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生态环境专题辅导讲稿(党课参考)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跟大家交流分享"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两项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对"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作出展望;另一方面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作出一系列谋划,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明确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通过这一部署,我们已经可以清晰构建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xxxx年到xxxx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xx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xxxx年到xx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xx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其中前两步已经实现,第三步跨越的时间比较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把时间划分得更细,目标定得更高了,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从xxxx年到xxxx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xxxx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提前了xx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说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文件名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类似。值得一提的是"九五"时期我们还称之为"计划","十一五"及"十一五"之后我们才开始称为"规划",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进步。在内容上,"九五"计划和"十四五"规划也很相似。xxxx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认识和飞跃。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强调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共通之处,因为后者是一种向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属于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转变。"九五"计划和"十四五"规划都是在历史巨变背景下,在新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产生的,所以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要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可以理解为现代化有很多指标,在生态文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觉得人力胜天,但其实不难发现,在诸多自然灾害背景下,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是渺小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和理念来自哪里?其中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x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当然,除此以外,这种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根基,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老子的《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推崇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把这句话阐发开来论述,意思就是做人有做人的规律,企业经营有企业经营的规律,政府执政有政府执政的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来自于大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人们普遍认可的真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举几个例子。
美国虽然建国时间不长,但有一种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即自然文学,很多美国人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脊梁。美国自然文学代表作的书名译成xx很美,比如《宁静无价》《寻归荒野》《心灵的慰藉》《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遥远的房屋》。
德国乡村老房改造是德国农村常见的一种老房子,大概有xxx年的历史。整栋房子均由自然材料搭建,木头的框架,黄色部分是黏土,使得它可以修旧如旧。房子里的家具全是现代化设施,所以我们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让大家退回去过苦日子,而是真正把传统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再来看一个小细节。每到夏天,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村雨下得很大,经常遭受内涝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下水道经常堵塞。在德国考察时,德国人说他们的降雨量也不小,也经常出现农村内涝的情况,但是他们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改造下水道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没有花多少钱。
德国乡村下水道
我们把人家的下水道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一个红色的带漏洞的塑料桶盛着带漏洞的铁皮桶,像漏斗一样。铁皮桶里是积累的石头、树叶及垃圾等。只要环卫工人定期清理,下水道就畅通了。
日本大地艺术
再看一个日本的案例。日本有一个著名的乡村艺术景点叫"越后妻有"。当地的一位后现代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改造了家乡的破败田野,得到了大家的欣赏,说明高雅的艺术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上面几张图片是浙江衢州市的金星村。xxxx年盛夏,时任xx省委书记的xxx在开化调研时,曾到xx村察民情、听民意。xx村在生态文明领域做了很多创新,这里只讲一个很小的细节,他们在酒坛子里种花草,甚至在破损的酒坛子上种小树,还利用酒坛子做了一种滴灌装置。对废酒坛子的利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再看xx省xx村,20xx年,我在这个地方挂职,对当地的房屋做了整体改造,用xx的老工艺将山上砍下来的废弃山草或海边的海草铺在屋顶上,整个屋顶没有铺一片瓦片。房子改造后冬暖夏凉,屋顶质量非常好。我们在这里曾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生态化改造村庄给外国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研讨产生了促进作用。
乡村最美厕所是20xx年获得了xx最美公共建筑奖的厕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厕所革命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农村厕所都建得像城镇一样,把旱厕改成水厕,毕竟一个厕所的用水量不少。下图是一个80后农民改造的厕所:
无水尿便分离厕所
改造厕所的人当时问了我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一是厕所为什么会臭?我当时倒吸一口冷气,厕所不就应该臭吗?他说,要想厕所不臭其实很简单,只要实现大小便分离。图中的厕所一半是小便一半是大便,大便之后在上面盖一点草木灰或黄土,厕所的异味并不会很大。二是粪便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大家思考过这种问题吗?粪便回不到农田,一般是被当作垃圾处理或填埋掉,我们每年当垃圾处理掉的粪便大约有xx亿吨,平均到每个人有x吨左右。通过上图的方法对厕所进行改造,只要稍微掺点水,就可以让人的粪便回到农田,成为非常好的生态肥。经过改造的厕所减少了用水和异味,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农村的温室大棚很多都是塑料材质,这些塑料薄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上图是一个企业制作的鸟巢式玻璃钢结构温室大棚,通过光照和立体农业可以使一亩地实现五亩地的产量,而且晚上亮起灯来很漂亮。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上图是把传统技术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的稻田养鸭技术,用物联网设施对周边环境进行实际测算,可以让农民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放鸭子、什么时候收鸭子,以及种多少稻子、养多少鸭子是最合理、最符合生态的配比。我们在湖北的一个村子做了五年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现在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农村的标语一般是计划生育宣发的,现在全面放开二孩,标语也变了。出现"猪崽产量节节高,智能养猪步步稳""智能猪肉我爱吃,每天饭量多一碗""智能养猪搞得好,漂亮媳妇娶得早"等新型标语。智能养猪是人工智能和生态农业的结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技术的推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人类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它是建立在渔猎文明、农牧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2035年基本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远景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细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它,一个是人口,另一个是GDP。
上图是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对比情况。如图所示,xxxx年时,世界人口突破xx亿,中国人口达到x.x亿。接下来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时间间隔越来越
短:xxxx年,世界人口达到xx亿,xxxx年达到xx亿,xxxx年xx亿,xxxx年xx亿。xxxx年世界人口xx亿,中国人口达到xx.x亿。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且很直观的规律,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世界和中国人口都呈现了极为高速的增长。
再看GDP,这里我们使用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数据,书中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世界各个国家几千年来的经济数据做了统计。我们把中国和世界的数据挑选出来,用了一个学术单位,叫xxxx年国际元(在特定时间与美元有相同购买力的假设通货单位。xxxx年或xxxx年常用作基准,与其他年份作比较。)
图中数字"x"代表公元元年。公元元年时候,世界经济的规模是xxxx多亿,中国经济规模为xxx多亿。xxxx年之后,大家可以发现GDP跟人口变化类似,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到了xxxx年,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显现出来。而在中国,这一年正是清嘉庆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他享受了康乾盛世的荣光,中国GDP在世界的占比达到顶峰,占世界的近xx%。当然,之后经历了百年的战争史、屈辱史,我们走了下坡路。所以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容易?从数据图表上看,xxxx年新中国刚建立不久时的GDP和清朝中期相当,说明这一百多年中国的经济都没有什么增长;与之相较,世界GDP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xxxx年,中国经济较之前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xxxx年,解决问题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发展;xxxx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这张图表可以清晰看出,近几十年来,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的GDP都出现了极为高速的增长。这种增长模式能够维持下去吗?我们来看一组叫做生态足迹的研究。
图中绿线代表地球每年提供给人类的资源量,红线代表地球上每个人类消耗的资源量,我们可以看到红线不断上升,绿线不断下降。xxxx年,两条线相交。xxxx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如果人类继续以之前的速度消耗资源,大概要x.x个地球才能养活x个地球的人类。
上图是中国的资源消耗情况,红线上涨得更快,绿线下降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整体水平比世界低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小。同样以xxxx年为标志,按我们国家消耗资源的速度,大概要x.x个地球才能养活x个地球的人类。
如果说原来的世界是一个空的世界,那么空的世界正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的世界。把人类系统抽象为经济系统,大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原来经济系统可以在生态系统里不断扩张,但随着环境破坏,资源越来越匮乏,空的世界已经消失,满的世界已经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时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什么模式?就是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量,靠消耗更多资源、破坏更多环境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想要根本改变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绿色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我们可以使用技术手段,通过循环经济保证从生态系统提供到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总量保持不变,经济系统排放到自然系统的废弃物保持不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百姓的需求变了,不再局限于物质和文化方面,对其他方面特别是生态文明的需求更迫切了。我们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领域的自然资本,自然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将会极大促进老百姓幸福感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出行,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用什么方式来衡量绿色发展?我们先来看看GDP衡量的问题。
上图表明了美国一位经济学家经过几十年研究,调查世界各个国家主观幸福率之后发现的一个规律:主观幸福感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率增加而下降的。既然GDP不能很好地衡量绿色发展,应该如何衡量呢?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GDP增长的目标,规划《建议》中也没有明确,为什么?20xx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阐明了这一重大抉择背后的考量:"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六稳''六保',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
总书记的话讲得非常清楚,那么接下来用什么方式评价绿色发展?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要求各个地方推动生态文明的评价考核,构建了一整套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一系列具体指数,用以上列举的各项指数来衡量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的绿色发展情况。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主席在第xx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xxxx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xxxx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这一承诺写入规划《建议》中。
什么是"碳中和"?就是排放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一样的。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现在我们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因此难以避免地存在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的问题。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即推进污染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及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xxxx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收取的所有污染企业的排污费大约是xxx亿人民币。当然,这些年我们在环保方面做得不错,但相较于企业的排污量,这个数目真的不多。
再看市场化的作用。其实早在xxxx年xx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xx、xx、xx、xx、xx、xx和xx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为什么大家没有感受到?因为交易量太少了。截至20xx年x月,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累计成交仅xx亿人民币。而同年,世界银行估计的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全球金融交易额达到了xxx亿美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中提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要求体现了对"共同富裕"的高度重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已经憧憬好了,当人与自然相和谐时,就是我们实现这共产主义的时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我们有很多财富即将面临新的分配模式,这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最大的一个差别。西方主流经济学不讲分配,而我们强调分配,强调共同富裕。
我们来看一组研究。
图中下方棕色的线代表等式左边,全世界最有钱的xx个人,上方绿色的线代表右边,全世界最穷的xx亿人,这两条线在20xx年相交在一起。这是xx大学20xx年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一个报告中的数据。收入差距大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包括我们中国,虽然积极推进精准脱贫,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但也无法避免收入分配不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也不能盲目发展经济。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规划《建议》要求,"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三、"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具体要求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四、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很多中央文件用了多种方式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做了概括。20xx年x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个理念:一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二是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三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四是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五是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六是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六个理念"其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归纳概括。
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明确使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说法,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具有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成果。
20xx年x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归纳为"八个坚持":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在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概括它,无论是"六个理念""六项原则"还是"八个坚持",都很好地概括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然,我们也一定要理清它的丰富内涵,无论哪种概括方式,都反复强调了一个核心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理念。20xx年x月xx日,时任xx省委书记习近平在xx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xx年x月xx日,时隔xx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xx县余村考察,进一步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阐述。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二者间需要转化,而这种转化需要把绿水青山变成一种新的资本。我们把这种资本叫做自然资本,生态环境变成一种越来越可贵的资源,它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回报,最终转化成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新发展理念,在讲到绿色发展时提到,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自然资本如何实现大量增值?怎样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我们举几个例子。xx县有很多竹子,这里也是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的影片《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之一。我们去安吉考察时,队伍里有一位搞工艺美术的老师,他看见农民推着一车毛竹,就花xx块钱买了一根,截成几段打包带回去。几天后,他拍了三张照片给我。
照片中的每一件工艺品都刻上了他们工作室的章,能卖到xxxx块钱以上。一根在农民眼里毫不起眼的毛竹,在从事工艺品制作的老师手里变成了价值xxxx元以上的艺术品。
图是两个藤草编制的包,左边是国产的,双十一的时候特价,卖xx块钱;右边是进口的草包,去年法国某知名奢侈品牌推出的一款包,卖x万块钱。为什么两款包的价格差异那么大?自然资本的增值需要品牌附加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不知道大家去海边时有没有看到过成堆的贝壳,这些贝壳一般是被当作垃圾扔掉。如果附近碰巧有一个饲料加工厂,像这样的贝壳打碎之后最贵可以卖到xxx块钱一吨。上图右侧是我在xx的超市里买到的一种用贝壳粉加工而成的产品,一小罐是xx块钱。大家知道这是干嘛用的吗?它主要是用来替代化学品的洗洁精来洗蔬菜、洗碗。我用了两罐,效果非常好。我们当作垃圾或饲料的贝壳粉可以加工成很好的生态产品,说明精细化加工是实现自然资本增值,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挑战及对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出了初步论述,谈到国际挑战时提到"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放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治理环境需要花钱,经济放缓之后,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的钱也会减少。不仅我们国家如此,对全球来说也是这样。第二,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各个方面发展的遏制。第三,20xx年x月xx日,我国向WTO发出申请,紧急禁止xx种高污染固体废物入境,这一政策受到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严重质疑。另外,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的抹黑。
上一篇:党课:新发展阶段究竟“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