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关于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农业保险是防范化解各类自然灾害与风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X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达X亿元,同比增长X.X%,提供风险保障超过X万亿元。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定损难、理赔慢、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参保意愿不强。从群众家庭收入分析,除一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外,大部分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劳务收入,成员长年在外务工,农业收入只占一小部分,群众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有所减少。以X地区为例,大部分农户自有土地X-X亩左右,地块分散、规模较小,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农作物,不利于集中投保,一些农户既要买小麦保险,也要买玉米保险,认为比较麻烦,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不强烈,部分群众认为自己种的粮食作物不多,就算受损了,对家庭经济也没有多大影响。从理赔情况看,部分群众认为,保险公司赔偿额度低、定损标准复杂且跨度时间长,难以满足个人预期,对来年参保失去信心。如苹果在X月份开花期霜冻受灾,需到X月份成熟期测产后才能予以理赔,跨度达半年之久。
二是财政投入压力较大。目前,农业保险主要是依靠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分摊比例,中央补贴比例X%或X%,省级补贴比例X%或X%,农户自筹为X%或X%(贫困户X%,非贫困户X%),剩下的保费比例和"一县一品"地方险种都需要县级财政负担,每年约占保费总额X%左右的补贴资金需要县级财政配套,对于财政薄弱县区来说,能够用于农业保险方面的资金十分有限,导致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广。以X县的牛、果产业为例,根据《X年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X年全县苹果挂果园面积X.X万亩,当年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积为XX亩,保险覆盖率为X.X%;牛存栏X.X万头,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肉牛X头,保险覆盖率为X.X%,这与产业发展需求还不匹配,难以应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另外,部分县区在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计划时过于保守,实际保险面积超过计划目标,造成资金缺口。
三是保险产品有待优化。大多数县区多为保成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选种类少、保额低,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如某县X年开展的X大类X个险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X个就为成本保险,仅有X项能繁母牛为其他保险;荷斯坦奶牛市场价为每头XX元左右,但目前奶牛保险保额仅有XX元。有的养殖险种期限较短,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户风险和保险费用压力。如舍饲养殖的肉牛保险期限最长为X个月,若育肥周期到期后未能及时销售又不能及时续保,便会发生脱保现象,且一年内多次投保也会增加群众负担和财政补贴费用。个别责任条款约定不尽合理,农户部分权益受损,如设施蔬菜综合收入及棚体损失保险责任免除约定,保险棚体的自然损耗不负责赔偿,实际上如何准确界定自然损耗存在认知和技术困难。
四是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保险公司或地方政府等单一主体缺乏单独承担农业大灾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大范围自然灾害,大灾赔付压力不仅将影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稳定,而且还可能造成对投保农户的不足额赔付等问题。农业保险收缴管理还不规范,有的行政村为了完成下达的参保任务,保费由村集体垫付,保单也由村上管理,农户并不知情,即使受了灾也得不到理赔,个别村由村组干部代收保费,但在收费后未及时向保险公司缴纳,错过最佳参保时间,农户索赔时,连保单都没有。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理赔监督、应急处置等机制还不健全,在灾情调查、勘验、评估、确认等过程中,查勘定损组成人员单一、专业性不强,政府、农户代表参与性不强,监督不到位,一些历年理赔不及时、不到位、赔付率过低的问题仍有发生。如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爆发瘟病,上报受灾面积达万亩以上,极短时间内仅靠保险公司人员很难做到快速调查、定损、赔偿。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增强群众认识。充分借助广播、电视、微信、抖音等新闻媒体和网络主流媒体平台,采取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制作抖音小视频等方法,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参与农业保险承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农业保险与农业服务相结合,通过建立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为农户提供农业政策咨询、农业保险办理、风险预测、市场分析、气象预警等服务,增进沟通交流,提高保险意识,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二是坚持多点发力,缓解财政压力。紧盯群众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精准申报政策性农业保险计划,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倾斜,研究制定农业保险任务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实时监测任务计划完成进度,动态进行调整。积极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奉献爱心,为困难群众捐赠参保,兜牢收入底线。鼓励化肥、农药、农机具等涉农企业开展"让利于民"活动,将农资等商品销售与农业保险相挂钩,对购买一定数量商品的农户赠与农业保险。发挥市场作用,竞标引进保费低、有保障的保险公司,同时,鼓励其采取"买多送一"等方式,全力增加农业保险保护范围。
三是丰富保险产品,满足群众需求。结合农村实际,将一些与产业结构相符、群众传统种养殖的农作物、畜禽类纳入补贴范围,优化补贴方式,合理分摊保费,科学制定保险方案,推动形成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赢的局面。统筹考虑农产品产值、成本、收入和农户接受程度等因素,引导保险公司合理确定保费金额,适当增加赔付比例,保障农民种养殖收益,推动现有政策性险种由保物化成本向完全成本转变、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设期货保险、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商业性农业保险及附加险,纵向发展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农副业保险,探索推行气象保险、农民短期意外伤害险以及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适合农户生活、农业生产的银保产品,更好满足不同群众需求。
四是健全制度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建立财政支持的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次分散的农业保险大灾分散机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外,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及以上建立超赔风险基金,提前防范大灾风险。建立健全再保险机制,通过增加再保险主体、选择适当的再保险方式以及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再保险公司等多种方式,适当降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完善农业保险规章制度,明确政府、保险公司、银行等各自责任,增加专家论证、法律咨询等保险设计环节,确保保险产品合理科学。加强保险收缴过程监管,规范收缴程序,及时有效参保,保证农户的知情权、监督权。健全完善政府、保险公司、农户三方代表共同参与的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理赔机制,建立查勘定损专家库,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监督实施,确保应赔尽赔、能赔则赔。
上一篇:城镇居民燃气安全管理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