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含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含山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5日在含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夏迎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应对挑战中改革创新,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增长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26元、19990元,分别增长9.2%、10.1%。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提质提效,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型。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49.5:40。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1.5%。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小巨人"7家,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授权发明专利7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战新产业不断壮大,新增战新企业5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2.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成功举办安徽含山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峰会。传统产业加快升级,5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兼并重组企业5家,"吴楚青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调整加强驻外招商力量,组建8个驻外招商分局,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为30个、20个;汉神机电产业园、聚源昕锐精密机械等4个5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户;大甲永和等2个外资项目动工建设,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纵深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集中开工、攻坚一批重点项目,容纳新能源汽车配件、博越精密机械等1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8%。积极有效应对特大旱情,粮食总产量保持增长。润德农业设立全县首家农业专业科技孵化器,金农牧业获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好再来畜禽水产品等8个农业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产业化联合体2个。创建部级水产养殖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新增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2个,环峰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祁门村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三产业持续发力。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举办"四季含山、游来不凡"系列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6%、22.5%,入选首批全国文化旅游胜地;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褒禅山4A级景区复牌进展顺利,凌家滩研学游基地、和平使命拓展基地获评3A级景区,铜闸镇荣获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称号,漕川国际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优化升级工程,建成省级电商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培育电商主体71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亿元,增长60%。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20.6%。
一年来,我们坚持机制创新、扶强扶优,高效能打造营商环境。做实企业服务。出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创优营商环境100条举措,开展首批县级优秀企业家评选,两人获市首批"十大优秀企业家"称号,县工商联被授予全省"五好"县级工商联。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提供应急周转金58笔3.1亿元,为72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5亿元。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于整体增幅8.5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下降0.6个百分点。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免各类税费2.39亿元。优化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网上可办率97.5%。开展"两难两多一长"整治,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材料精简62.8%,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分别压缩至1个、40个工作日内。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推动长三角跨区域"收受分离、异地可办"。建立"企业秘书"制度,设立开发区综合服务窗口,一站式帮助企业领办代办。加快园区建设。按照"一园三区"架构,推动含山经济开发区机构、人员、资产全面融合,实现财政收入4.7亿元,增长52.6%。建成道路2.4公里、10千伏电力杆线3.3公里,交付安置房243套,平整土地280亩,园区配套逐步完善。启动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改造污水管网3.6公里,推行市场化保洁作业,园区环境明显好转。
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同心同力,高层次推进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投入财政资金5935万元,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四季攻势""重补促"等专项行动,认真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等问题整改,完成106户299人脱贫任务。坚守"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脱贫底线,发放教育补助资金254万元,享受综合医保8万余人次,扩面延伸贫困地区道路47.5公里,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四个指标"全部达标。持续推进"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新增经果林5000亩、星级农家乐7家,铜闸镇太湖村、仙踪镇六衖村荣获省AA级旅游村称号;深化"四带一自"扶贫工程,新建司徒油茶等产业扶贫项目17个,1209名从事特色种养业贫困户达省标准;全面推广"建实体、促融合"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组建农民合作社13个,吸纳586名贫困人口入社务工、入股分红,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达11617元。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9467户改厕、8个村"一管到底"建设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陶厂镇潘村等7个村级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全面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整治自然村1675个,清理村内沟塘1013个。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实施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建成省级中心村8个。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镇村组三级清产核资全覆盖,完成全县所有村组"三变"改革任务。投入扶持资金1230万元,实施村自主发展项目127个,完成45个空壳村、15个薄弱村脱壳消薄任务,林头镇毛滩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质固基、严抓严管,高品质建设生态福地。环境治理更加有力。认真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以及美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推进"三大一强"专项行动,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加大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管控力度,集中整治餐饮油烟、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拆除复绿非法码头9座、整治提升合法码头3座,拆解渔船784条、退捕转产渔民230户。强力推进违建别墅、违规殡葬设施、"大棚房"等专项整治;治理关闭矿山26公顷,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60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启动S226绿色长廊建设,新增造林5245亩,昭关镇东兴村被命名为省级森林村庄。城市管理更加有效。开展文明创建"六大专项行动",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运漕镇获评省级卫生镇。实施含城建设重点工程27项,建成竹园中路、广场南路西延伸、永胜桥等道路桥梁项目,改造人武部、武警中队营房。完成望梅南路等7条道路增亮增绿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加快得胜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整治东门河、王沟等黑臭水体,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行。深入推进"两治三改",建成玉龙小商品市场、攀桂摊点群,划定非机动车停放标志线2万余米,常态化开展马路市场、抛洒滴漏等专项整治,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设农田水利重点工程14项,裕溪河、牛屯河防洪治理项目进展顺利。S328含山段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含山南站站前广场基本完工,新增"四好农村路"106.5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改善工程,建成供水管网248公里,提高3万人饮水质量。长江引水工程正式运行,长山水库备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获省政府批准。改造农村配电台区119个,220千伏塔岗变电站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共建共享,高水平发展民生事业。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投入资金10.2亿元,做实做细省定33项民生工程。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2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就业创业工作位居全省二类县第二名。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建立健全风险预案和管控措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养老三级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启动县中医院康复大楼项目,两所县级公立医院顺利通过省二级医院复审,新增省级特色专科卫生院5个、卫生村2个。全面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安排退役军人扶持就业专项岗位74个。改造中央花园等2个老旧小区,标准化升级望梅路、竹园路农贸市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维修改造校舍28个,达标建设智慧学校8所;新建含城第五幼儿园,改扩建含城第四幼儿园、林头中心幼儿园;推进含山一中东、西校区独立办学,育才实验学校开工建设,荣获省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等次,含山中学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建成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评选表彰首届县级劳动模范10人、先进工作者10人、先进集体7个。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县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县级社称号。率先通过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省级验收,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继续举办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含山站等高水平赛事。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县看守所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成为全省市县级公安机关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集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化解"四重"信访案件21件。常态化推进"铸安"行动,扎实开展"1+5+N"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荣获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环峰镇综治中心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全力抓好非洲猪瘟防控。此外,妇联、残联、文联、档案、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防动员、气象、人防、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长足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持恪尽职守、从严从实,高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党风政风不断好转。深入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推进"严强转"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举措,督查考核事项压减50%以上,县政府全县性文件精简40%以上。及时办理省长热线26件、市长信箱119件、市长公开电话4053个,群众满意度90%以上。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公开政务信息25956条。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优化设置政府工作部门28个。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权力事项490项。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清理规范性文件23件。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62件、政协提案109件,代表、委员满意度均达85%以上。认真落实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清理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构建规范有序、透明高效的政府执法体系。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出台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10万元,压减率5%,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五位。开展招标投标提升行动,节约政府招标采购资金1.83亿元,资金节约率17.4%。推进审计项目、组织方式"两统筹",审计政府性工程73项,核减金额5870万元。修订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县域经济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全县上下戮力同心、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一年来的发展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辛勤付出和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市驻含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含山发展的境内外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挑战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的支撑力还不够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双重任务,支撑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依然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第三产业的牵引力还不够足。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两山"转换、生态产业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差距。三是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还不够优。惠企政策、便民措施"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一线工作法"推广不够,基层干部还未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更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202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着力在对外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城乡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含山。
综合考虑,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
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好"东承西接"文章,推动县域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合作上重点突破。坚持把融入合肥都市圈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毗邻优势,多方位推动战略合作。聚焦规划衔接。紧抓"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利契机,深度对接巢湖市、安巢经开区,突出前瞻性、指引性,协同修编国土空间、园区发展、文旅融合、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努力实现"共绘一本规划、共建一张蓝图"的目标,为一体化发展留足空间。聚焦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共同规划建设巢含产业合作园,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作分工,谋划航空制造领域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旗山新区、通用机场等重大合作项目,努力打造合马跨界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健全主要领导定期会商、日常对接等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工作组"三级推进架构,分层次、分步骤落实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三重清单"。聚焦互联互通。全力做好巢马城际铁路、郑蒲港铁路、合芜高速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地方工作,积极推进G329林头段、G312河刘段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争S105改线工程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畅通融入合肥都市圈快车道。支持华夏幸福产业新城西向等高对接,加快相邻区域市政设施无缝衔接。聚焦民生共享。与巢湖市共建长江引水二期工程,推动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融入合肥都市圈利益共同体。加大政府补贴投入,进一步降低含山-马鞍山公交班线票价,落实9座以下小型客车马鞍山长江大桥免费通行政策;积极支持县内医疗卫生机构与长三角区域知名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专科联盟,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广大群众。
在产业承接上主动出击。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紧抓苏浙沪"腾笼换鸟"时间窗口,强化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战略合作,着力发挥驻外招商机构作用,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主攻上海,放大龙头效应。瞄准海立、华谊等在含落户国企、领军企业资源,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推进华谊集团含山产业园二期项目,力促回力鞋业、蜂花精品皂等项目尽快落地,全力引进凯工阀门等一批配套企业。深耕浙江,实现连锁承接。动态捕捉浙江台州、嘉兴等先进地区产业外溢趋势,紧紧把握聚源昕锐精密机械、中麦亚压缩机曲轴等"瞪羚企业"入驻契机,顺势推进星耀纺织、宏盾精密机械等一批协作项目落户,着力打造50亿级浙江(含山)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对接江苏,拉伸产业链条。深化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战略合作,围绕博郡新能源汽车、杰峰汽车制动系统等项目,积极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巩固提升对台、对外招商成果,力争签约台湾弘迪精密机械、日本笠仓机械等重点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在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创新理念,拉高标竿,用好"他山之石",全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精简政务流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加快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县级"政务云"数据共享平台,致力打造群众"慧办事"、部门"慧审批"、政府"慧监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优化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提升"一窗通办"能力,加快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精确政策导向。认真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小升规、下升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新增中小企业550家。放大促进制造业升级产业扶持若干政策效应,落实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在建期间贷款担保支持举措,着力解决企业初创期、转型期融资难题。继续开展减税降费,不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助推企业长远发展。精准服务企业。健全"互联网+四送一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模式。完善"一卡一单"企业联系服务制度,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强化企业用地保障,征迁土地3万平方米,供应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
(二)突出工业强县,着力推动产业层次新提升
聚焦总量壮大、质量提升两大目标,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力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不断巩固工业主导地位。
坚持创新引领。始终把创新作为提升产业层次的核心环节,深化与长三角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培育企业创新动力。加强科技企业孵化扶植,支持天顺环保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推动制定烟气治理行业超低排放新国标;加快建设伟创聚合新材料研发中心,促进苏州大学聚合材料研发成果转化,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7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增强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合肥工业大学含山产业研究院科创水平,加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接,推动铸造、节能环保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全年申报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40个。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引才集聚行动,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服务保障措施,力争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青年人才300人以上,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大力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不断激发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全面夯实民营经济发展人才基础。
狠抓项目带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始终把大项目、好项目作为带动产业层次提升的重要支撑,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要求,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0个,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鼓励同兴环保对接高层次资本市场,力争首发上市成功,实现县域企业主板上市"零"的突破;推动清华同方人工环境项目落户、威达环保新一代中低温脱硫脱硝装备生产线竣工投产,巩固节能环保产业前沿阵地。力促海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建成投产,壮大今石机械等关联企业规模,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地。加快汉神机电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斯沃腾机械投产达效,不断扩大电梯零部件产业规模。加速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挥博雅、荣普达等软件开发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广骏软件、方格电子等集成电路设计研发项目,建设年产1500万件芯片智能软件产业园,积极培育载波信号、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增长极。加快推动乐普电机产业园等项目,打造长三角区域高端白色家电配套产业基地。鼓励传统产业提质提效。按照"高标建设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退出转产一批"的思路,实施铸造产业绿色智能整治提升行动,促进传统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力争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兼并重组企业5家。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健全资金支持、能源供给等方面差别化评价应用体系,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推动企业转型、产业升级。
优化载体承接。持续加强含山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水平,力争财政收入突破5.5亿元,在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实现位次较大提升。加快园区扩容。新建、续建道路6条4.7公里,建成兴业路、创业大道二期,打通西区环状路网。推行"园区自建+社会资本"模式,新建科创园二期、绿装产业园二期等标准化厂房8.2万平方米。推进仁盛表面处理项目,降低企业之间产品配套成本,提升铸造产业吸附能力。推动绿色循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废弃物处置标准,加快建设绿科环保树脂砂收集处理项目,实现固体废物定点堆放、规范处理、循环利用。建成运行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污水管网3.2公里,纳管排放全部工业污水。强化要素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净地交付"原则,理顺园区征迁体制,加大"园中村"拔钉扫尾力度。积极处置"僵尸企业",加快盘活闲置厂房、低效用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300亩。新建职工宿舍1万平方米,开通西区公交班线,引入休闲消费业态,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三)聚焦乡村振兴,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产业兴旺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持一鼓作气、持续作战,在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上狠下功夫,完成现行标准下剩余8户26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抓产业促长效。发挥司徒油茶、毛滩吊瓜、白衣茶叶示范效应,打造一批长效化、品牌化"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贫困村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深入实施"绿游游"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新增经果林8000亩、星级农家乐10家;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增加贫困户入股合作、投工投劳收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电商企业贫困户农产品网销包保责任制,力争贫困人口年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抓保障强基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对标达标、补差补缺,落细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教育医疗保障、安全饮水全覆盖,坚决扫清脱贫隐患。同步加快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双基"短板,增强发展后劲。抓管理保精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决消除帮扶不精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动态管理扶贫对象,严把贫困人口准入准出关,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围绕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推动全县农业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打响特色农业品牌。立足大米、粮油、茶叶、水产等优势产业,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1个、农业园区2个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突出"江淮之间·食宝含山"品牌带动效应,新增"含山大米"种植面积1万亩、"含山绿茶"种植面积2000亩,培育子品牌5个,加快打造区域农产品"金字招牌"。壮大优势龙头企业。坚持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延伸,支持联邦农业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元化发展,推动鲜吉多食品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产业化联合体2个,发展产值超亿元龙头企业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8%。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环峰梅山、林头青龙等田园综合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60个、新型农民300人,新增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3个,引导传统农业向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