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X成立工作专班,以"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进行调研。总体上看,随着从严管治党的深入推进,一系列变革性举措相继实施,部门职能关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些僵化思想、惯性思维、陈规陋习被打破,工作作风持续优化,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难事,解决了许多想解决但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难题,党建队建、基础建设、环境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呈现新的风貌、新的景象。但是,对标高质量发展、社会关注、群众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纠正和改进的问题。现将此次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作风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惯性思维、僵化思想、固化意识较重。面对新形势下X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党员观念保守、思想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没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陈旧、民生发展落后、队伍梯队不合理等沉疴积弊问题长期存在,没有得到足够的思考和重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老办法、承袭老套路、凭借老经验,例如在生产转型发展前,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厂房陈旧拥挤、人才技术匮乏、加工链供应链不完整、经济发展主导性不足等问题突出,看摊守业的思想较重,管理粗放,产业附加值、技术含量低,求突破、求变革、求创新的决心不强。少数干部擅长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与领导套近乎,热衷于塑造个人形象,工作上却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例如一些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有动作、没内容,不注重学习实效;一些部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把开会传达当做执行,把制定方案当做落实,把总结经验当做完成,缺乏对工作实际成效的考量;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任务前只吹号不冲锋,只指挥不上阵,只动嘴不动腿,工作压给下面人干,却热衷于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邀功希宠"。
(二)本位意识依然存在,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会议台账任务重,挤占时间,学习效果不佳。以会议布置会议、以会议推进工作现象较为严重,有时连续多日多个会议,且要求部门双主管到场参会,导致部门人力严重不足。除信息平台外,上级布置检查的各类纸质台账数量、早先已被精简的党员打卡类台账又有抬头增加的趋势,在当下"覆盖率""见人率"高标准工作形势下,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一些机关业务部门对一线指导检查多、解决问题少,意见建议多、具体措施少,规定要求多、帮助跟进少,习惯于把任务压给一线,把责任推给一线,但一碰到一线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回避逃避,拿不出切实可行的举措。例如对一线党员普遍反映的人手不足、轮岗交流不够、办公条件差等问题情况掌握不透,解决力度不够,惯于让一线自己想办法、拿主意,自己克服困难;一些好的做法如科部室蹲点制度、联系点制度随着常态化工作模式调整,基本不再执行,领导也只是"上面连"而"上下不连",只罚不奖,直接帮助指导问题单位进行彻底整改的较少。一些部门、一线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大局出发,而是过多考虑部门和小集体利益。例如在一些工作任务安排上,牵头部门"只牵不干"或"牵头全干"的现象突出;一些部门自己的工作无人愿干、无人能干,惯于从一线借人来干;一些业务部门应对上级检查,习惯于把责任压力传导给其他部门或一线,习惯于找下面要台账、让一线担责任。
(三)职责交叉、职责不清,制度机制亟待完善。体制机制不顺不畅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管理水平低,经常出现"一把尺子量到头"情况,精准管理、靶向施策不到位;一些工作的程序和流程过度复杂,本可以通过线上流程就解决的事,却需要干部跑多个部门,找多个领导请示、签字、盖章,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部门职能设置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长期存在,例如部门与部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闲忙不均,一些部门有的事无人干,有的人无事干,"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推诿、扯皮、拖沓现象较为严重,例如基层普遍反映的办公场所落水管、车间门窗、电器电路、办公用品等损坏需要维修时,存在没有人牵头解决、找不到部门负责或是几个部门相互推诿等现象。一些部门主动担责意识不强,例如遇到工作能躲就躲,不想着怎么干好,而是想着如何撇清关系、投机取巧,害怕一旦接手就甩不掉,认为"干的多差错多"。一些领导干部不敢顶真碰硬,对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不敢抓、不愿抓,例如有的部门"领导"人多,"干事"人少,工作分配不均,工作集中在少数"老实人"身上。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协作和"一盘棋"意识,各自为政,对涉及多部门的工作"各推各有理",想到好处"抢篮球",摊上责任"打乒乓球",遇到困难"踢足球"等。
(四)工作求实求效上有待加强。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优,领导不说不干、不推不动,工作等、靠、要、拖,不按程序请示报告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例如在抓作风效能建设工作上,少数领导干部狭隘认为是机关党委、政治处、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和自己无关,没有必要专门作为问题来抓。或是片面认为抓作风、抓效能本身就是增加工作负担,因而没有做到认真研究,扎实推进。也有人认为作风效能建设的问题原因多是客观的,主观上很难通过努力见效,因而多是上面有要求就抓一点,不提要求就松懈下来,工作主动性不高。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掌握,理论素质不高,被动应付学习的问题突出。一些部门对干部管理松懈,在教育引导、检查督促、考评考核等方面缺乏有力措施。有的自我要求不严,纪律作风散漫,脱岗、虚岗、串岗,迟到、早退、形象不整等问题纠而不绝、老生常谈。对党员"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不力,个别党员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或是随意点赞、转发、评论信息等。
(五)进取意识有所弱化。近三年来,随着退休同志和新招录干部人数增多,支委干部提任多,增添了队伍活力,但作风不硬不实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只要时间久、自然就会有"在一些人思想中还比较严重,"躺平"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一些老干部认为年纪大了,晋升无望,工作不在状态,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困难面前裹足不前。队伍中不同程度的在工作中出现厌战松懈思想,工作质量不到位的情形时有发生,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业务不精、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工作慌乱、水平不高,暴露出业务、经验、态度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单位领导班子团结不够,没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干部成长空间上,新的职级晋升制度,虽然解决基层干部晋升难的问题,但是对青年干部的激励和调动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思想上不愿在一线工作,不愿在复杂、关键岗位上担责的。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还需加强,年龄上新老交替,师带徒、"导师制"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情绪、错误思潮的影响,但究其根本,主要还是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原因。具体来说:
思想解放不够。一些部门埋头干业务,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导致对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上级的指示要求落实落细不到位,创造性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不到位。
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党员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在脑后,在其位不谋其职,工作标准不高,主动担责意识不强,满足于过得去,局限于完成任务。更有甚者把职位、权力看作实现自身政治前途的目标手段。
政绩观错位。有的党员工作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未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有的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不强,程序意识、规范意识、法治观念缺乏,有的年龄偏大、升迁无望,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级的党员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定期考核还未真正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绩效考核、绩效奖惩于一体的效能考核体系未能落实落细,考核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三、提升作风效能的主要途径
作风关系形象,关系工作大局,关系事业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认真彻底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
效能建设目标在"效",功夫在"能",核心在"人",只有从思想深处入手,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才能做到职能管理发挥作用,机制运行有力有效,工作要求高效落实。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政机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党性教育、政治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树牢基层导向,推动机关沉浸式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探索实行服务承诺制、累计服务积分值、服务质量量化考核等,例如明确规定机关每年下沉一线开展服务次数,采取一线打分评价法,收集一线对机关服务质量满意度反馈意见,每年针对机关下沉服务工作成效进行考核,选树服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最大限度激励机关党员提高服务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着力解决好业务部门抓管理与抓业务的关系问题,真正把服务基层融入管理指导全过程。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忠于职守、在岗履职是确保工作效能的前提。责任意识的强化一要坚持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层层落实,层层推进的责任链条体系。二要教育引导党员常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三要把党性教育融入党员日常政治学习、党日活动、个人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开展红色教育,观看红色电影、组织座谈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党员党性修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岗位上、在责任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四要不断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的鞭策机制,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党员有位进位,让不在状态、敷衍塞责、逃避责任的退位让位。
三是强化效率意识。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事不隔夜、案无积卷"的工作作风,努力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步伐。顶层设计上要深化工作流程改革,建立和完善快节奏、高效率的组织工作运转机制,认真解决职能交叉、沟通不畅、协调困难等影响行政效能的瓶颈问题,不断规范和简化制度流程。例如在针对办公区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维修保障问题上,出台明确规定,对各项设施设备进行细化分类,并明确责任部门、牵头管理部门,真正让使用单位知道物品损坏维修可以找谁、应该找谁。大力推行电子办公、智慧办公、线上办公、信息化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理念,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网上审批、报告流程,并针对性开展使用方式培训,确保大家会用、愿用、主动用,有效提升办文办会办事效率树。要进一步树牢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推动实行工作集中办理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着力培养超前思考的主动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
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效能建设,"效"是"能"的推进力量,"能"是"效"的基础条件,抓"效"必先提"能"。
一是增强执行能力。执政之道,关键在于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决策再好、思路再新、制度再严,工作也难以高效率完成。执行力是贯彻上级决策、完成预定目标、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执行能力,首要的是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目标同向、步调一致,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反对"执而不谋、谋而不行、行而无力、力而无果"的行为。其次要锻炼干部能走正步、会踱方步,变"机械型"执行为"创新型"执行,树立干就干好、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实行课题式设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各部门业务范围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每年至少立项一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每年至少解决一个问题"为目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探索实行工作项目化管理,引入项目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实行工作项目内容、时间、责任人、实施成本的量化追踪、考核等,增强工作绩效性;实行工程式推进,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制定更优更好的解决方案;实行全站式督查,实现工作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
二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必须创新推进"责权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向沪苏浙等高对接,在创新思维、先进理念上对标对表,借鉴、学习、融合。从改革行政程序、手段、方法,减少、集中、并联、规范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加强中心工作,延伸服务职能,搭建服务平台,形成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运转体系。注重法治效能的创新型建设,通过明确制度形式推进法治建设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着力解决效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的突出问题。机关干部要切实解决"知识恐慌""固化思维""本领缺失"等问题,增强创新能力、改革能力、攻坚能力,推动X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三是增强督导能力。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是制约和规范机关高效运行的良药。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运行机制,增强监督能力,抓住权力运行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加强对行政、办公、生产等效能建设重点部位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与重要岗位人员作风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机关执行力的跟踪考核和问效。要进一步整合监督资源,设立作风督察办公室等效能监督机构,把自上而下的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专门监督与党员相互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专兼职监督队伍,建立健全考评追究配套制度,扎实开展民主评议等,全方位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形象。探索打造效能情况专门平台,建立效能问题投诉受理机制,推进建立电子监察监控系统,开辟网上监督渠道,构建线上监督链条,逐步实现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巩固和强化各项监督联动机制,强化上级与下级联动、部门与部门联动、机关与一线联动,形成推进作风效能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
效能建设不是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要坚持以绩效为本,突出"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安全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三大主题,注重工作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是大力转变作风。当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形象的突出问题,着力转变作风,党支部是关键,党员党员是重点。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自律并重,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办法,教育引导党员党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对照检视、对标提升,围绕转变作风、提质增效、加快发展等主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要紧抓"关键少数",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增强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号召力,带动整体氛围提升。要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抵制形象工程,防止"虚、躲、冷、粗、假"。要进一步精文简会,合并同类会议,简化工作程序,提高会议和文件的针对性、实效性,降低行政成本。
上一篇:关于临时党支部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