帮扶、就业扶持、社区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积极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公益岗位安排等帮扶措施,确保所有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创新推动消费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制定区域性扶贫产品标识,遴选我市优势企业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优先从贫困地区聘用工勤人员,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到贫困地区旅游。二是纵深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取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积极申创国家信用示范城市;继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推动我市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广泛拓展"互联网+民生+信用"应用场景;利用二期平台建设成果,开发建设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及客户端,深入落实联合奖惩措施。三是持续发挥参谋辅政作用。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全市重大战略决策,围绕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联盟打造、特色园区建设、常德品牌行动等重大课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力争转化为发展实践;科学拿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定期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及时为全市经济运行提供针对性强、合理的对策建议,确保经济运行稳健有序。

2.突出环境保护抓治理。一是全面完成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继续督促市直相关部门组织争取省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奖补资金,按时间节点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工作,加快剩余问题整改进度,定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二是全力推进澧水干流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定期组织开展澧水干流巡河工作,督导调度澧水干流堤防治理、河道整治、泵站与排水闸情况,对澧水干流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一月一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和处理。三是继续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在完成省"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节能挖潜工作,预留用能空间,为"十四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对已经审查、已经竣工的项目开展节能验收。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促进用能企业提高节能水平。

3.突出重点难点抓改革。坚持持续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重点难点,激发发展活力。一方面,牵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制定我市202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强化督导,深挖亮点,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金融体制等改革。继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充分激发县域主体潜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着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在进一步抓细抓实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紧扣降费减负要求,继续取消、停征、下降一批收费事项,及时更新《常德市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的政策优惠和产业指导,营造全社会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优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4.突出民生事项抓保障。一是公正有序稳物价。继续围绕维持价格总水平稳定,做好价格调控工作,充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序推进农业水价、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价格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住宅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等价费管理工作,确保价格管理有序。同时,做好价格监测、价格成本调查、价格认证等日常工作。二是多措并举保粮安。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优质粮油工程,确保全市粮油优质品率年均提高5%以上。同时,创新做好收储制度改革形势下的粮食购销工作,加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三是深挖渠道增收入。聚焦全市重点群体,稳定工资性收入预期,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确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