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东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百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大力践行"两海两绿"新路径,紧紧围绕"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扎实推进"五个新实践",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指标稳健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0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亿元;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880亿元,增长15.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3亿美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增长7.5%。运行质效同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开票销售占比达68%,规上工业入库税金增速高于开票销售增速3.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5%;单位GDP能耗下降4.2个百分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新开工、竣工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6个、52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分别达5个、2个,7个项目入选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新增规上企业50家,增长面达63.2%。创成五星、四星、三星企业4家、3家、15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19家,总数达120家。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档加速。被省政府表彰为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连续4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培育行动,电子信息产业开票销售增长31%,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500兆瓦,清洁能源发电量首超工业用电量,两大产业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凸显。机器人、半导体产业落子布局步伐加快,新上富乐德等半导体项目6个,机器人企业发展到14家。实施重点技改、智能化改造项目153个,全市在役机器人281台、"上云"企业135家,领胜建成省示范智能车间,磊达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着力推动企业高新化,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总数达126家。新创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研发机构。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30件,同比翻番。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个,新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优势企业10家。峰峰钨钼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宏景机械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项目,上海电气获盐城市长质量奖。与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新建产学研合作项目125个。出台人才引进10条新政,先后引进外国专家9人、省科技副总15人、专门人才1100人。扎实开展园区等级创建,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列全省省级开发区第11位,创成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生态工业园区。城东新区创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一镇一园一特",创成5A级园区6个,占盐城三分之一。深入开展"两争一创",新创国家级品牌12个、省级品牌52个。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强农惠农,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四个一"总产值超百亿元,获评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标准建设G344、S352等5条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新建千亩示范片11个,全面完成第三轮10万亩低效粮油结构调整任务。加速农业"接二连三",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产业化项目17个,海升生态农业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新创省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2个、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4个,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超30亿元,获评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市)。新型主体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43%,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突破20个、300家。新培育农业"三品"27个,新认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个性化打造特色镇村,三仓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五烈镇获评省"味稻小镇",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2个。启动建设2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20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区。精准扶贫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户,超额完成低收入农户脱贫年度任务,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重抓交通,城市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奋力开展交通会战,盐通高铁东台段开工建设,高铁站设计方案通过国家铁总审查,东兴高速敲定可行性研究方案,G344、S610二期、城际快速路建成通车,打通城市大外环,形成市域一级公路大环线。新建改建市域骨干道路11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70公里,新建农村四级公路240公里,实现镇村公交、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两个全覆盖。大力实施90项城建重点工程,城市的首位度、辐射面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实施城市路网微循环、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后巷改造、污水管网建设等一批功能性项目,高铁组团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高品质推进城东新区现代新城建设,智慧城市展厅、购物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对外开放。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深入开展环境秩序整治行动,获评江苏人居环境奖。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推出30条改革便民举措,入选省双创环境评价"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先进地区。推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发放全省首张全智能自助办理营业执照,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推行线上线下审批改革、打造自助办照示范模式"被认定为省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启动机构改革,国家税务总局东台市税务局挂牌运行,公立医院改革获省政府表彰。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交易额全省前十,20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顺利转籍。开展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与金山区、青浦区、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品牌培育基地,镇区"一对一"对口合作全覆盖。组织"接轨上海活动周""百名沪商访东台""百家沪旅看东台"等系列活动,新引进沪资项目9个,来东上海游客人数增长20%。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污染两个专项整治行动,关闭禁养区养殖场381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10家、整改提升228家,销号率均超99%。全面深化"河长制",打造样板河道、生态河道100条,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整改任务,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消除劣Ⅴ类。深入开展燃煤设施、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扬尘等专项治理,实现PM2.5、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再次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推进危险废物"减存量、控风险"三年专项行动,新增危废集中处置能力3.9万吨。实施低碳化、循环化、生态化改造,中玻、中磊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开展沿海湿地修复专项行动,为盐城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作出积极贡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黄海国家森林公园获评中国绿色生态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西溪景区入选江苏十大旅游新目的地,安丰古镇获批国家4A级景区,创成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各1家。扎实推进"一片林"工程,完成成片造林3.3万亩、农田林网10万亩,新创森林小镇3家、森林村庄8个、省级"三化"示范村6个,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8%。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实现全覆盖。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普惠共享,民生事业获得新的发展。20件为民办实事推进到位。认真落实省市富民政策,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388元、23338元。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净增参保1.02万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超98%。扎实开展"创响东台"行动,4个镇获评省级创业型乡镇,72个社区(村)获评省级创业型社区(村)。新发展私营企业数增长15%,新增就业再就业3.5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区域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救急难"互助会经验做法入选央视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纪录片。再次入选中国慈善百强城市,列县级第五。市一小本部迁建、范公路分校扩建、城东新区实验幼儿园等工程建成使用,实小惠阳路分校、市幼惠阳路分园即将竣工,高考、中考质量再创新高,被列为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样本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获世界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五大信息中心"获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市人民医院被列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级试点。新创二级综合医院3家、省示范镇卫生院2家、省示范村卫生室27个,被列为省健康促进试点市。新图书馆主体工程封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发放双拥公交卡3.4万张,提供公益性岗位222个,省级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编制10大类83项"全要素网格"任务清单,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全覆盖。信访稳定工作获省表彰。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法治东台""平安东台"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14年创成省平安县(市),再次获评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盐城市一系列会议部署要求和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走好"两海两绿"路径,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以扎实推进"五个新实践"为发力点,加快建设以"智慧、绿色"为特质的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8.9%,营商环境、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位居全省上游。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始终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工作主线,牢牢把握"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改革与开放双向发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与惠民互促共进"的工作遵循,拿出硬招实招,时不我待落实。努力做到:一是立足高站位,追求高质量。始终将"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统筹推进,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各项工作抢得先机、争得主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交上一份新时代东台高质量发展圆满答卷。二是突破大项目,做强大产业。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项目作为决定发展快慢优劣的"牛鼻子",把产业作为决定发展未来成败的"胜负手",牢牢把住发展的主动权,矢志不渝强产业,全力以赴攻项目,加快在重特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地标产业培植上取得新建树。三是积蓄新势能,拓展新空间。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统揽全局,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发展,以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周密部署、有序实施。在开放沿海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打造开放新高地。在接轨上海上,全方位、深层次对接融合,努力成为长三角北翼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四是建设美家园,创造美生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污染严惩的铁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长三角绿心"为目标建设美丽宜人家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努力让百万东台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度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坚定不移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之要,筑牢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工业开票销售跨越1000亿元大关。强势突破重大产业项目。深入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重点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链高端、创新链终端项目,全力突破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持续加大闲产招商、零地招商,完成重大合作重组项目40个。坚持"亩产论英雄",更加注重亩均投资、亩均销售、亩均税收等关键指标,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重抓62个"两重"先进制造业项目和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00亿元。迅速集聚新兴产业优势。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兴产业开票销售占比提高到70%。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目标,瞄准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重点突破移动智能终端、精密结构件、新型显示、传感器等高端项目,年开票销售增长30%以上。半导体产业加速构建涵盖半导体材料、设备和软件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广谦电子、雅森电子、创励安电子等项目建设,新引进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上下游项目10个以上。机器人产业着力加快机器人广场建设,推动宝控智能与哈工智能合作,新引进机器人总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5个以上。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集聚发展、裂变扩张,同步推动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聚力培大特色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建设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孵化基地和集群中心,城东新区打造智能制造和智慧互联网产业基地,沿海经济区建设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基地。各镇按照"一带三区"功能布局,聚焦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富安印刷包装机械、安丰电子信息、梁垛智能电机、溱东新型金属材料、时堰合金材料、东台镇机械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落实"1+4"现代服务业功能布局为契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沿G204、G344、S610等国省干线,节点化布局专业型现代物流园区;依托云谷、智厦、互联网大厦,加快引进设计研发、服务外包项目,实现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
全方位支持企业壮大发展。抓住减税降费机遇,以更大力度、更优政策、更好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梯队化培育。实施骨干企业提升、中小企业成长、本土企业培育三大计划,全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30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40家。完善星级企业滚动培育机制,深入开展"争星创优",全年争创五星企业4家、四星企业7家、三星企业20家。切实抓好"新上规""小升规"企业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重抓20个新增长点培植,拉动工业开票销售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上市"金种子"后备企业库,力争2家企业上市报会,2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推动智能化转型。围绕抢占"智"高点,启动实施"百家智能企业"培育计划,先期培育示范企业30家,创成省示范智能车间2个。滚动实施"百家企业技改"工程,新增在役机器人100台、CNC加工中心3000台,主要生产设备、装备数控化和自动化率超80%,规上企业转型面达70%以上。深入实施"企业上云"行动,"上云"企业累计达300家。推行"保姆式"服务。用好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转贷基金,成立省农业担保公司东台分公司,设立中小企业发债增信资金池,新增实体经济贷款45亿元。深化跨区域劳务合作,举办20场专题性、针对性招聘会,服务企业用工不低于2万人次。深入推进"三项清理",扎实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新增用地指标6000亩以上,优先保障项目需求。探索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真正当好"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高水平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制造业自主可控力。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扎实开展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60家以上。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实现全覆盖。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标准意识,力争注册商标总数突破1万件、中国驰名商标突破15件、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突破20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个。建优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新认定省级研发机构10家,确保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85%以上。拓展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深度合作,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个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00项,分别在上海、南京、西安成立"离岸研发中心"。引育创新人才。围绕"沪北人才新高地"定位,坚持精准引才、用心留才、聚力育才,开展"才汇东台"行动,新建引才工作站5家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7100人。
(二)践行"两海"路径,不断积蓄改革开放竞争优势
在重点改革上精准发力。以重点领域的"一子落",带动发展棋局的"全盘活"。有序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上级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同步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优化行政执法职能,加快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八个一"政务服务机制,推动"一窗一网"不见面集成改革,加快实现全智能自助办理营业执照全覆盖,达到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能办,简易事项1小时内办结,争创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地区。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基础设施等市场准入限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推动国有融资平台转型,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扎实加强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鼓励引导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新增流转土地10万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原则,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年内每镇不少于2个村(居)推进到位。同时,系统做好各项改革试点承接任务,推动改革举措早日落地见效。
在开放沿海上持续用力。以创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抓手,用开放元素激活沿海动能。建好沿海主阵地。坚持绿色发展导向,重点培育新能源、大健康、大旅游产业。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国华、双创等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突破1600兆瓦。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为重点,大力推进智慧企业招引和智能化改造,争创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重抓龙头带动、链条拉长,打造健康肉制品基地、省级海洋食品加工园区。大旅游产业重抓森林康养、主题民宿、自驾营地等项目,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立足城市副中心定位,规划布局一级渔港、通用机场等基础配套,引进总部型物流企业、区域物流中心,发展港城枢纽经济。筑牢园区强支撑。经济开发区对标国家级开发区,高水平推进东区开发,开票销售超300亿元,进入省级开发区前10强。城东新区做强科技孵化功能,吸引更多成长性高科技企业入驻,争创省级高新区、国家级双创基地。西溪景区主攻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作"天仙缘"大型实景演出,争创国家级影视基地。各镇突出"一镇一园一特",坚持错位竞争、协同发展,加快前后道延伸,完善上下游配套,年内创成5A级园区6家以上。集聚开放新优势。继续深耕日韩、欧美等境外招商,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2亿美元。认真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外商企业享受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外贸转型,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重点贸易展会,鼓励企业申办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开拓国际市场,完成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巩固发展友城和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接轨上海上深度着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紧扣"两基地一公园"定位,加快实现与上海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接轨。主攻产业项目承接。抓住上海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机遇,有的放矢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引商,全年新招引上海企业30家以上。主动融入上海产业链分工,加快共建产业孵化基地、创新中心和"区中园",招引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产业实体建设"东台(上海)产业城"。密切交流活动对接。定期举办"接轨上海周"活动,不断壮大沪商"朋友圈"和沪资"项目源"。继续加强与新华社上海分社、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的深度合作,高质量多次开展集中宣传周活动。精心组织产业招商、旅游推介、合作论坛等各类专题活动,讲好东台故事,传播东台声音,彰显东台精彩。深化合作领域融接。加快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推动接轨上海由单一输出向双向融接转变。进一步强化与政府机构、产业协会、行业联盟、企业园区、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合作联系,全年实施人才培训交流、产业项目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合作项目40个以上。鼓励更多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或营销窗口,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全年对沪农产品销售额达120亿元,接待来东上海游客220万人次以上。
(三)推进乡村振兴,引领新时代"三农"工作走在前列
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升级"四个一"工程,新调减低效粮油10万亩,新发展特经作物6万亩,建设瓜菜、甜叶菊、苗木等3个全国种苗中心。按照"高效+品牌"要求,推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烈镇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农业"三品"6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以"农业招商突破年"为抓手,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新引进超千万元产业化项目12个,争创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沿市域一级公路打造"环线农旅",重点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创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主题农园各2个以上。坚持科技兴农,大力推动农业"机器换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0%。
着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商业综合体、品牌小区、主题休闲公园、购物超市、连锁酒店、新农贸市场"六个一"布局要求,组织实施150项城镇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提高城镇生活品质。同步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新建改建唐新线、头富线等市域骨干道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农村桥梁120座,创成"四好农村路"达标示范县(市)。统筹推进2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完成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放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效应,每镇建设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首批20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区上半年全部建成,下半年启动第二批集中居住区建设,改造农村危房627户。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95%,新建美丽宜居村庄60个。
着力满足农民美好生活期待。深入推进"八大富民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积极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10个以上。全力推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
结对帮扶等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合作共享、入股分红等集体经济模式,拓展产业扶贫渠道,确保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两个全部"目标。继续做好与陕西耀州等地区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
(四)注重内外兼修,建设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
塑优城市发展格局。按照"东连、南延"的发展思路,前瞻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特质化提升外在形态格局。"东连"上,坚持组团式发展、节点化打造。城东新区重抓"两轴",高标准建设网界河核心景观廊道,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住宅区,推进购物公园一期等主题商业街区全面营业,推动东城大道核心商圈形象人气明显提升。进一步优化高铁组团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实施北海路下穿东延工程,振兴路下穿年内建成贯通。"南延"上,突出沿线推进、有序延伸。规划东亭路南延,海陵大桥三季度竣工通车。扎实开展"城建攻坚年"活动,实施82项城建重点工程,致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和发展能级。加强城市经营,有序开展土地招商,严格控制泰东河至S610区域,留足未来发展空间。稳步推进市区房屋征收,实施项目15个以上,完成征收30万平方米以上。
提升城市现代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为引领,系统落实"十没有""二十有",下绣花功夫,用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打通城市"堵点",对市区易堵常堵区域进行综合疏解整治。推进吉庆路南延、学府东路、海盐路改扩建等12条支路工程,疏通"毛细血管",畅通城市"微循环"。继续实施城市"清水""增绿"工程,开展何垛河以北片区水体环境综合整治和5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推进城市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开展认建认养、爱绿护绿活动,保护古树名木,留住城市记忆。统筹布局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加快推进中南世纪城、居然之家等项目,精心打造现代商圈。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着力推动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上线运行,新投放共享单车、电单车3000辆,畅享"智慧生活"。
健全完善交通体系。突出高铁、高速规划建设,推进高架建设可行性论证,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举全市之力做好高铁东台段建设保障工作,确保领跑全线。围绕高铁"零换乘"目标,上半年启动建设高铁东台站。积极对接东兴高速线路走向和互通设置,力争与盐宁高速同期开工、同步建成。着力提升一级公路通达水平,S229、海陵路南延国庆前建成通车,S352西延段加快手续报批,力争尽快开工建设;S226、S403争取列入全省建设计划。积极推进内河港建设,全年疏浚河道300万方,不断提高通航能力。开工建设500千伏梁河变和110千伏泰东变、新农变、仙湖变,全面提升电力保障水平。
下一篇:9青海十三次党代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