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速传统火电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速传统火电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党的XX大,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为我国能源转型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火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0%,火电仍然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因此,需要从"双碳"目标出发,系统性思考加快传统火电机组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火电企业主要面临"两个倒逼、一个空间"的发展形势:
一是电力发展结构转变,火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发生改变。推进"双碳"战略,中国电力系统势必要从原先的火电为主体转变为新能源为主体。传统火电未来发展的定位将发生重大转变,在电力总量占比下降的同时,也客观上为保留下来的火电,提供了新的经营空间。在推进"双碳"战略的过程中,国家统筹能源保供安全与结构调整,传统火电将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二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火电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2015年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燃煤机组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参与交易,电力企业直面市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电价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革,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且山东电力现货市场长周期连续结算试运行,机组运行方式由报价产生,对火电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综合智慧能源导向更加明显,火电迎来新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发布智慧能源发展、多能互补、分布式电源直供负荷试点、微电网、增量配网等政策文件,鼓励售电主体创新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能咨询等增值服务,为发电企业延伸产业链、探索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发展途径提供了政策依据。
综上分析,火电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需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找准方向、突围转型。
一是先立后破,建设大容量、智慧化、深调峰火电机组
大容量。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不动摇,充分发挥火电"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建成投产大型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以上。我们要全面了解现役、在建和纳规火电项目,利用政府关停淘汰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的时机,采取"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方式,争取发展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的先进火电机组,特别要积极布局100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机组。
智慧化。智慧机组可以打造大型燃煤火电机组"全流程智慧协同中心"。要依托智能DCS、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智能控制策略和信息处理手段,通过汇集电厂生产经营等核心数据,并以安全生产为基础,进一步提升设备动作灵活可靠、状态实时感知、各工况自动适应的能力,形成全过程的智能控制、全系统信息融合、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达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目的,切实提升火力发电厂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调峰。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增加。传统火电机组不仅要降低出力,给新能源电源腾出空间,还要在新能源出力不足的时候及时补充。这就要求火电机组在50%额定负荷以下进行深度调峰。特别是电力市场进入现货交易模式,山东是国内电力现货试点省份,火电企业要构建现货交易运营模式,快速适应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尤其在当前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机组深度调峰能力至关重要,决定着火电企业在严峻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力。
二是推动火电由单一电源点向局部能源供给中心转型
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立足打造"城市合伙人"定位,秉承"建好一座电厂,带动一片产业"的理念,向周边城市、大型工业园供给"电、热、冷、汽、水、氢"等综合能源,打造"综合能源基地"。配套供应工业除盐水、压缩空气等相关副产品,推动产业从"链条延伸"向"生态圈打造"升级,实现互利共赢。开展火电机组的余热深度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密切跟踪地方政府供热规划,全力争取替代关停老小机组热力市场。首先,要大力拓展工业用汽,拓宽企业的经营渠道,加大与政府、当地工业企业洽谈对接力度,在满足了城区周边工业用汽远、近期需求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区域内竞争实力。其次,做好居民集中供热,大力拓展新建生活区等区域的供热面积,并积极发展长距离供热项目,向周边城区拓展供热市场,扩大供热范围,推动火电机组余热充分高效利用。
打造循环经济。一是与周边企业产业实现工艺互通。实现跨企业的大格局循环,强化园区内外部企业之间的循环链接,促进资源有效、协同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形成"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新型产业链,推动城市或园区绿色结构转型、集群构建、协同发展。二是与城市共生共荣。比如,当前聊城市正在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并将高铁新区塑造成为"新北方水城",聊城热电可将冷却用循环水引入城区,作为城市河系补水和生态用水;同时,利用电厂水处理系统,向城市居民提供直饮水业务。此外,与地方经济产业深度融合,打通发电副产品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实现脱硫石膏、灰渣等高价值利用。再者,实施电厂整体景观设计,对主厂房、冷却塔、厂前生活区等进行建设规划、点缀,打造"城市景观带",形成新旧景观有机交融、和谐共生的景象。
探索碳捕集碳利用链条,助力农业增产增效。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不断推进,火电行业作为CO2排放水平较高的产业,必须提高燃煤机组的清洁化水平。碳捕集可以实现火电低碳化,是电厂重要的减排路径和方式。碳捕集和碳利用可以把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的高效利用。华能早在2006年就开展碳捕集研究,2015年研制出世界首套碳捕集系统。以聊城为例,聊城是山东省传统农业大市,其中莘县是国家级蔬菜种植示范县。聊城热电可以将发电产生的余热和二氧化碳与莘县的蔬菜种植相结合,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通过"农业固碳"技术,实现碳捕集在农业领域的高效利用,努力把莘县打造成中国"农业碳中和示范农场",实现农业领域的碳中和。
三是推动火电绿色转型
向"风光火储"一体化进发。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以聊城为例,聊热作为存量火电发展为"一体化"项目,要结合送端新能源特性、受端系统条件和消纳空间,通过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以及增加储能设施,消纳近区风光电力。
打造具有华能特色的新型电力品牌,对接地方发展规划,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项目开发与资本运作并举,大力推进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风电方面,依托高唐风电一期开发经验,推进高唐二期、冠县以及其他县区的风电开发,力争打造聊城市智慧风电示范项目;同时,研究马颊河、徒骇河、漳卫河等地带沿河风资源和德上、东吕高速等地带沿路风资源,加快集中式风电前期工作。光伏方面,聚焦"光伏+"工程,促进光伏提质升级;结合农业、渔业、养殖业等,因地制宜建设农光、渔光、蓄光等"光伏+综合利用"示范区,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渔业、养殖业等融合发展。储能方面,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拓宽储能应用场景,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多元化应用,探索储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业态。
实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智慧能源示范工程。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集群调控技术已不再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具有聚合优化"源网荷"的灵活性调控功能的"虚拟电厂"应运而生。首先,要开展体系构建,规划全域市县区的资源试点接入。以能源、工业、居民生活以及新兴负荷等行业为分类框架,全面覆盖区域内可调资源,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可控负荷资源有效聚合,实现全域覆盖、点滴汇聚、精准调节,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电力市场等商业模式场景,获得经济收益。
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方兴未艾,火电企业依据其先天优势,在此轮能源转型新兴市场建立和竞争中,要把握好时机,实现从单一电源点向局部能源供给中心转型,从传统能源生产企业到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共同助力新时代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