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19年河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16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分钟。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贸易结算、金融保险、风投创投等新业态,发展壮大都市经济。完善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力争新增上限商贸单位50家。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带动战略,继续推进紫金春甜桔、东源仙湖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推动省质量监督车载智能网联产品检测站、果蔬产品检验站建设。完成无人机产品检验站建设。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省"民营经济十条"政策,出台我市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社会、文化事业等领域,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融资担保等机制,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转贷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异地建立河源商会。建立民营企业投诉处理机制,积极稳妥解决民营经济历史遗留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狠抓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谋划实施更多优质项目,全力推进135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有效投资335亿元以上,掀起大抓项目的热潮。

健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机制。大力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构建项目发起、储备、启动和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统筹解决项目征地拆迁、建设资金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阿里巴巴(河源)云数据中心、河源电厂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抓好项目库建设,实行分类动态管理,用好用活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等政策,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的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城建项目建设。落实好"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加快G205国道东移项目开工建设。谋划粤赣高速热水出入口建设,优化城北高速出入口及周边区域。按照轻重缓急和开发时序,用三年时间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优先建设双下大桥和跨东江大桥。继续加快推进中山大道改造工程、建设大道下穿中山大道和文昌南路工程、红星东路贯通工程等项目建设;贯通内环路北段(西环路连接东环路)、新双下路(江东新区接老城区及宝源片区)等中心城区内环道路,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推进水利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新丰江坝下水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实施《河源市乡村振兴农村水利治理规划》,治理中小河流144公里。完成东源、和平1.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扫尾工作。积极谋划东江-新丰江水系连通和九潭水库建设项目。完成电网投资20亿元,确保220千伏连平江面输变电工程、联禾站主变扩建项目投产;加快800千伏"乌东德"直流接地极(连平段)工程和220千伏越王山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能力。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加快项目资金落地,统筹盘活财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启动运作粤财河源投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发展。推动市"金融十条"落地见效,实施股改5年财政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探索设立绿色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加强政府性债务和隐性债务管理,完善金融防控机制,打好防控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集中力量掀起乡村振兴发展热潮,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出精品、造亮点,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预脱贫标准。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实施"五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促进产销对接,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带动。强化生态扶贫,让贫困群众在生态建设中积极参与、获得收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就业扶贫,做好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强化财政资金攻坚保障,推进教育、住房、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健全支持配合对口帮扶的工作机制,大力配合推进恒大集团扶贫项目。完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管理机制,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探索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办好第二届广东省茶叶产业大会。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和质量认证力度,实施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万绿河源"塑造工程。加快东源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区全覆盖。促进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成93.23万亩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划定,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8万吨以上。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基本实现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全覆盖。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严格实施《河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以打造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和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源城要高标准把五村连片开发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连片开发示范标兵;东源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开发排头兵;龙川、和平、连平和东源要全力支持打造粤赣省界原中央苏区(河源)、灯塔盆地示范区核心区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紫金要全力抓好六镇连片示范创建。努力争创1-2个省级特色小镇,建成5-10个特色精品村。开展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突出镇村联动,推动镇街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高行政村客运通达率。

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全域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引导农民互换并地的激励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拆旧复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做好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普惠金融提质增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成立镇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公共服务站,完善村级事务代办制度,提高乡村政务服务便利性。

(五)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

深化"放管服"改革。稳妥有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为各领域改革提供体制支撑和保障。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和"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城建体系改革,理顺城建工作体系、城建分工体系、城建经营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权责清单事项。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努力全面实现并联审批,力争审批时限压减一半。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建设。完善商事纠纷仲裁机制。继续重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打造"5+2"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推进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深化市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事权划分,进一步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新体制。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推动"粤省事·河源通"高频民生服务事项上线,建成市级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努力打造显山露水见绿、岭南客家风情浓郁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精心谋划"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规划灯塔盆地和古竹-义容两个副中心。完善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体系。加强"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规划衔接,加快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启动立体交通信息规划,完善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实现规划与项目有效对接。切实加强规划执行和土地储备工作。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六大功能片区建设,加快"三江六岸"生态城市功能廊道建设,推进东江和新丰江市区段港口和码头规划建设,谋划实施东江西路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带、江东新区城市起步区滨江功能带和老城区沿江文化提升带的规划建设。按照谋划总体概念规划、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化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层次推进钓鱼台片区的规划建设,努力打造成河源的"城市客厅"。加快高铁新城建设,抓好站房周边交通组织、站前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高铁新城集聚。加快市民服务中心和不动产登记档案馆建设。加快推进粤港商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河源综合异地候机楼等重大城市功能体规划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百街千巷"综合整治,重点加快管线和排水排污建设,完成278条普通街巷、30条示范街改造。结合"三旧改造",打造文化街区。加快市区水源工程二期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体系,理顺管理体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抓好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新建2个市区公共停车场,探索建设城市智能共享停车平台。完善公交站场建设,推行智慧公交(实时公交APP),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推进地下综合管廊与市政建设有机融合。强化海绵城市理念,加快建设迎客大道绿化工程、滨江大道公园等城市公园和城市水体,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配套。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建1.2万套以上商品房。加快实施《河源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启动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进城市管理基础信息互融共享,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国家园林城市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大行动。实施石峡垃圾场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城市防灾减灾管理,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X"工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发挥榜样模范和客家文化内涵的引领作用。打造河源志愿服务品牌。大力推进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成龙川县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力争实现县区试点全覆盖。

(七)突出"三区并进",推动都市经济与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树牢全市经济一盘棋思想,加快发展要素流通,全力推动"三区"建设新突破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江东新区开发建设。科学谋划打造"三点三带四组团",推动城市起步区、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启动江竹大道、省道S230线工程,扩大市区城市架构,加强与中心城区其它组团的互联互通。启动企业总部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东江生态景观长廊等重大城市功能配套建设,发展大数据、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推进中国联通·河源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数据集聚区,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对接自贸区标准,推进"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积极争取省支持江东新区向国家申请设立县级行政区。

加快市高新区"二次创业"。发挥国家级高新区与省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双区"叠加的优势,加快与深圳南山建设"飞地经济",深入开展"二次创业",做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培育扶持太阳能与光伏应用、新材料、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化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深河金地创谷、深河创智产业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中央活力区等重点区域,完善城市功能,创建全省绿色循环生态园区示范区。

加快灯塔盆地示范区先行发展。加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级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和集散基地为目标,高水平、高质量谋划和布局产业,建设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实行农业企业代办制,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设施与数字农业、食品加工业、农林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绿色仓储与智能物流业。推进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发展"农业+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农业专业镇。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强力支撑。注重分类指导,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源城区要充分发挥都市经济主战场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以现代商贸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以精品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东源县要加快打造"1+8+1"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以富马为龙头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盐东物流园建设。龙川县要积极构建"以建筑工业化为引领,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总投资超过20亿元高端建筑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平县要发挥产城互动优势,努力扩园3.2平方公里,扎实推进智慧双创物流园建设。紫金县要坚持把紫城工业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重点培育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力争全年签约项目投资40亿元以上。连平县要以生态工业园升格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契机,加快"飞地经济"建设。

(八)守护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厚植绿色优势。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保护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岭,擦亮河源绿色生态品牌。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巩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打好碧水保优战,深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推进治水"三大行动",强化东江、新丰江、枫树坝水库优良水体保护,建成新丰江水库环保项目50%以上,新丰江水库和东江干流水质分别保持地表水Ⅰ类和Ⅱ类标准。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以东源县为试点实施千里碧道工程。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全域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前列。打好净土防御战,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加快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迁建项目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成50%的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污水设施建设。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制度体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终身追责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健全东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在东江流域开展跨地区生态补偿。开展环境产品交易试点,大力开发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项目,有序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健全环境信用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快划定并严守"三条红线",守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社区小公园等建设,启动迎客大道、滨江大道绿化工程,提升"三江六岸"绿化景观,着力"增色""添花"。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工程,继续推进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完成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9万亩、森林抚育42.3万亩,建设绿美古树乡村5个,加快新丰江水库周边3.58万亩桉树林改造。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女性平等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力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使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促进创业1800人,带动就业5000人。

深入推进健康河源建设。推进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专科医院,巩固市人民医院"三甲"成果。加强重点临床专科、卫生信息化建设,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加快深河人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中采购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与省内外各大医院优质专科合作,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更好服务群众。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防治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完成教育"创现"工作任务。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教育国际合作试点。加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建设。落实住宅小区配建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政策,加大市区和县城中小学校以及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增加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稳妥撤并农村"麻雀学校"。开展"流动学校"和"专递课堂"试点,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对标新高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启动优秀校长培养工程。推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并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推动文体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具有河源特色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夯实河源文化底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推动市科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市美术馆建设和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推进粤赣古驿道(河源段)的保护和开发,推动龙川至寻乌段粤赣古驿道开发建设。加快市非遗展馆建设,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修复,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大力开展"书香河源"全民阅读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动举办河源国际恐龙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研讨会。加快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拓宽竞技体育备战项目和渠道,积极申办国际皮划艇激流回旋赛。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妥推进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积极推进参保扩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9%以上,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实施"互联网+社保",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优待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扶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强化应急能力和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民禁毒工作和突出违法犯罪专项打击行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全面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辅警"和"雪亮工程""智慧新警务"建设。落实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责任制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建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技术中心。创建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努力实现"四连冠"。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计划投入40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7.5亿元,全力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四是加大力度促进就业创业;五是继续实施"百街千巷"综合整治工程;六是提升优化城区交通环境;七是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八是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九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是提高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粮食、方志、气象、老龄、殡葬、社会组织、国防动员等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做好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报市人大备案审查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依托作用,为我市立法作出更多基础性贡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全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巩固"四风"整治成果,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提振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大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审计监督。深入实施"三定一督一通报"工作办法,着力破解卡壳问题,确保中央和省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而努力奋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