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精品微党课-50篇(第12/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88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7分钟。

从第二个层面来讲,就是要学习党章、学习党的纪律以及党多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惯例。党章是党内宪法,是党的总规矩,遵守党章最重要的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此外,党的纪律和党的章程对党员的吃、住、行、玩、工作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规定,比如车子怎么用,饭怎么吃、吃几道菜、限制在多少钱范围,这是任何一个政党都做不到的。如果现在说,因为没有规矩所以我犯了错,那是绝对不成立了。要像公民执行法律一样,党员更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总书记多次提到的政治纪律。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就尖锐的指出了现在党内不守规矩不守纪律的种种表现,将它归纳成五种,第一种是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第二种是乱评乱议口无遮拦,甚至公然罔议中央;第三种是目无组织自行其事,脱离岗位不向组织汇报;第四种是个人重大问题不及时汇报,对组织隐瞒实情;第五种跑风漏气,四处说情乱打招呼。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成为党的建设的一大忧患。当然,省农委未必这五种情况都有,但是我仔细剖析我们党组织和党员现状,有些表现还是有的。在"三严三实"教育中,每个党员都要对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看有没有,到了哪种程度?遵守党的纪律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在党的若干专项规程中,若干文件中,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每个党员入党的时候,都举起过右手,都向党做了保证,都给党定了契约。如果做不到的,可以不进来;进来后,违反了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组织就要责令改正,改不了那就请出去。现在对党员的管理就是这个逻辑,希望大家认真掂量。

从第三个层面来讲,就是要遵守公序良俗。有些公共秩序和优良风俗虽然不成文,但因为是社会的约定俗成,它从道德层面和行为层面约束着我们,对此,共产党员都应该无条件的遵守。有些在法律制度层面管不到的,通过这种形式来约束,也能达到目的。我记得在我老家村后的几个山头原来古树参天、一片葱郁,在大炼钢铁时几乎毁坏殆尽,村人多次动议要禁山恢复。尽管有村人的要求,也有森林法的规定,但滥砍乱伐一直禁止不了,山还是那座秃山。后来我一个堂兄,自告奋勇成立了管护协会,召集村人开会定了"规矩",其中关键一条就是谁在"禁山"上砍伐了木材,就罚杀一头猪,请全村人吃一餐。有两个小孩到"禁山"砍了两棵树做"高跷",管护协会就到他们家把猪杀了。从那以后,再无人到"禁山"砍伐,山头慢慢恢复了葱郁。这说明,乡规民约、公序良俗是法律制度、规章的补充。我们的党员,可能对法律法规很清楚,但如果对地方的乡规民约、公序良俗不甚了解,违反了,同样是不守规矩。因此我们下乡调研时,首先要摸清楚地方风土人情,不能违背当地风俗习惯。

那么,怎样来执行党的规矩?有这么几个要点,一是要跨越认识上的瓶颈,知晓政治规矩;二是要培养信仰信念,认同政治规矩;三是要养成行为习惯,遵守政治规矩;四是要履行责任担当,落实政治规矩。具体我就不展开了。

三、守规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了规矩、懂了规矩,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矩?我认为要做到四条:一是不做两面人,二是远离潜规则,三是强化自觉性,四是守规而有为。

第一,不做两面人。清朝小说《镜花缘》描绘了一个两面国,这个国家里的人都有两面:一面祥和慈善,一面狰狞恐怖。《官场现形记》和《厚黑学》这两部小说,也剖析了两面人。文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两面人,而且自古有之。秦朝蒙君惑主的赵高,唐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宋朝里通外国的秦桧,明朝一意媚上的严嵩,清朝擅长逢迎的和珅,等等,都是表面上冠冕堂皇,私下里却卑污不堪的"两面人"。我们身边有没有两面人?有。翻看近年查办的大案要案,会发现不少腐败官员扮演了两面人角色。他们表里不同,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在台上慷慨陈词,一到台下便与狐朋狗友聚会,包二奶,养二爷,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蝇营狗苟,欺世盗名。群众说他们:台上是孔繁森,台下是王宝森,见领导是和珅,见百姓是泰森。如前段公开宣判的前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台上振振有词,对社会丑恶现象义愤填膺、猛烈抨击,并对自己提出了"四不"要求:不做不仁之事、不占不义之财、不染不正之风、不干违法之事,背地里却是满肚子男盗女娼,政治表态成为全国人民的笑料。央视名嘴"毕姥爷"台上道貌岸然,台下却满口污言秽语,肆意嘲讽、侮辱、诋毁、谩骂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有人认为对他要求过严了,说这是他的言论自由。殊不知,毕福剑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的焦点,甚至成为部分人仿效的榜样,更何况他是在和外国人交流中说的那番话,外国人正想抓体制内的人对体制的看法和认识的把柄,其影响多么恶劣!不给这些人公共舞台一点也不为过。殊不知,在新加坡,一个17岁的孩子仅说了句"李光耀终于死了",被判了三年徒刑;在韩国,一个中国留学生随口说了句"朝鲜好",就被以有利于敌国行为而驱逐出境。荀子早就说过,"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敬其宝除其妖"。我们也常说,不怕台面上拍桌子就怕台下使绊子。为了不同的观点、见解,台上讲点粗话,台下立马烟消云散、握手言和、携手并进,大家还是好同志、好同事、好朋友;如果台上握手、台下踢腿,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却让人防不胜防。如果做人的假面孔被涂以正人君子油彩,丑陋就会演变为美丽,肮脏就要转化为洁净,低贱就能升华为高贵,这多么可怕!两面人现象一旦成为常态,人们就会见怪不怪,产生耻感麻木,就会成为横在党与人民之间的"隔热层"、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败坏党员干部的声誉,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两面人可怕,就可怕在这。言行如一、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不做两面人,是我们共产党员讲规矩需做到的第一条。

第二,远离潜规则。最近我在看一本叫《潜规则》的书,它揭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叫淘汰清官规则的真实游戏,诠释了清官为何难以像公开宣称的那样得志得势,为何经常遭遇被淘汰的命运,以至青天大老爷竟成为我们民族梦的一部分。像自古以来得到民众极力褒扬的包拯,尽管正史和野史资料均表明,他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他出名也是潜规则发挥了作用,这个潜规则就是国人自古以来的"清官情结",只看政德不看政绩。潜规则,就是在显规则后隐藏着的与显规则相悖的另外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未必有文字记载,但在现实中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社会潜规则盛行,那么正规则就会受到冲击。如果潜规则演变成一种文化,那么社会的公平正义就会受到践踏。我们生活中的潜规则很多。比如说裁判潜规则,要想赢比赛或避免黑哨,得送钱;演艺潜规则,要想成名或上位,得搞皮肉交易;商业潜规则,要想拿到订单或及时足额回款,得给回扣,等等。官场有没有潜规则?有,《新京报》还将其归纳为64条定律,有人也将其汇集为一句话:按显规则说,按潜规则做,是为最高规则。而且一些潜规则让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的领导签字,横着签就意味着"可以搁着不办",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我在市里工作时,也碰见一件潜规则的事。某次换届,一个平常表现好、工作能力不错、群众口碑比较好的干部,到我办公室送了一份用信封装好的工作总结,后来我打开一看,里面不仅有总结还有其他的"内容",我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将"内容"随信一并给了他。他感到十分沮丧,说他工作那么努力,仍然得不到宗林同志的信任。没有收不应该收的东西就被视作不信任,你说这个潜规则多么恐怖。当潜规则大家都接受后,正规则就像小偷一样畏首畏尾,坚持显规则就会视为另类。如果任由潜规则蔓延盛行,那么我们花费了几代人努力建立起来的正规则,甚至经过几百年上千年传承下来民族文化的精髓,都会被冲击得支离破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不同表现形式的潜规则,我们以什么态度去对待这些潜规则呢?还是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有权力、有手段来制止潜规则的时候,那就要通过建章立制、定规矩,从制度层面来根治潜规则;若没有权力、手段怎么办,那就"独善其身",不羡慕潜规则,不同流合污,按自己的规则行事,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向党的誓言。我想,潜和显是一个矛盾,当显规则能够受到尊重受到弘扬的时候,潜规则自然没有了市场。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是有限的,但是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家聚而反对潜规则,潜规则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第三,要增强自觉性。守规矩既靠他律更靠自律。所谓他律,是靠外在力量的激励或者惩戒。如守规矩可能会得到表扬、可能会评优评先或提拔重用;若不守规矩,可能会受到处罚处分,这就是他律,是外在力量促使你守规矩。所谓自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遵从。不需要约束、监督,自觉地守规矩、讲规矩,将守规矩、讲规矩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只有当党的纪律、规矩,变成了广大党员内心需求、内心向往的时候,党的规矩方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外力只能治标,内力才能治本。怎么加强自律呢?一是既要守住大节也要不忘细微。守大节,就是保持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做习总书记告诫我们的五种事,这是"本",相信我们绝大部分同志能做到。但守大节不能忘细微,往往细微之处见精神、见品格。有的同志以不出大事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我看这个标准定低了。大事当然不能出,但细微也不能忽视。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细节既决定了做事的成败,也决定了做人的成败。很多大节是难以量化的,是模糊的,守得如何、执行的如何,缺乏统一管用的标准。比如说,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度是多少、一致是什么程度,难以量化、难以判断。但小事就很好判断,比如购票插队、看电影大声喧哗、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等等这些细微的东西,都能够影响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评判。有次到国处考察,在某公众场所,看到用中文写的"严禁喧哗"的提示牌,感到一种难以掩饰的羞耻!"喧哗"不仅玷污了人格,而且玷污了国格,类似的细微能够忽视吗?二是要有于无人处见精神。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如果一群人在一起,很多提不到桌面上的事情不愿意去干、不好意思去干;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原本不愿去干、不好意思干的事情也干了。这就是缺乏于无人处见精神,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于无人处见,才能体现出真本色、真品质,才是真正的守规矩。怎样加强自觉性呢,主要是要加强品格的修养和锤炼。只有品格修养到家了到位了,才能够做到思想上的自觉、行动上的自觉。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他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其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他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他公民的文化素养。西方成功学之父塞缪尔·斯迈尔也说,如果一个民族缺乏品格的支撑,那么这个民族必然会灭亡。陶知行先生讲得更到位,要求中国国民做一品百姓,做百姓中的精华、民族中的楷模。类似的至理名言还有很多。做人如此,做官从政更应如此,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这是规律、定律。

第四,守规而有为。随着行政权力行使的不断公开透明、网络监督的无处不在、改作风驰而不息,有些干部的不当言行被曝光、个人权力被束缚,于是发出了"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的感叹。因而担心多干出错,在实践中"为官不为",不愿主动工作、积极进取,甚至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明哲保身,不敢担当。习总书记说,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并指出,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李克强总理更是毫不客气的批评,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有个小故事说,一个县官死了后到阎王那报道,阎王问他干得怎么样,他说我很廉洁,所到之处都是清茶一杯,他以为阎王会表扬他,阎王却满脸怒色,说当县官是要你兴利除弊、辨别善恶的,按你这个标准,我摆个木偶在衙门,他连茶都不喝,岂不比你更廉洁。道理都是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有"要求,不仅是县委书记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刻苦修炼的基本功。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并非束缚干部手脚,更非处理或打压谁,而是要营造良好风清气正、干事创业、遵纪守规的良好政治生态,警醒、呵护领导干部在改革发展弄潮之时,不陷入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为官乱为的漩涡。从政当忧百姓事,为官避事平生耻。有本事不守规矩,容易"出事";没本事只守规矩,容易"误事";有本事又守规矩,才能"成事"。唯有遵纪守规与干事创业知行合一,领导干部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成就一地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改革"急先锋"邹碧华曾言:"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在我们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必能开拓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走向。

?

我们是否忘记了最初出发的理由?

前几天,有同志找我谈心:"我在单位干了X年了,能不能入党啊?"我问他:"你想过为什么要入党吗?"他一下子懵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答不出来。我则陷入了沉思。下来后,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你当初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或者说现在你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理由是什么?

结果不是我想要的,有52%的人相信"门槛论",认为入了党有政治优势;有27%的人奉行"大众观",觉得当兵不入党很丢人;还有21%是"爷爷说"的粉丝,回答:从小爷爷就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不到1%的人,是为了我们党员应有的信仰。我们有很多同志都将入党作为军旅生涯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有个别满服役期的同志,甚至认为入党是他们奉献军营多年的一个补偿,觉得"年限到了,轮也该轮到自己了"。真的是这样吗?

心念至纯,则万物可法。开国上将李聚奎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他颤颤巍巍地把在5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遗产清单交给5个孩子。孩子们接过展读,那上面赫然写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什么是纯净的党性,什么是纯粹的信仰,老将军用心念至纯的一生,对"为什么入党",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那么,我们内心的答案又是什么?路走远了,我们是否忘记了最初出发的理由?下面,我们就用"三句诗"来解开心中的"三个问号",不忘初心,厚植本色,托举起共产主义信仰。

第一个问号:"共产党员"奋斗终身的信仰只是一个"口号"吗?--NO,"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青蛙与癞蛤蟆有什么区别吗?学生答:青蛙长得漂亮,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坐井观天,是负能量;而癞蛤蟆长得很丑,但思想前卫,想吃天鹅肉有远大目标,是正能量。最后,青蛙上了饭桌,成了一道菜叫田鸡,癞蛤蟆上了供台,改名叫聚财金蟾。所以说长得丑点不怕,重要的是要有信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它的道理却很深刻,那就是要有信仰。那么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又是什么?《党章》给出了答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90多年,《党章》16次修改,这一答案始终没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