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专题党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2/3页)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七个聚焦"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突出"七个聚焦",夯实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我们要看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尚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
《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与党的XX大报告提出的"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致的,体现了以目标倒逼推进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党的XX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七个聚焦"
《决定》强调"七个聚焦",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改革,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将"七个聚焦"作为发力点和着力点,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此,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是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是要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为此,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
《决定》指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并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涵盖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价值立场、科学逻辑、主轴主线、根本保障、思想方法,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运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第一条,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深刻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和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以其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信念,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化危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根本立场、把牢价值取向、提供不竭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动员组织亿万人民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72次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文件有100多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标识,推动改革就是要在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中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改革定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同时,我们党敢于创新,力求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比如,河长制、湖长制的有效实行,不仅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还让越来越多的人喝上了干净水;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目前已设立20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确保我国的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守正的同时,敢为天下先,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充分体现制度建设在进-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向全党郑重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大课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紧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上重要日程,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也是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能够充分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使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召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经过艰苦努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自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