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防城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防城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8日在防城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班忠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苦干实干,勇于担当,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办成一批大事好事,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GDP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05亿元,增长12%,总量排全区第2位;工业投资增长20.5%,规上工业用电量增长14%,排全区前列。财政收入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增长6.2%,税收占比68.7%,收入质量排全区第3位。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政府债务率大幅下降。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项小康重点指标均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我市全面小康指数位居中国地级市第93位、广西第2位。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项目多,好项目多,钢铁基地1号高炉顺利点火,盛隆产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生态铝基地一期全面开工。核电二期加快建设,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投资100亿元的华立边境深加工产业园开工建设,投资300亿元的津西型钢项目完成征地。渔澫港区513#-516#泊位建成运营,钦防高速车道4改8项目通过验收,防东高铁、国门大道、沙企大道扩建、企茅一级公路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支线机场选址通过国家评审。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3个,总投资1500多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22家。科研经费增长10%,科技成果转化增长27.3%,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防城港工作站挂牌成立,盛隆石墨烯防腐钢材项目竣工投产。冷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家赋予防城港冷链集装箱运输港功能。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提速,白浪滩·航洋都市里、三月三度假区、三块石二期等文旅项目加快推进。边境旅游办证量占全区90%,经东兴、峒中口岸出入境旅客分别超1229万、10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开放合作呈现崭新局面。成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发布《防城港宣言》,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得到中央支持,获得自治区绩效考评"一票肯定",成为全区首个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防城港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中越北仑河二桥实现临时开放,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开展"北联""东融"行动,接连在成都、贵阳、重庆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与宜宾、广安、达州等多个城市缔结友城,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经济城市联盟。进一步拓展中越(东兴-芒街)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等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签署国际友城意向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70多万美元,增长156%。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优化空间资源配置。重点推进中心城区连片拓展,"五纵五横"主干路网日臻完善,港口-中心区-防城、东兴-企沙两个城市中轴线加速形成。推动防城城区南联西移和上思县城面貌提档升级,有效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和低品位开发问题。投入1亿多元完善地下污水管网,弥补城市配套建设历史欠账。园博园正式开园,实现防城城南片区与市中心区连片发展。城市地标金港中心、市民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格局档次迅速提升。
生态品牌不断擦亮。坚决守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空气质量连续3年通过国家考核标准,被评为广西唯一空气质量达标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主要河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把民生事业作为头等大事,人大票决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开工,完成项目14个,其余跨年度项目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发生率降至0.19%。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比例100%,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迎来新中国七十华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各方力量。特别值得可圈可点的是,我们举全市之力,从筹备到成功承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仅用两个多月,充分展现了防城港速度,彰显了防城港精气神,获得了国内外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充分肯定,明确支持我市建设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习总书记的讲话如春风化雨滋润港城大地,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这是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动力,我们对防城港美好的未来信心满满!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狠抓经济稳增长。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稳增长要求,努力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着力稳投资,落实厅级领导干部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开展集中开竣工活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738项,实现开工132项、竣工88项,完成投资391亿元,同比增长47.2%,超自治区下达目标27.2%。建筑业产值179.7亿元,增长21.3%,争取新增债券12.6亿元,增长42.7%。积极稳工业,开展中小企业市长接待日活动,狠抓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对困难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3亿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4亿元,减轻企业负担31亿元。推动稳消费,开展港城欢乐购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34.4%、3.5%、10%、7.3%。抓实稳财政,抓好开源节流,筑牢财政平稳运行底线。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1.3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2亿元,压减一般性支出7千多万元。抓好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5%,低于年度控制数2.4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就业年度目标任务。
(二)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临港工业加速发展,完成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投资167亿元,年度投资总额排全区第一。纳入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33个,完成金川铜冶炼等技改项目。华昇氧化铝项目具备点火条件。核电、大海粮油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移动防城港分公司成功开展我市首例5G远程协同手术,防城港电信获最佳增长地市分公司称号。培育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家,我市列入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名单。榕华创业基地成为首家国字号孵化器。新增高新企业11家,高新产业产值665亿元,增长7.4%。经开区获批自治区级经开区,工业投资额17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939亿元,分别居全区园区第1和第2名。现代特色农业加快转型,新增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累计认定自治区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有机绿色产品产地创建面积49万亩,"三品一标"绿色优质农产品49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京岛海洋渔业示范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储备库。创建3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品产量增长2.8%。非洲猪瘟防控扎实有效,生猪产量不减反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思阳镇、那梭镇等5个乡镇获评自治区级生态乡镇。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启动创建8个幸福乡村示范点,东兴竹山村等一批村庄获评全国全区乡村治理示范村。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东湾物流园获评自治区优秀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并入选国家陆海新通道重点培育物流园区。"运的易"智慧物流总部落户我市,桂海、十八方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深化与圆通速递合作,深耕跨境电商市场,东兴再次荣获"全国电商百佳县"。北部湾开海节、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等节庆美誉度持续提升。东兴国门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上思布透温泉被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671.4万人次,增长32.8%。
(三)奋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成立专门筹备机构,持续高位推动,精心组织起草并上报《总体方案》。坚持产业带动、项目引领,加快推进国际医学创新赋能中心、国际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成功引进药明康德、军科正源、福康(中古)国际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医药公司达成一批合作意向。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万吨级航道6.4公里,增加通过能力600万吨,渔澫和企沙港区一批20-30万吨级泊位加快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42.1万标箱,增长34.9%。G219峒中至东兴公路加快建设。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仑河二桥配套设施、跨合区公共服务配套等总投资113亿元的4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海港水域实现全域开放。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综合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有效推进"北联""东融"行动,前往百色的"煤铝对流"专列、昆明的"北粮南运"集装箱专列、锦州港的粮食直航班轮均已开通。挂牌成立防城港国际商会驻马来西亚联络处。成功举办"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世界华侨防城港(东兴)联谊大会"等一批合作交流活动。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更实举措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东兴试验区和跨合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落实东兴试验区和跨合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成立东兴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和跨境合作区建设委员会,建立东兴试验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属地化管理,一体化发展"。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内设机构比改革前分别精简了13%和12%,制定市县乡权责清单规范化通用目录。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整合重组国企104家。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非居民用水价格降低10%。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参与率100%。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区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98.5%,网上可办率100%。企业开办、登记财产、获得水电气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区前列。完成"进一步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国家级试点改革任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估报告显示,我市改革热度指数75.61,居全国第10位、全区第1位。
(五)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四场硬仗"。落实产业以奖代补政策,"5+2"特色产业覆盖率92.5%。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438户"一户一人"就业。全年7个贫困村出列,8460人脱贫,90.24%贫困村和97.66%贫困人口脱贫摘帽。持续抓好污染防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落实河长制,推进防城江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和举债融资行为,加强政银企合作,与各金融机构签订授信累积总额超1100亿元。实行"一社一策"防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六)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财政近80%共108.1亿元用于民生支出,扎实推进市政设施、教育、卫生、便民服务、残疾人保障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全市自治区级多普园175所,新建海湾新区4所中小学正式开学,市理工职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4星级职业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甲综合医院预评审,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甲中医医院复评审。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竣工,新建市人民医院项目开工,中越友好医院加快建设。东兴大旺村综合服务中心获评2017-2019年度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社会保障兜底有力,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升10.4%、15%,低保覆盖率分别提升63.5%、32.2%,边民补助标准提升25.7%。超额完成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和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任务。落实医保扶贫惠民新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启动物价补贴联动机制,惠及低收入群众30多万人次。
(七)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整合26个部门226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精简40%,审批提速83.6%。公积金提取实现"零跑腿""秒到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亮剑"系列专项行动,打击传销、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7.53%,排全区第三。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
一年来,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优异成绩,我市蝉联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市检察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防城区、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七五"中期普法先进集体,十万山乡派出所、市中医医院分别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民间信仰信息化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残疾人康复多项指标排全区前列,成功举办文学名刊名家走进防城港系列活动,《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京族卷》填补我国京族辞书的空白。安全生产扎实有效,是全区唯一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地级市。4个县(市、区)均达到信访工作"三无"标准。国防动员、人防、海关、边检、消防救援、海事、档案保密、粮食、供销、农机、社科联、地方志、决策咨询、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老龄、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我市驻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和中直、区直单位,向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我市发展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产业结构不优,三产增长动力不足;项目制约瓶颈较多,新旧动能接续不畅;开放平台带动力不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县域经济基础不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欠账多短板较大。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及防城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党中央、自治区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发展新动能,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全面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防城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奋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5%;财政收入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引进内资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在这里特别说明财政收入增长按2%安排的考虑。按全市既有财源概算,今年财政收入预计超110亿元,同比增长25.2%,但由于今年改革性减税降费致使财政少收25亿元。这25亿元将起到"放水养鱼"、还富于民的良好效应,有利于企业纾难解困、增加现金流,有利于实体经济释放经营活力。暂时的财政困难将会换取长远产业发展和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利好。
提出以上目标,既综合考虑经济总体环境、发展形势和各方面支撑条件,又注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目标相衔接,兼顾经济质量、效益和结构,兼具稳妥性和积极性,体现稳中求进的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也体现了疫情影响考量。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是有基础、有支撑的,我市人气商气日趋兴旺,产业支撑更加坚实,项目投资进入高峰期,规模增量供给持续增长,新增动能蓄势待发,新型业态后发迸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扎实推进,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容低估。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更加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要在扩大有效投资上精准发力,通过精心策划项目引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扩投资、积极向上争取增投资、善用市场机制找投资。抓好工业投资,拓展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要坚持项目为王,丰富项目储备库,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精准招商,解决好项目落地难、落地慢、落不了地的问题。
--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要紧紧依托市场,以创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契机,配置创新资源,谋划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落实一批创新扶持政策、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产业。
--更加突出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要凸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要提高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要素保障、公共服务上的运作能力,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克服政府在资源要素配置中越位、在引导服务中缺位的现象。健全发挥市与各县(市、区)两个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
--更加突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要做好用地保障,抓好"划空间"预留发展空间,采取"旱改水"等措施全力"增指标",强化"抓征补"加快项目供地,设法"盘闲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做好资金保障,用好专项债等国家政策资金,创新运用PPP、BOT等合作开发模式,加大城市经营收益。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各类要素保障,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更加突出重点突破、统筹兼顾。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发展关键领域、紧要环节、瓶颈短板,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工业经济、要素制约等重点领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克难攻坚,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要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工作,特别要把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防范好、管控好、处置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开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打响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面动员尽锐出战,厅级领导干部履行"八包"责任,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全方位筑牢联防联控安全屏障。1773个党组织的20054名党员下沉基层变身防疫"网格员",民警、医护人员、防疫志愿者、物管人员、乡村和社区工作者组成战斗单元24小时值守,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专车司机、建筑工人等劳动者风雨无阻为城市接力,19名白衣战士以生命赴使命驰援湖北,全市党员和众多市民、爱心企业踊跃捐款捐物,谱写大爱无疆。战"疫"措施有序见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十二条,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运转顺畅。建立8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接收的所有隔离人员实现零感染。及时拨付财政专项资金,保障防疫物资供给充足。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坚持防疫生产两手抓,盛隆等企业在疫情期间实现不间断生产,成为全区先进典型。集中开工了翠竹装配式建筑示范产业园、福康(中古)生物制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复工复产措施扎实有效,复市复学步伐加快。我市累计确诊的19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实现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双清零",交出了疫情防控大考的合格答卷,一度阴霾笼罩的港城迎来了灿烂的曙光。让我们向冲锋在前、无所畏惧的最美逆行勇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次疫情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今年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必须要拿出百倍的努力扎实做好工作。
(一)压实主体责任,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克服侥幸麻痹、厌战松懈思想,自觉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快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机制,坚决守住守好口岸、边境防线,做好重点地区来港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做到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强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继续引导群众做好必要防护,增强广大群众的警惕性和自觉性。巩固疫情防控战果,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和复查工作,优化社区管控措施。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抓好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对作风漂浮、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加强疫情防控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精准施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建立"一企一策"精准对接机制,主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和困难,全力做好防疫物资、用工协调、员工返岗、交通物流、原料供应、水电气等方面的保障。加快恢复城市功能,有序复商复市复学,抓好公共场所、景区景点的开放,推进集贸市场、宾馆、培训机构、餐饮业、娱乐行业全面恢复营业。稳定住房、旅游、娱乐等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消费,让城市重现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多措并举抢抓工作进度,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保障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持续释放产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抢抓国家"新基建"政策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跑出发展"加速度",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狠抓短板弱项,完善疾病预防和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构建统一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和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推动医防结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我市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虽然已达94.6%,但剩下的任务都是硬骨头。在47项监测指标中,实现程度小于90%有10项,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5项指标差距较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压实主体责任,挂牌督战销号,确保剩下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97户134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聚焦边境和十万大山贫困地区,持续推进"四大战役"和"四场硬仗",强化对特殊贫困群体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健全返贫致贫预警和帮扶机制,着力补齐扶贫短板。落实"四不摘"政策,深化对摘帽县、退出村、脱贫人口后续扶持。加大产业就业和扶志扶智力度,开展消费扶贫,加强产销对接,抓好园丰40万头生猪养殖、"村企联建"万亩山油茶等一批扶贫项目建设。实施搬迁后续扶持工程,确保稳定增收防止返贫。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落实脱贫攻坚督查、通报、协调"三项制度",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大力宣传扶贫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讲好港城脱贫故事。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对标对表小康建设目标,集中力量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压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抓好鲜食玉米、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发展澳洲坚果、香樟等优质经济林,新造油茶6万亩。发展牡蛎、文蛤等优势品种养殖,推动金鲳鱼、溪水鱼等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开工建设那梭1.1万头母猪养殖场,推进畜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实施糖业降本增效行动,积极发展蔗糖精深加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1处,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天然气进村入户。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东湾粮油、经开区物流冷链、企沙渔港海产品、江平农产品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防城金花茶、京岛海洋特色小镇建设,谋划建立金花茶产业研究院。继续抓好东兴桂产业、上思皇袍山山楂产业园等一批核心示范区建设,支持京岛海洋渔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乡村治理,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和幸福乡村活动,抓好"三清三拆"工作。发挥海边山特色优势,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