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6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董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四大战役",加快建设"四个醴陵",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完成财政总收入60.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亿元,税收收入31亿元,税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达74.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3%。经济综合发展和基本竞争力实现"双进位",分别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5位、第73位。跻身中部百强县(市)第14位,位居中国幸福百县榜第22位。全年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30余项,安全生产、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理三项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先进,是全省蝉联三项先进的唯一县(市)。烟花爆竹机械化生产、脱贫攻坚、妇幼健康等4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工作现场会在醴陵召开。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获评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先进单位。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4:49.9:40.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6个百分点。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累计兑现奖补资金1.3亿元,惠及企业890余家次。成功举办中国工业品牌之旅醴陵行活动。5家企业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智能制造步伐加快,参与研发全国首条陶瓷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并在全市陶瓷企业推广应用;7条烟花和1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加快园区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现园区技工贸收入445亿元,同口径增长14.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5.6%,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园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瓷城众创空间、电商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11个农村综合性改革年度试点项目,种植结构调整面积达10.5万亩,率先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省级验收,获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水库移民工作全省先进。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成功隔绝疫情入境。有效应对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丰",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发展会展经济,成功举办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中国烟花爆竹博览会、第二届房博会。促进全域旅游,全年接待游客8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3亿元,分别增长26.3%、27%。提质改造李立三故居、东富寺、袁昌英纪念园等景点,"清水湾畔"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深圳盐田国际醴陵内陆港揭牌,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正式开通。春秋两季广交会实现交易额1.7亿美元,增长20.6%。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亿美元大关,达4.8亿美元,增长30%。
(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主动"停缓调撤"项目119个,压减投资283亿元;稳妥化解政府存量债务,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3.7亿元、224.3亿元,增长5.9%、26.6%。渌江集团成功发行2018年湖南省首只AA县级平台公司私募债。扎实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行动,有效巩固了"省级金融安全区"创建成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3165户10953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5%。完成610户1819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60户。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9.92亿元,新增小额扶贫贷款2231户6846.3万元,连续3年获评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县(市)。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组反馈的84件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开展"利剑治污"专项整治行动,推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环保志愿者作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
(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引进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旗滨高性能电子玻璃等92个项目,合同引资280亿元。完成到位外资2.4亿美元,内联引资57.7亿元,分别增长13.8%、15.3%。完成征地10556亩、征拆房屋2054栋(套)、项目"清零"52个。全年报批土地5500亩,动态储备土地4000亩。中盐红四方湖南生产基地、国家级电瓷电器检验检测中心等112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富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东城大道、瓷城古韵·一江两岸等项目加快推进,瓷器口街区、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二期)等88个项目竣工使用。醴陵压气站项目提前建成并供气,有效缓解全省"用气荒"。
(五)城乡环境有效改善。深入开展"三创四化",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高分通过验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入省级程序,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完成申报。玉瓷路、岭前路等加快建设,莲株高速、东富大道竣工通车。完成狮子坡水厂提质扩容,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升级换代"。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改建卫生厕所9731座,经验被央视专题推介。新增、改造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8.9公顷,拆除违法建筑5.38万平方米。创建美丽乡村1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市推进项目完成90%以上。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完成村组联通公路建设321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112.4公里。持续抓好"七个一",全面完成"村村响""户户通"工程。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白兔潭镇获评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
(六)各类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低保、农村分散特困供养月人均标准分别达320元、170元和364元,获评省"五化"民政建设先进县(市)。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一站式"结算窗口和贫困户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894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55人。完成59所标准化学校建设、30所农村薄弱学校提质改造。实现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清零",消除大班额199个。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率达63.7%,摘得株洲地区"五连冠"。完成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一期主体工程建设,2019年春季将投入使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域内就诊率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开展"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惠及群众3万余人。荣获全省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奖,成功创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渌江书院开坛讲学,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省"书画之乡"。嘉树镇、白兔潭镇获评"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搭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工作入选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构建农村交通安全防控体系,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办结中央、省委巡视组交办的信访件85件,化解信访积案23件。"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来电2.6万余个,问题解决满意率达99.6%。积极创建"无毒醴陵",人民群众禁毒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市人武部获评"全省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七)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支持监督执纪问责,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坚持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智慧醴陵"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628项、"跑零次"事项17项、可下放事项79项。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84件、政协微建议224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八)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让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感受到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还我一湖清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水库实现畜禽全面退养、网箱养鱼全面取缔。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处,渌江河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望仙桥水库、官庄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1天,优良率90.7%。新建11处广场游园,寨子岭公园加快建设,"一江两岸"南岸二号段对外开放。完成李立三故居、刘家巷等片区提质改造,太一、阳三、姜湾等农贸市场环境明显改善。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等直管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连续30个月实现"零伤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行"一村一辅警、一格一助警"农村综合治理新模式,刑事发案率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老龄、残联、外事侨务、对台、宗教、住房公积金、广播电视、文化执法、档案史志、两型建设、机构编制、口岸、海关、检验检疫、供销、物价、人防、消防、烟草、通讯、水文、气象、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四套班子的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醴部队、民兵预备役官兵和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醴陵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必须把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市委权威;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业绩;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追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取信于民;必须把廉洁务实作为第一原则,严守党纪国法,脚踏实地干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陶瓷、花炮体量还不够大,新的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各类风险矛盾叠加,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的压力仍然较大;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行政效率还不够高,营商环境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9年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一谷三区"等省市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扩大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四大战役",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文明新醴陵,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五位一体",全面统筹推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四个醴陵"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系统性谋划工作,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经济社会更加平稳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凝聚民心民力。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智慧,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群众的事多依靠群众,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停车难、看病难、创业难等问题的调研、论证和解决中来,激发群众"社会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优质高效的政策体系、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诚实守信的社会体系。
--坚持强化管理,注重工作落实。加强管理培训,灵活运用"五问工作法"等工具方法,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三大攻坚战"、产业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合理分解任务,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气提升各级各部门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严格绩效奖惩,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三、2019年工作安排
做好2019年工作,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只要有利于加快"四个醴陵"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就要准确分析、大胆决策、强力攻坚、推动落实。
(一)全力抓好"四个十大"项目
十大产业项目:①打造中国陶瓷谷及创建国家级经开区;②中盐红四方年产100万吨缓控释复合肥(湖南)生产基地;③以旗滨玻璃为重点的玻璃产业园建设;④船湾服饰产业园;⑤东富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⑥横店电子信息及电商产业园;⑦年产2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⑧"四点一谷一片"等全域旅游创建项目;⑨3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建设项目;⑩无害化生猪养殖。
十大基础设施项目:①醴娄高速(G60复线);②平汝高速隆兴坳互通;③东富工业园综合配套服务区;④陶子湖综合开发项目;⑤(东富、老龙井、黄沙)变电站项目;⑥醴官线、桎马线、G106国道等公路改造及扶贫专线公路建设;⑦S333城市外环线;⑧株醴融城及东城大道两厢开发;⑨渌江新城片区综合开发二期项目;⑩茶东路及两厢开发项目。
十大民生项目:①瓷城古韵·一江两岸文化休闲项目(含楚东桥);②农贸批发大市场;③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PPP项目;④渌江水系综合治理PPP项目;⑤湖师大附属学校;⑥新三中、新妇幼建设;⑦城市"三创四化"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⑧启动自来水二厂建设;⑨渌江流域全线黑臭水体整治(西岸河、东岸河、集镇);⑩棚户区改造及安置区项目。
十大创新项目:①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一期建成并招生开学;②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及试验研究平台;③陶瓷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及烟花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④新世纪陶瓷工业设计、检测、研发中心;⑤湖南恒嘉业通信光纤光缆产业化项目;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成套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⑦国家级电瓷电器检验检测中心及湖南湖电电瓷电器研究中心;⑧釉下五彩城、1915特色街区及陶润会创新智造项目;⑨办好高质量的陶瓷产业博览会及烟花鞭炮交易会;⑩推动华联瓷业等一批企业积极上市。
(二)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
突出"三大重点"。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上云,支持企业打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陶瓷智能制造步伐,加大智能制造生产线研发推广力度。推进花炮产品科技研发和自动化生产,促进花炮产业安全、环保、健康发展。加快服饰、造纸、防水建材等产业集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申办国际烟花论坛,继续办好陶瓷产业博览会、烟花鞭炮交易会,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引进更多的参与式旅游项目,扩大客源辐射范围。挖掘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推进"四点一谷一片"旅游布局建设,着力打造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接5G时代,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补齐物流短板,落实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引进更有活力的创新型服务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专业园区。三是打造"醴陵品牌"。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强企战略,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区域品牌。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质量工作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挖掘培育一批制造业、农产品、服务业以及"老字号"企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开展"三大行动"。一是开展"招商引资三乡行动"。完善招商引资系列政策体系,发挥商会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强化产业知识积累,将招商的触角从北上广深等地延伸到国际舞台。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力争有更多项目进入省"5个100"计划和株洲市重点项目笼子。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开展地毯式梳理对接,挖掘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陶瓷、花炮、服饰等产业链条。玻璃是透明的陶瓷,两者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要抓住机遇,依托龙头企业旗滨玻璃,迅速引进一批玻璃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快打造"100亿玻璃产业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资金、人才、要素在醴陵集聚。二是开展"温暖企业三百行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帮扶,重点解决企业在研发、销售、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孵化一批新兴企业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力争用2-3年时间发展和培育5家上市公司,新增5家过10亿元企业,打造5个国家级平台。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三是开展"园区攻坚三年行动"。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大力推进"一谷一城一园"发展。按照"一主两特"产业定位,加快国家级电瓷电器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建好玻璃产业园、电商产业园、创新创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力争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330家以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税收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路网,统筹抓好水电气和安置区配套建设。完善园区财税体制,改革园区审批制度,成立经开区服务中心,推行审批全程代办模式,提高园区行政效能。
强化"三大保障"。一是土地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力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陶子湖片区、东富工业园等项目征拆"清零",确保全年新增用地指标6000亩、征地1.2万亩、征拆房屋3000栋(套)以上,力争实现50个以上项目征拆"清零"。园区年内完成征地5000亩、征拆房屋1000栋(套)以上。二是资金保障。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全力争取中央、省、市奖补资金和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引进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争取省中小担保公司在我市设立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搭建市场化桥梁。发展续力贷、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组织保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带头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倡导"一线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量化考核,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组织有序、执行有力的项目建设大格局。
(三)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稳金融,坚持"控增量、去存量、守底线"原则,积极稳妥处理政府性债务问题,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完善市县债务风险联动防控机制和"政银企"协调合作机制,对接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国有企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引导平台公司储备、参与投资一批赢利能力强的项目,提升从工业和服务业项目中获取中长期收益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平台公司转型。着力稳投资、稳预期,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保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大力开展巩固脱贫三年行动,认真落实"四摘四不摘"和"五个全面"的要求,确保1748户4144人两年内全部脱贫。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实现2020年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贫困对象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确保未脱贫对象达到脱贫标准,已脱贫对象实现收入稳定。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组建社会联盟,做大产业扶贫基金,凝聚各方合力。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落实专项整改措施,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举措的落实。坚持"志智双扶",既重物质脱贫也重精神脱贫,引导帮扶对象感恩社会、回馈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确保长效稳定脱贫。
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压实"河长制"责任,推动"五江十四水"等流域治理,确保渌江河和重点水库水质良好。坚持堵疏结合,铁腕打击非法采砂洗沙行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严把环保"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新建或投产。完善环保"网格化"长效监管机制,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落实年度减排工作任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保信访、环境污染投诉案件处理力度。巩固封山育林成果,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56%以上。
(四)统筹做好"五项工作"
着力提升城镇品质。一是城市提质。深入开展"三创四化",围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成区绿地率等创建指标进行重点攻坚,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验收。主攻"四个一块",推行"五大行动",进一步盘活老城区闲置土地。建好寨子岭公园、五彩广场,再改造一批城市小游园,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场所。启动自来水二厂建设,逐步缓解供水矛盾。加快新建道路护坡绿化、受损山体生态修复、城中村菜地及裸露土地植绿补绿,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加快新建、改造公厕步伐,确保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车站等场所公厕达到二类标准。二是集镇提档。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瓷谷小镇、白兔潭、东富、船湾、枫林等特色小镇建设。抓好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李畋、浦口、枫林、王仙等污水处理厂投产试运行。三是管理提升。贯彻落实"城市双修",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完成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工作。完善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加速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完善"四面四边"管理标准,狠抓"门前三包",确保城市卫生管理无死角。强力推进控违治违,对违法建设始终保持"零容忍"。四是交通提速。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玉屏山路、寨子岭南路等道路建设。启动汽车北站建设,完成长庆公交站、汽车西站建设并投入使用。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完善"互联网+停车"功能信息系统,着力缓解"停车难"问题。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更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走、往细处做。引进互动式研学项目,扶持3家农业龙头企业,新增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10个以上"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和产品。打响醴陵油茶、贺家桥玻璃椒、冬富瓜蒌、旺侬红薯、将军山白茶、古城葡萄、"吕夫子"甜腌菜等特色农业品牌,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农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严格落实《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完善规范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五大工程"和"三拆三清",打造S313和G106沿线美丽乡村长廊、北部旅游环线美丽乡村示范片。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市),加强农村道路养护,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288公里,农村安保工程165公里,危桥改造20座。启动鸡马线等路面修复工程和S105项目建设。切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2座,完成100个村的改厕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是强化改革攻坚。按照中央、省、株洲市全面深化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彻底解决"九龙治水"等老问题。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融入新时代"三篇文章。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确保年内85%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落实"证照分离"改革要求,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分别控制在50个、70个工作日以内,做到开办企业"三天即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新购房子"交房即交证"。统筹推进教育、医疗、信访、社会保障、应急安全等各领域改革。二是坚持开放发展。抓住莲株高速通车、东城大道即将开通、醴茶铁路恢复运行的契机,加快株醴融城步伐,做到规划融城、交通融城、产业融城。积极稳外资、稳外贸,提高进出口服务质量,力争陶瓷、花炮出口额均提升20%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醴陵自古文化气息浓厚,产业发展源远流长,要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让更多的醴陵人、醴陵文化、醴陵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三是提升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健全公共创新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申报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围绕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型的人才和团队来醴创新创业。支持众创空间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