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关于助老志愿工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民政局关于助老志愿工作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相关部门以为老志愿服务为突破口,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量身定制"菜单,用心用情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题,擦亮了"X"服务品牌,营造了尊老爱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基本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X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7.3%,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X市以入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国家试点为契机,从体制机制建设、服务项目优化、信息技术支撑、友好环境打造四个方面创新发力,注重文明风尚培育、志愿实践浸润、惠民利民服务,不断提升老年友好型城市幸福指数,以内外兼修厚植城市文明热土,为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蓄文明动力。
二、主要做法
建机制,织密服务"保障网"。健全工作机制。X市创新推行"信用+志愿"工作模式,在X省率先推出"海贝分"个人信用积分,印发《为老志愿服务项目指南》,设立信用基金6500多万元,构建以正面激励为引导的积分应用体系,将志愿服务活动时长与个人信用积分实时挂钩、即时折算,志愿者可享受贷款免担保、免费乘公交等386项优惠,打造志愿服务-信用积分-激励嘉许完整链条。市级、区(县)级、镇(街)级分别出台激励措施66项、498项、3975项,为全市为老志愿服务提供工作指导,使居民参与为老志愿服务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强化阵地建设。在各区(县)和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普遍建设志愿服务站点,以"关爱老年人、情暖夕阳红"为主题,以助餐、助浴、助医、助乐、助洁、助行、助学、助急等为重点,精心打造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为老服务"15分钟志愿服务圈"。加强队伍建设。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大力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传统美德,以党员干部为核心,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群众活动带头人等的作用,将志愿服务力量延伸到楼宇、覆盖到家庭。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9287支、实名注册志愿者85.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9.1%,其中60岁以上的志愿者占60%以上,他们既是为老志愿服务的主体,也是提供志愿服务的主体。在每年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中,为老志愿服务项目约占三分之一。加强典型选树。常态化开展"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坚持每年评选宣传"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后推出全国志愿服务典型16个、省级志愿服务典型189个、市级志愿服务典型1071个、县级志愿服务典型1.2万个,不断放大典型效应。市、区(县)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让志愿服务精神照亮"温暖之城"。
优服务,做强项目"供给池"。实施助餐志愿服务项目。推广实施"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全市成立3000多支助餐志愿服务队,3万多名志愿者免费为8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服务,解决农村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在每个"暖心食堂"活跃着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以助餐服务为主,延伸开展助医、助浴、助行、助急等服务,形成"黄金一刻钟"理论宣讲、"美厨娘"暖心食堂、"文明实践星期六"等一批深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截至目前,X已建成"暖心食堂"1107处,覆盖1390个村(社区),日均服务老年人3万余人次,相关经验入选X省委、省政府"十大扩需求"典型案例、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助餐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达到了暖胃、暖心的良好效果,"暖心食堂"成为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实施困难老年人关爱帮扶项目。全市创建"1+38+N"服务体系,即建立"1"套保障机制、建设"38"处服务站、组建"N"支服务团队,服务团队统一服装、车辆、工具,在为7400余名分散特困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照护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依托"威救你"救助信息平台,建立帮扶积分兑换"海贝分"制度,借力72个街道(乡镇)社工站,发动志愿者队伍1153支、志愿者1.2万人,合力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活品质。截至目前,X市"海螺姑娘"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129支1320人,链接全市1107处老年餐桌以及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等优势资源,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专业化服务。实施多元参与志愿项目。出台《精致幸福社区建设规范》,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治理和为老志愿服务协同开展。X市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举办"X红帆"社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公益实践项目,筛选优秀社会组织和为老志愿服务人才,在项目开发、场地、资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近年来,全市累计发布为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3000多个,开展活动32.7万场。2023年,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围绕"关爱老年人、情暖夕阳红"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万场。此外,在农村试点探索培育"皂香洗衣社"、"益家小菜园"、"浴室发屋"、"跑腿帮办团"、"暖心陪伴"等特色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奏响"衣、食、住、行、心"五部曲。
赋新能,建立数据"支撑链"。建设"一个数据库"。为解决老年群体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难题,在全国率先探索以X市民卡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数据库,实行志愿者智能建档、服务活动刷卡记录,为打造"为老志愿之城"提供平台支撑。老年志愿者持有市民卡,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就能扫码自动注册成为志愿者,实现一卡在手、积分无忧。目前,X市民卡持卡人数已达150万,占常住人口53%,规划1~2年内占比达到70%,实现志愿服务适龄人群全覆盖。完善"一个平台"。建立X市志愿者服务平台,将"X"和"X"平台相互联接,数据即时同步,市民参加为老志愿服务能够直接加"海贝分",实现数据统一归集,为全市为老志愿服务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积累经验。健全"一个机制"。借助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聚焦失智老年人,实施失智老年人防走失行动,建立联合找寻工作机制,将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发展为联合找寻员,成立覆盖全市的找寻志愿队。当确认老年人走失时,联合找寻机制迅速启动,走失老年人基本信息被迅速推送到就近的派出所,同步推送至找寻志愿队,进一步打破民政、公安等部门以及志愿者队伍间的信息壁垒,补齐合作短板。截至目前,已发放智能手环1881部,响应电子围栏报警8720例,成功帮助230位老年人安全回家。
促文明,打造友好"大环境"。建设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老年人日常生活领域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统筹推进,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设施率达到100%。开展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活动,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普惠可及的人文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打造46处城市书房、12处乡村书房,增设30处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成老年人"15分钟阅读圈"。推进孝亲敬老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建设友善优待的社会环境。全市6家公共文化馆、5家图书馆、6家博物馆、5家美术馆对老年人免费开放,9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老年人按时段享受半价或免费优待政策,建成74处全民健身中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8平方米。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16处,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推行"一站式"为老服务。
三、经验启示
X市通过创新开展志愿助老工作,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既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让老年人从更文明、更友好的环境中得到真实惠,主要抓住了以下三个关键:
一是传思想。在服务群众中传思想,更容易温润百姓心灵;结合情景讲理论,更容易引发心灵共鸣。X市在志愿助老工作中,注重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有效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积极整合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资源,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百场戏曲进农村"系列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老年人身边,让老年人家属和广大志愿者的心逐渐向基层党组织凝聚,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聚群众。大力发展养老志愿服务,是凝聚人民群众爱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营造老年友好环境的重要途径。X市不断壮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的特长优势,从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分众化、差异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成效显著、可持续性强的志愿服务活动设计成志愿服务项目,让为老志愿服务更专业、更高效、更长久、更有吸引力。
三是兴风尚。积极营造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激发全民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内外兼修厚植城市文明热土,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蓄恒久动力的重要基础。X市围绕传承和弘扬孝亲敬老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为老志愿服务帮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全市养老助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意识进一步传播传递,逐步深入人心,引领了文明新风尚。
下一篇:当前信访工作面临问题及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