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常熟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9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4分钟。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8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焦亚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担当实干,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质态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工业经济稳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0亿元、增长6%,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9%。产出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分别提高10%和7.6%。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1.41%、苏州领先。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1.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更加有力,"3+5"产业贷款增长8%左右,登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数增长52%、放款增长54%,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19家,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35%。

存量企业加快转型。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新引育拓科、银田等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5家,菱创智能入选省优秀服务商,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智敏智能综合体、悠扬纺织云等服务载体挂牌运营,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35家、工业机器人1700台套、累计超7800台套,常熟开关厂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9家。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产品36个,小微进规模企业86家。"民参军"企业达16家,瑞特电气"舰船电场综合防护系统"项目获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金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7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70%、居苏州首位。创新实施工业企业"零地增长",15家试点企业预计新增生产和研发用房14.5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25亩。实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文旅公司、水投公司资源划转整合基本完成,常信公司市场化改造顺利推进,中法水务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常熟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建重庆理工大学常熟汽车与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5家特色产业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大学研究院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省产研院专业所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大院大所合作12项,完成产学研合作229项。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1家、总量达436家,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和1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8.5件。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入选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32人,其中国家领军人才2人。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完成产业投资180亿元,丰田零部件五期、瑞特研发中心等8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常熟(上海)营商环境推介会、金秋经贸招商会等取得丰硕成果,投资70亿元的奇瑞捷豹路虎新能源整车等116个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企业1.1万家。城市经济逐步壮大,四大产业园整体入驻率大幅提升,集聚企业及项目277个,名列"电商示范百佳县"榜首。服装城转型加快,获批新一轮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累计超22亿美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4.6%。大力整合土地资源腾出发展新空间,完成增减挂钩入库项目4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00亩。

二、城乡建设方面

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昆承大道竣工通车。通港路高架桥面贯通。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高架下部结构完成90%。常昆线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基本完成。G524保通道路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取得工可批复。东南大道东延初步设计获批,常熟东互通移位取得工可批复,高新区互通新建完成工可审查。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S342常熟西段改线方案继续深化。沪通铁路常熟段完成主体施工,高铁常熟站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初步设计获批,通苏嘉甬铁路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基本稳定。

片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城铁片区核心区拆迁基本完成,黄浦路东延一、二期竣工,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等9个项目顺利推进。琴湖片区琴湖大桥、胜湖北路竣工,琴湖路和湖苑路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北片区金湾路、香江路等6条道路及东环河大桥竣工,水系调整完成80%。龙腾片区龙腾路主体工程完工。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开街运营。实施花溪新村一区等6个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建成安置房2244套,完成安置1400户,其中减少在外腾房户1200户,金腾家园等3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试点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新增和提标改造公厕23座。改建游园15.9万平方米,新增绿化57.6万平方米,常浒河北侧绿化和慢行步道投用,琴川城市公园完成地形地貌施工。通过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验收。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顺利通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有效落实常态长效管理,"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模式获住建部推广,清理"牛皮癣"67万余处、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87万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8万多平方米。打造东胜街、海虞南路2条精致道路。1/3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停车位1300多个。"百姓河长""百姓楼长""百姓城管"等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注册人数、活跃度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指标均居苏州首位。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现,"区政合一"机制运转顺畅。镇域综合执法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得到加强,对接信息源单位78家、收集信息种类761项。"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累计安装64.5万张。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设施24个。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突出产业兴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加强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3个。新增高标准农田(池塘)4.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超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28%。开展新一轮涉农大学生培养,招录115名。启动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实施整治项目197个,当年投资4.1亿元。完成村道改善54公里。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启动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系统推进环境改善、配套完善、村庄治理等工作。蒋巷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名单。大力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落实薄弱村帮扶项目25个。

三、生态环保方面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3.6%、提高11.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8.9微克/立方米,臭氧超标天数减少52天。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59家,淘汰低端低效企业(作坊)217家、10~35蒸吨燃煤锅炉75台,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标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全市范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0%,水质优于Ⅲ类比例90%、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常熟段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实施太湖、阳澄湖、望虞河流域重点治污工程1553项,"畅流活水"工程16项。深化河湖长制,落实"一事一办"重点任务388项、河长巡河督办任务353项。

专项治理坚决有力。狠抓"4+1"问题整改、完成率86%,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进入销号程序。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实现减煤目标,关停并转化工企业37家、入园进区率超70%。开展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完成黑臭河道治理184条、通江支流治理4条。新改扩建城镇污水主次、控源截污管网64公里,完成1.1万余户城乡家庭、1100多家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治理规模化养殖户55家,小散养殖户整治率达62.5%。实施"散乱污"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以"3+N"行业为重点,累计关停1090家、限期整治1366家。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195家重点单位危废规范化建设达标。完成水上过驳专项整治,沿江杂船基本清理完毕。

环保基础不断夯实。新材料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项目进入调试,城东净水厂桩基施工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启动洪洞净水厂PPP项目。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主体施工,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全力推进。中电国际常熟燃气热电项目、金陵海虞热电替代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官塘生态湿地修复一期完成工程量57%。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16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已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调查。完成生态布局规划研究、沿江生态经济圈概念规划,加大铁黄沙岛生态保护。

四、安全稳定方面

安全生产持续强化。组建18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组织检查1300多次,整改隐患1.1万余条,完成三级政府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83个。持续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持严格执法,事前立案数、处罚金额分别增长58.1%和267.7%。组织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2.4万人次,对不履行安全培训责任的违法行为立案118件。完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797家。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55家,建成4个标准化样板区。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和13.8%。

"331"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围绕"减少隐患数量、降低隐患危害程度",拆除存在消防隐患的铁栅栏、违规隔离、违建超千万平方米,加装电器火灾监测系统5800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2.8万个。全年火灾起数下降23.8%,财产损失下降72.5%,取得"除隐患、保安全,去污染、优环境,腾空间、促转型,立规矩、管长效"的综合效益,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在苏州市阶段性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取得突破,城市之光、万豪国际轻纺城等8家"老大难"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启动出租居住房屋"安居超市"工程,12.5万户出租房屋纳入"五色"动态管理。55个集宿房项目完成申报,共32万平方米。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大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全省首起"软暴力"行为涉黑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7%,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8件、基本化解7件,各类信访人次下降8.5%。开展"处非攻坚战"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风险。制定并落实债务化解方案,完成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开展食品安全重点产品检测7500批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公共服务方面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启动市民卡虚拟化,"虞城闪付"实现公交出行、医疗领域无现金便民支付。实验中学昭文校区、滨江实验小学等10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新增社会办幼儿园4所。实验、昆承"一体型"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稳妥实施普通高中扩招,高考主要指标实现"八连冠"。3所职业学校与25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26个。大力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专项治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317家。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统一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8%。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家,北部医院门诊楼、裙楼结构封顶。承办亚足联U23锦标赛、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等赛事。虞山生态步道贯通。城市展示馆开馆。精心组织江南文化节、沙家浜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设立常熟市文学艺术奖,启动《常熟文库》编纂工作和言子旧宅修缮工程。常熟党史馆暨李强故居修缮工程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实现4家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3张,新增日间照料中心42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新增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945元/月。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发放各类救助帮扶资金1.8亿元。优租房首批安置235套263人。全国县级市首个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落户。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全面运行,受理各类事项156万件,按期处办率98.9%。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社会法人信用积分管理,对居住房屋出租、城市管理等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镇(街道)全覆盖。推进成立"小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创新无物业小区管理,建成苏州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14个。完善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办法。积极发挥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在消防隐患整治、村庄环境优化提升中的作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尤为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工作进位。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抓好巡视整改,全面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回头看",落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通"为企服务"直通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市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程网上运行。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考核。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3540"改革目标,"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占91%,在省双创环境评价中位列苏州第一。梅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海虞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持续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督查问效,强化压力传导,在除冰扫雪、烟花爆竹禁放、"331"专项行动等工作中锤炼党员干部。

此外,民族宗教、侨台事务、对外协作、人民防空、统计、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与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变,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速度,存量企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需要加大力度;二是土地、资金为主的资源要素瓶颈比较明显,需要花更大力气挖潜存量、提高绩效;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体责任落实还有很大差距;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治水、治气等工作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五是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缺口,村庄建设相对落后;六是部分干部在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务实担当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的信心决心没有变,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苏州和常熟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全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持续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和十项"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既抓当前又谋长远,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做好"六稳"工作,持续发力、协同发力、精准发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升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总体稳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5%;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增长7%,先导产业产值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幅同步;完成上级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提升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充分发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员会作用,坚持常态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精准化服务,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存量改造提升,以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为主要抓手加速优质增量集聚,以节约利用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支撑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定不移推进存量改造升级。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3+5"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大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健全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专业装备制造商、运维升级服务商"三环生态链",突出民营和外资骨干企业,选树标杆,分行业推进,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免费诊断,新增示范企业20家、工业机器人1800台套,推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新增两化融合企业120家、"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产品30个、"小微进规模"企业75家。加快推进"零地增长",新增试点企业20家以上。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机制,培育发展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对接科创板,推动股份制企业建设,提高上市企业发展水平,新增拟上市企业3~5家。加快推进市属国资公司市场化主体建设,重点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力和财务、工程等管理水平。深化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快国际贸易物流港建设,推动服装城向特色贸易中心转型。

持之以恒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积极融入上海经济圈,加强产业、园区、平台对接,承接溢出效应,推动临港常熟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强化四大招商体系实质性联动,探索招商资源全市统筹、项目异地流转、财税收益共享等新机制。精心办好各类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谋划引进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挂牌督办,确保项目按期开工、有序推进,完成产业投资190亿元,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大力培育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一代汽车技术等前瞻性产业,促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快速成长,积极谋划氢能源产业规划和应用布局。丰富城市经济新业态,进一步加强四大产业园运营管理,依托高铁新城、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载体,加速集聚数字经济、功能性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围绕"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开展旅游专项品牌策划,促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核心区"双区同创"。

多措并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深化科技综改试点,全面落实创新型县市建设任务。深化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创设市级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社会力量筹建科学技术奖励基金。设立中小企业研发试制服务平台,探索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办法,丰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载体内涵。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动态服务机制,提升重大创新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度。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继续保持苏州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突破30件。新增市级以上人才项目超40个。

多产融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调优品种结构,加大地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种养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休耕轮作5万亩以上,布局建设粮食烘干场所。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家。

千方百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见面审批",实现"2440"目标。推进口岸提效降费,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上级税收减免、产权保护、规范降低保证金和社保费率等政策,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真心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坚定发展信心,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有序实施占补平衡、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全力保障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提高精度,培养高技能人才2200人。建立健全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探索有偿投资等创新创业资助方式,鼓励建设创新社区、蓝领公寓,在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更优政策,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坚持完善功能与强化管理并重,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

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坚持接轨上海、融入苏州主城区,更高层次定位城市发展,更大格局加快互联共享,更高标准抓好精致城市建设管理,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全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扎实推动城市更新。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城铁片区聚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高铁常熟站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基本完工。琴湖片区全力打造城市新客厅,加快推进道路、水利、绿化等工程,琴湖路、广播电视发射塔竣工。南部新城片区着力打造生态滨湖新城,银湾路等道路竣工,完成水系调整。龙腾片区涉铁通道、龙腾路竣工。贯通金山路,改造报慈南路等市政道路。集中精力开展拆迁扫尾攻坚,力争重点地块"清零"。加快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试点,尽快形成基本路径,适时面上铺开。在"云裳小镇"区域、国有(集体)资产中试点推进既有建筑更新改造。

加快改善交通体系。通港路快速化改造全线通车。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完成主体工程,常昭路至海虞镇人民路开工建设。G524保通道路完工,启动相城界至锡太公路南段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开工常台高速东互通改扩建工程。完成常昆线改扩建工程。东南大道东延完成前期、具备施工招标条件,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稳定设计方案、开展工可报批。加快通苏嘉甬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确定,按照进度做好前期工作,围绕高铁西站梳理并确定西部路网建设方案,虞王公路、S342常熟西段改线等重点道路稳定设计方案、推进项目前期。全力配合沪通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

着力优化城市治理。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规范交通和停车秩序,加强交通组织和路面疏控,着力解决车辆乱停乱放、不按规定行驶等难点问题。加强市容秩序管理,深化环卫"五道防线",提升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管理标准,重点整治违规户外广告、垃圾乱堆放、违法建设等现象,打造4条精致道路。新增各类绿化40万平方米。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集贸市场为重点,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探索住宅小区垃圾干湿分离,实现餐厨垃圾就近就地处理。深化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各类数据整理融合、深度加工,拓展城市治理应用,提高城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做好烟花爆竹禁放工作。

三、坚持面上治标与源头治本并重,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问题深化专项整治,紧盯短板夯实基础工作,着眼长效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减少污染点源、减少污染排放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加大机动车船污染、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和各类扬尘治理,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3%左右,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断面长工作责任制,开展城区"排水达标区"建设,加强望虞河等重点入江支流、不稳定达标断面综合整治,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比例不低于80%。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土壤污染详查,试点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及风险管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