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象标识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党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象标识

精神立则民族立,精神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艰苦奋斗,使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反映党的品质、磨砺党的意志、激发党的斗志的伟大精神,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成链条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利益、满足人民需求、促进人民发展,高度认识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将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历程,既是一部思想内核不断丰富的精神谱系构筑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矢志不渝的践行史。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以其生动表达、深刻逻辑和丰富意蕴,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指引优势,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形象标识。新时代,大力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人民主体观这一形象标识的内在认知,是开启新征程、推动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具象化: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生动表达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便有了崭新的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走上了强国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对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理念、服务对象、任务目标的考察和确立中,无不体现出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鲜明的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救国救民的使命,树立起忠诚为民的感人形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开辟人民幸福的道路。早在党的一大纲领中就确立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指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就要将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联合在一起。党的二大提出党的纲领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导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满怀共产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国情进行艰难探究。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放手发动人民参加革命,率领全国人民为争取革命早日胜利而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推翻给人民带来沉重压力的"三座大山",使广大人民彻底获得自由和解放,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极大发挥出政党优势,因此能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出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牢信仰根基,延续初心使命,体现出爱国奉献的光辉形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人民的根本利益,直面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强调"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以此回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增长需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懈努力,迈出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步伐。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号召的艰苦创业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大力提倡,广大干部群众显示出空前的干事创业激情,出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一批批忘我付出、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人物,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勇挑重担、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方法上继续探索,表现出改革创新的果敢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次关系到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重要抉择--实行改革开放。作为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提倡者和开创者,中国共产党谋划在前,带头在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发扬人民的主动创造精神,摸索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改革开放主旋律,把人民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推动事业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以不断更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极大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前提和基础上,解放思想、改革当先,勇挑时代重任,展示开放包容心态,铸就了新时期的诸多伟大精神,如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面历史新形势,开启民族复兴新征程,形成了勇往直前的奋斗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党集中力量着眼解决人民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使国家经济稳中向好,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从来就不只是浮现于表面、停留在口头,而是扎扎实实体现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渗入在复兴进程的每个环节。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养老金标准提升等实际举措,都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所采取的务实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观的认知与实践已达到新境界、新高度,与之相呼应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伟大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谨记初心、勇担使命,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追求担当。

二、深度化: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深刻逻辑

系统探究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观的历史表现,不难发现,人民主体观得以产生的历史必然源自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见解,对东方大国复杂国情的透彻理解,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面把握,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深入研究,能够正确处理与人民的关系,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逐渐绵延壮大,助推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持久巩固、持续提升。一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进行研究时的发现、分析、总结。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唯意志论、宿命论为表现形式的唯心史观相比,马克思关于人民主体观有着科学系统的思维体系。唯心主义者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人民群众只是执行英雄意志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人民,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必定是人民。"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形成来看,人民是贯穿在其中的重要主线,党始终注重关注人民的利益,体现强烈的为民情怀,如井冈山精神强调"党和人民军队必须与人民在一起",延安精神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改革开放精神强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劳动精神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等等。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推进唯物史观,其内在要求首先便是要摆正同人民的关系。透过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深刻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及"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大历史规律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这种客观属性所带来的方向和目标,便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这里,无产阶级政党的客观属性一直在被强化,且根据各个时代的发展特点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无产阶级的客观属性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人的思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伟大建党精神突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苏区精神突出"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伟大抗战精神突出"万众一心,团结一致",脱贫攻坚精神突出"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等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集中反映出无产阶级政党真实的客观属性,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一切政治力量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就是对自身利益的一种超越。这种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性质归属,终将决定它会为人类文明进步伟业谱写不朽篇章。三是社会革命演进的规律认识。自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八十余年间,国家积贫积弱,民族濒临危机,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而奋起反抗,先后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斗争进行反抗,但结果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直至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其对"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一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特有范畴的认识。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社会的错综复杂状况中实行社会革命,找寻到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并经过一系列社会革命的持续演进,不但完全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在一步步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构建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独立自主"站起来",开启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起来",基准都是围绕人民所需所求。伴随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社会革命演进,是人民一直在增强的收获感、满足感、幸福感。如抗美援朝精神显示"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两弹一星"精神显示"深爱祖国、无私奉献",载人航天精神显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丝路精神显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等等。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充分显示出党对社会革命演进规律的摸索,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三、时代化: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价值意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代,人民主体观分别通过不同表现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连为一体。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人民争取权利与地位而奋斗的现实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经此,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形成了丰富的价值意蕴。充分认识与体会人民主体观蕴含的极富时代化的表现方式,坚守初心为民、践行服务为民、深化强国为民,能使人民主体观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不断实现继承与超越,开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互交融的新境界。一是坚守初心为民。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构建而成的。精神谱系的成功构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观,坚持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血肉联系的生动展现,也是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之间鱼水情深的贯通和彰显。这种为人民而生、以人民为本的自觉担当精神,已化作时代特有标识,融入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发挥着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身处新时代,我们要深刻领悟与体会人民对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民主体观是贯穿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显著标识,继而朝着时代发展的方向,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实践,将这一形象标识更好地发扬光大。二是践行服务为民。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有着深刻的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伊始,无数共产党员投身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中,面对残忍的敌人没有丝毫退缩,用顽强的意志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换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人民痛苦和悲惨的生活遭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让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状态下尽快走上正轨,使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以万里长城第一步的使命感继续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展开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形成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期间,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效力,大力实行开放创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彰显出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立场上谋全局、布篇章、施决策,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表现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豪情气概,递交上人民满意的答卷。可见,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离不开弘扬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让人民成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现实受益者,共享改革发展的各项成绩,党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源源不断的支持。三是深化强国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了系列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牢记重民意、保民心,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将民心所向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中心的初心宗旨依然没有变。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建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事实,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善于从实践中寻找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并将之归纳提炼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伟大精神横跨时空、历久弥坚,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新发展,也必然能持续助推我们赢得未来。现阶段,我们已走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刻,越是到发展的紧要关头,就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越要发挥能动精神,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顺应历史潮流,坚定不移贯彻"中心在民、宗旨为民"的发展思维,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在朝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行。只要我们坚持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明标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创造属于中国全体人民的新辉煌!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