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主题党课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9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分钟。

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主题党课

各位学员、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根据主题教育安排,今天,在这里组织大家上一堂专题党课,主要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把牢方向、狠抓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三化"建设,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答题",也是促进各个乡村发展的重要"风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深入理解其科学意蕴、丰富内涵与世界意义。

一、大文章有大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事实上,我们党始终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一步明确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表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进一步加强。事实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不稳固,农村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客观存在,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党的XX大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的宣示。党的XX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其本身也要基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主动服务、融入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和农村情况,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的重要彰显。从全球范围看,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没有真正完成的发展事业。我国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把"三农"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破题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人类国家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全新探索和伟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展示了新路径、新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我国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

二、大文章有大方针

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系统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农业领域、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的具体体现,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进行谋划布局,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和新平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扎实有序推进。

1.产业兴旺是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的最重要内容。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促进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以新型专业农民、适度经营规模、外包服务和绿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另一方面,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机会。

2.生态宜居是保证。生态宜居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保证。其内容包括整洁的村庄,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纠正单纯用人工生态系统代替自然生态系统的错误做法,以保护、顺应、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它倡导保存地方风味,保存农村特色,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农村人民的环境更加美好。

3.乡风文明是灵魂。乡风文明建设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优良农村习俗,努力实现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农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4.治理有效是核心。治理越有效,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当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安全农村。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有效协调农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保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生活富裕是目标。乡村振兴该战略的实施效果应由农民的富裕水平来评估。因此,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不断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使广大农民和全国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三、大文章有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的历史性转移,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关于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央和省委、市委也都做出了具体部署,作为县一级,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挖掘特色,重点围绕五大振兴中心任务,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一)坚持乡村产业振兴

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1.夯实农业稳产保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从中央和省委、市委近年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来看,粮食安全每年都会讲,且基本是除思想认识外,第一个部署的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对待粮食安全问题,扛稳扛牢政治责任,在稳面积、攻单产、提产能上狠下功夫。要牢牢把握耕地这个要害,坚持保存量与提质量同向发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要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抓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常态化管护,深化水资源综合集约利用机制改革,着力打通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相衔接"最后一米"。同时,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广良种良资良技良法,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力保障农业生产要全面落实耕、种、管、收等各环节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加大水稻保险、粮食购销、防灾减灾等领域的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要紧盯群众"菜篮子",加大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的稳定有效供给,不断满足群众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2.不断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市委罗书记和县委谭书记在辅导报告和党课报告中都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从县情实际来看,我们拥有一定的基础,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县"三品一标"总量94个,排名全市前列。还有"井冈山"品牌经营主体13家,获授权"赣鄱正品"品牌的企业3家。但从日常工作开展和调研情况来看,还不同程度上存在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品牌多而不优、特而不精,产品附加值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症结所在。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扎扎实实做好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文章。要保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一直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采取现代农业技术,对现有农产品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农产品口感与质量。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要积极制定标准,采取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批次地制定,做到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发布一批。用标准来保证质量,这也是对我县农产品的有力保护。要全力延链补链。当前,我们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比如,商洲枳壳作为我县特色农产品,大部分种植户还是以出售原材料为主,产品附加值太低,既不利于产业发展,也不利于富民增收。要依托现有的道地中药材、井冈蜜橘、三湖红橘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外引内育,破解农产品精深加工难题,扎实做好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文章,把产品变商品。我们引进福建天马、开心人陈皮、廷盛食品科技等企业,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要打造特色品牌。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和标志。尽管这些年我们打造了井冈蜜橘、"xx?禾贡米"等特色农产品,但发展规模大、影响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不多,品牌价值还不高。和本市其他县相比,缺乏像泰和乌鸡、遂川狗牯脑茶等品牌价值高的特色农产品。要在持续打造农产品品牌上狠下功夫,对三湖化红、三湖红橘、稏禾贡米、商洲枳壳等具有较强地方特色、历史底蕴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重点打造,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同时,要鼓励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更多借鉴"他山之石",帮助企业在品牌宣传推广上持续发力,从而契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知名度,破解"质优价不优""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3.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营销,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还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2.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3.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通过各类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传承发展农村优秀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