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19年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3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5分钟。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总投资2244.6亿元的95个市级重大重点服务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培育研发设计、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推广施工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业态。以降低城市物流综合成本为目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昌北国际机场智慧空港物流中心,推进航空货运发展。依托向塘物流港、昌北省域综合交通枢纽、南昌综保区、铁路物流基地等平台,打造国际陆港。大力发展城市高效配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省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加快江西尧泰风快平台和马力冷运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推进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建设。生活性服务业方面。聚焦打造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八一广场中山路市级商业中心,加快推进现代出版传媒产业基地、苏宁广场、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华润万象城、绳金塔民俗风情街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王府井城市综合体、新洪城大市场、绿地井象风情商业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等项目建成开业。大力引进盒马鲜生、网易考拉等引领性消费品牌,推动消费升级。以南昌综保区为核心,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国际邮快件监管中心,力争三年内率先在跨境电商进口供应链、跨境电商B2B和B2C出口、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三类业务模式取得创新突破。力争2019年全市电子商务相关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增长33%以上。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梳理南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提升八一文化、豫章文化、街巷文化、赣商文化以及八大山人、王阳明等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内涵,建立全域旅游产品谱系和业态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全要素区域集散中心,强化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辐射集聚力。加快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博物馆、海昏大道、展示服务中心三大项目建设,确保年内高标准开园。积极推动万达文化旅游城创建5A景区,推动湾里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加大前沿科技向实体经济渗透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树立跨界融合、三产联动思维,培育"工业+""服务业+""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促传统行业与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个性化消费趋势深度融合,加速一二三产在更细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加大园区承载产业力度。优化园区布局。坚持以全市产业布局规划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化,明确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引导各园区科学有序、错位互补、协调发展。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发展互动"的思路,大力推行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推进高新区与进贤县、青山湖区与进贤县、经开区(临空区)和新建区、经开区(临空区)和综保区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园区配套。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加快推进电力、燃气、供热、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人防、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园区打造产业邻里中心,加快园区"三房"建设。提升园区服务。以"新九通一平"建设为抓手,加强园区政务服务、公共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融资服务、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型服务平台,探索智慧园区建设,努力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服务。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权力下放、资金下沉、重心下移、监管跟上、考核精细"为主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动园区落实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制定并公布省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推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享受相应经济管理权限。依法简化审批事项申报环节,简化审批管理层级,提升审批效率。落实深化开发区干部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和以岗定薪、按绩计酬的人事薪酬制度。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对工业园区实施差异化的激励和淘汰考核机制,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为新产业、新动能腾出空间。

加大金融支撑产业力度。全力激发金融发展活力,支持赣江新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加快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发展,大力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来昌设立区域性总部,积极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着力扩大信贷规模,努力克服资金面偏紧和政策面趋严的困难,强化与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全力保障全市重点基础设施、"一核两重"产业和乡村振兴项目融资需求,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助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奋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壮大资本市场"南昌板块"。大力实施科技金融推进工程,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科技链,聚焦科技链完善资金链,推动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加大人才服务产业力度。营造氛围聚人才。加大"人才新政"宣传力度,让人才从政策"新意"中看到南昌"诚意"。持之以恒抓好人才新政的实施,确保100亿人才资金每一分都真正用在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上。搭建平台引人才。统筹推进"洪"字号系列人才工程,重点围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现代金融等产业精准引育。吸引国家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在昌设立研发机构。力争5年内全市建成100家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配套举措为人才。全面落实"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精准有效的"1+N"政策体系,着力解决事业和待遇两大人才最关心的问题。

加大科技推动产业力度。做优创新布局。着力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以及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南昌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以及红谷滩科创小镇,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区、开发区建设。做强创新主体。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攻坚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提升"工程,力争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30%、50%,到2023年均达到80%。做实科研平台。支持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重点推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山大学南昌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筹建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南昌分院、南昌同济大学江铃汽车创新研究院。做好成果转化。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搭建南昌科技广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设立科技成果数据库,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共享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信息。提高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运营效益,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保护功能性平台。

(二)更加注重城市更新和区域协同,着力提升大南昌都市圈整体功能品质。

按照统筹融合的思维和城市更新的理念,以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统领,以大南昌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为重点,以"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抓手,树立富规划、精建设、细管理的理念,全力做好"规、建、管、养、监"五字文章,推动城市品质和功能的全面提升。

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编制力量。结合机构改革,组建专门的规划编制单位,整合专业各具专长、经验丰富的规划编制力量,统筹推进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升规划水平。吸引国际国内高水平的规划团队参与我市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工作。重点抓好大南昌都市圈规划一体化、高铁东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规和扬子洲地区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坚持高水平建设。实施总投资1547.7亿元的67个城市建设重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8亿元。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昌吉赣客专、昌景黄客专建设,积极做好昌九客专、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西二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加快构建大南昌都市圈同城化交通体系。推动地铁2、3、4号线建设"三线并进",确保实现2号线后通段开通运营;实现3号线"洞通"、4号线7座车站主体封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着力推动1号线北延至机场段、2号线东延至高铁南昌东站工程规划申报工作。继续推进城市"三环"和"十横十纵"干线路网建设,启动二七路过江隧道、九龙湖过江通道、九洲高架快速路东延、城市二环北段等工程前期工作;争取长江委、省水利厅支持,力争沿江中北快速路年底前动工;新开工建设丹霞路、桃新大道、赣新大道等工程;继续推进艾溪湖隧道、昌东大道改造、英雄大道改造等工程建设,确保昌西大道基本建成,洪都大道、昌南大道、昌九大道等快速路竣工通车,实现城市"一环"和"三环"闭环。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启动青山湖西岸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洛阳东路综合管廊、九龙湖新城综合管廊一期工程。继续推进旧改棚改。按照"拆、改、提、留、建"的思路,继续推进旧城区改造,稳步推进27278套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制定出台"家改居"实施办法,加快推进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着力丰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西湖区进贤仓、青云谱区洪都老工业区、东湖区八一起义系列等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相互融合,使城市的"一路、一街、一景、一亭、一园"都彰显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

加强精细化管养。实施总投资265亿元56个市级重大重点城市管理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4亿元。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迎检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全力实现"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上台阶"目标。大力开展"治脏"行动,重点推进"以克论净"的"马路本色"行动、城乡统筹的垃圾分类行动,加大建筑工地、住宅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大力开展"治乱"行动,重点推进"五车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建筑立面和户外广告、老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加大占道摊点、违搭乱建规范力度。大力开展"治堵"行动,综合运用好"加、减、乘、除"综合法则,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精细城市交通治理,重点完成69个新老交通堵点的治理,稳步推进"互联网+交通信号控制"和立体监控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智慧南昌交通"。大力开展"功能修补"行动,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市政设施维护、海绵城市等工作。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行动,重点推进黑臭水体长治久清、"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系统建设。大力开展"特色彰显"行动,重点推进水景观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大力开展"亮化美化"行动,重点推进"一江、三河、九湖"景观亮化打造。大力开展"治理创新"行动,结合机构改革,厘清各方责任,全面理顺城市管养"条条、条块、块块"职责权限,落实属地责任;加快实施管养分离,推动城市管理由"以费养人"向"以费养事"转变,加大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城市照明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力度。

强化运行监测。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大数据管理局组建、"03专项"和"5G"试点,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城市交通、治安消防、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国防动员等功能融合、数据共享、分口应用,加快打造"城市大脑",逐步实现对整座城市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测。探索完善城市管养监管新模式,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强化监测体系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业机构评估,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履行城市管养职责进行科学评价,严格做到按责考核、按质取费、奖优罚劣,实现城市管养的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

(三)更加注重改革攻坚和开放提升,着力激发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活力。

强化重点改革攻坚,提升政府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快落实调整组建、转隶安置、集中办公、新机构挂牌、资产档案划转交接等工作。倡导"不为说不找理由,只为说行想办法"的工作理念,以"一网通办、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为重点,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以创新"六多合一"模式为龙头,深化建筑工程领域"四个联合"、商事登记领域"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编制南昌政务服务"百事通",推广政务服务"自助办",提升南昌政务服务温度,打造南昌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压缩办结时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优化重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科学谋划、分类梳理一批公益性、准公益性、市场化的项目,破解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四大方面投融资难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深化智慧市场监管、税务便利化、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

提升双向开放层次,拓展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扩大政策优势。积极借鉴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外贸支持政策,缩短贸易类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周期,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推广应用。强化平台功能。围绕"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等效率"的目标,强化南昌综合保税区与机场、码头、铁路等口岸平台的协调互动,打造全国首个"内陆服务平台型"综保区;推动口岸功能提升,持续推进空港、无水港建设和进出口通关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南昌铁路口岸二期工程建设,促进南昌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指定口岸和邮件快件监管中心申报建设,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区域合作。争取省里出台大南昌都市圈"1+5"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省会集聚辐射作用,携手九江、抚州、丰樟高、鄱余万等地区做大做强"引领圈",增强对全省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深化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闽浙赣皖福州协作区、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交流合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承接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我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升级,带动技术、产品、设备和服务"走出去",促进外经外贸融合发展。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用好进口博览会、中博会、赣商大会、赣港(深)会、赣台会、世界VR产业大会、国际中医药博览会等会展优质平台,以"三请三回""三企入赣"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主题、专题招商活动和走访对接,依托重点产业全景图,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拓展相关配套产业,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客商的精准招商。

(四)更加注重农业农村优先和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大南昌都市圈乡村振兴。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盯年度82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按照高质量脱贫的目标要求,继续巩固提升已退出的80个贫困村和已脱贫人口的脱贫成效和质量,在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精准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措施。采取相应方式帮助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增收致富,防止出现脱贫攻坚的"夹心层"。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感恩行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勤劳致富。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实施总投资205亿元的13个市级重大重点农业及城乡统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3.7亿元。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粮安工程,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确保中国云厨南昌全域产业园、铭宸农业科技园竣工建成;以南昌绿谷为核心,全力打造一大批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小镇,促进民俗民宿产业、美丽经济、生态景区、康养产业等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25个市级田园综合体、5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速南昌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培养扶持本地龙头企业,推进"一村一品"基地建设,接续扶持100个左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抓好春秋防疫、春夏防汛、农产品流通防残毒等基础工作。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五拆五清"工作,完成年度2000个左右村点的建设任务,实现"三年扫一遍"的目标。持续改善贫困村村庄环境和贫困户家居环境。大力开展"四精"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加快推进安义县、湾里区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及各县区秀美乡村示范线路建设。按照"全域规划、多规合一,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思路,支持建设一批特色示范小镇、"五位一体"新农村和农村新户型建设示范点。稳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

稳妥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积极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挖掘盘活后备耕地开垦资源,抓好"旱改水"项目实施,着力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土地整合型、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乡村服务型等多种集体经济形式,力争2019年全部消灭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五)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大南昌都市圈区域特色优势。

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和自然保护区监管。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让蓝天永驻。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水污染治理、"河湖长制"水质考核,全力打造"东方水城?中国水都?鄱湖明珠"品牌,让碧水长流。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污染详查新增土壤污染防控,让净土芬芳。打好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梅岭等重点区域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强化森林防火工作,让青山常绿。打好环保执法持久战,加大定期执法、联动执法和信访投诉执法力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5%,PM2.5年均浓度保持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赣江、抚河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92%。

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价值实现、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扎实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和自然保护区监管,高品质建设南昌山水田林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工程。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资金投入、物资保障、措施强化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义务。鼓励支持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环保工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为。

(六)更加注重民生兜底和优化供给,着力夯实大南昌都市圈全面小康基础。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建立困难人群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举办第二届"洪城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强化市场监测和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加强住房保障,优先保障困难职工住房需求,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社保业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保、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继续完善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机制。深入抓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稳步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建立健全"老弱病残幼"特殊群众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市老年养护院、市老年活动中心、市儿童福利新院、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建设。

扩大公共服务优质供给。实施总投资203亿元的45个市级重大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8.7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稳妥实施好教师编外聘用和"县管校用"机制,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朝阳中学、十九中初中部红角洲校区等城乡中小学校园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县(区)中职达标校建设。支持豫章师范学院做大做强。推进健康南昌建设,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南昌文化云、城市智慧书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工程,鼓励发展私人博物馆、美术馆、展示馆;支持创作文艺精品作品,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等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办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览展演。办好"天下英雄城,激情马拉松"等全民健身活动,做好"八一南昌"职业赛事服务保障工作,把南昌打造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名城。

探索社区发展新模式。按照"党建引领、社区主体、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示范先行、统筹推进"的原则,探索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就是每个社区规划配置幼儿园(幼教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邻里生鲜便利店、综合性文化(体育)中心5类服务功能,另外,因地制宜每个社区拓展若干个其他业态。形成"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标准、管理规范及运营机制等一套规范体系,绘制一张全市社区邻里中心分布蓝图,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功能完善、服务有序的普惠型社区邻里中心。力争到2019年底试点建设42个,到2020年底推广建设150个,到2021年底建成300个左右,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版标准规范体系,完善一批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南昌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法律明白人"工程,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作用,抓好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依法规范宗教事务,推进移风易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探索城市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两网合一"融合治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南昌信访实践,妥善化解重点领域信访问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持续开展打击传销、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食药环"类犯罪和偷盗抢、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家安全、人民防空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重点"的原则,积极筹集各类资金500亿元以上,实施100件左右的民生实事,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重点实施总投资237亿元的44个市级重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2亿元。其中,根据市委关于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决定,按照"充分体现民意、注重全面统筹、力求务实高效"的要求,通过广泛征集、层层筛选,遴选了12件候选项目。(1)教育惠民便民工程。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校内课后服务;②市属中小学运动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2)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年在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新建区范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解决20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3)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19年完成幸福中河、义坊河水系整治项目。(4)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工程。2019年试点建立全市食用农产品电子化追溯体系;提升全市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5)中心城区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程。对符合条件且业主意愿一致的住宅开展加装电梯试点工作。(6)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2019年全市开工新建改造8个城乡农贸市场。(7)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工程。2019年改造市区及市郊范围老旧管网铸铁管103千米,覆盖12000户,杜绝燃气泄漏隐患,提升稳定供气能力。(8)老旧社区环境整治工程。2019年完成21个老旧社区环境整治。(9)推动"厕所革命"。2019年新建装配式移动公厕118座,改造公厕67座。(10)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增补既有道路1094个市政消火栓建设,新建道路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11)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工程。2019年完成80公里农村公路通自然村、5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5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2)方便市民出行,实施公交优先战略。①购置车辆120台,新增公交线路4条以上;②全市持证残疾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上述12件民生实事项目,现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对票选的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考核、强化统筹协同、狠抓工作落实,并接受市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