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19/2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7分钟。

(三)红色基因:百年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

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灿烂历史,其深刻表现在我们党始终将"造福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原则,将人民群众放置在心中最高最神圣的位置。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实践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在于兑现"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庄严政治承诺。在"为谁创造政绩"这一重要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邓小平指出:"认清一切党员都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任何利用职权占国家的'便宜'和群众的'便宜'的权利。"[6]这清晰地表达了共产党人为民谋利益的不变初心,直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工作与创造政绩不是为己而是为公,不是为占人民

群众的便宜而是为服务群众付出一切的朴素目的。在"怎样创造政绩"这一核心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要"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 而要务实"[7],"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 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8]。邓小平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9]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政绩上始终坚持务实而不务虚、做细而不做糙,尤其主张在关乎造福人民的大事上,必须考虑全面、照顾周全与关照长远,尤其强调持之以恒地推进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政绩创造的"含金量"。在"如何检验政绩"这一关键问题上,江泽民指出: "要把训练任务的落实情况和训练质量的高低,作为检验一级党委、一名领导干部水平和政绩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毋庸置疑,工作实绩是共产党人有所作为的外在体现, 而真正评判政绩质量虚实、水平高低的精准标尺就在人民手中,唯有经得起历史、实践与人民检验的政绩,才能成为不朽之政绩、不息之政声。由此观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生成,不仅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为政本色,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引领,还筑基于我们党百年创绩的光辉历史进程。

(四)新时代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实现现代化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而矢志不移的目标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聚焦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就全面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视野范畴。习近平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其最终目的在于"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必须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要在此过程中"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而最终真正评判治理成效、建设成果与能力水准的是

人民群众,因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13]28。由此观之,"人民"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词,"增进人民福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实现造福于民的最大政绩"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有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发展的使命担当,也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诚恳接受人民监督的为政本色,更深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更大施政成果、创造更大政治实绩的理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之所以能够科学系统地生成、不断丰富延展、焕发时代光芒与彰显优良特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从实从新处上看, 是因为其深度契合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开拓进取与创造实绩的有机统一。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政绩观的科学把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政绩观的科学把握应立足于新的历史发展方位,踏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以强化党的纪律坚强保障, 着力纠治错位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主义最为深刻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人民性,对人民群众的全方位透视与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生发、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实践者与评判者。纵观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历经艰苦磨难依旧昂扬挺立, 历尽艰难挫折依旧奋发前行。究其原因之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将人民群众作为事业发展的"基与源",坚定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作为全景透视实际问题的可靠理论武器,并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具体运用与合理转化在指导实际工作妥善完成的过程之中。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跨越时空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人民广泛认可的施政成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导。进而言之,我们同样也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精髓要义来科学正

确地把握政绩观。首先,应坚持群众是政绩创造的实际受益者。马克思指出: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 411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民心,都将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并且,我们应认识到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民群众"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17]。这恰恰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当下和未来的需求、渴望与期待并不是原地踏步、恒久不变的,而是在层次结构与内容要素上不断丰富发展与迭代升级的。中国共产党人应不断回应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动态变化与全新期待,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其次,应坚持人民群众是政绩创造的可靠力量源。恩格斯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18]这同样证实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创造最大政绩的最深厚底气,共产党人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中不断汲取政治智慧与能量活力,必须尊重、调动与发挥人民群众无限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与不断集聚起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创造伟力。最后,应坚持人民群众是政绩评判的最终裁判员。马克思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这同样说明了,评判政绩创造的内容标准,看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评判政绩创造的实际结果,表达的就是人心向背。人民群众的"好评""差评"与"返评"真实反映的就是政绩高低,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将成就感的增长建立在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之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不朽政绩。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必须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自觉主动地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为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习近平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4]203。因此,必须以创新理念引领推进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以此高效解决一系列尖锐繁杂的问题与挑战,进而创造更大更实、利于长远的施政成绩。协调,意指统筹兼顾、照顾全局,充分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科学原则。毛泽东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 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

相互配合"[20]。因此,对于创造最大政绩的行动,必须厘清何者是重点要点、何者为关键节点,必须要有清晰详实的行动思路以及有章可循的实践计划, 真正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错误施政行动。绿色,意指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问题,真正地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地考虑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马克思强调,"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21]。因此,实现人民富足安乐的美好生活,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3]209。开放,指的是要打开而不要封闭、要合作而不要抗争、要共赢而不要独享的科学理念。实践证明,推进造福人民的事业,绝没有教条的发展思路,更没有恒久不变的发展套路。必须以开阔的胸襟和旷达的精神接纳一切合理建议。在推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大胆引进尖端人才, 主动吸收先进地市的先进成果与科学做法,为实现更大的施政成绩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共享,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优良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科学态度,这不仅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还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必然需要把"蛋糕"做大做厚,但也必须将"蛋糕"分好分实,施政行动做得对不对,政绩成效到底好不好,"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2]。概而述之,新发展理念蕴含科学的思想方法与行动原则,共产党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正确政绩观的科学确立,将其真正贯彻到造福于民、创造实绩的时代实践中。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

将抽象的科学理论与政治话语直观化、具体化与形象化能够产生较强的"现实感",先进典型的表率示范作用正是如此。列宁指出:"模范工作是培养工作人员的园地,是可供仿效的榜样,有了榜样,仿效就会比较容易了。"通过选树模范来引导与激励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用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生动事迹教育引导自己。先进典型是可感可触的时代正能量,也是鲜活的正确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典型与英模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平凡而伟大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即便经历山海岁月,其光辉形象、感人事迹、积极行动与实践方法依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铭记。先进典型的党员干部身上所表现出的为公为民的政治底色、所彰显出的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所体现出的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所展现出的科学正确的政绩观是新时代中国共

产党人推进造福人民事业的举止行动的立体标杆。习近平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24]。因此,我们既要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也要学习先进典型的优良做法,真实地将对远大理想与品格品质的追求切实地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体现于造福人民的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认识到,先进典型的表率示范不仅具有"辐射"作用,还具有"酵母" 作用,能够推动理论认知细化与引发共鸣共情,能够更为充分地示范引领、更为深度地激励激发共产党人以更为笃实的干事定力、更加昂扬的创业斗志推进造福于民的伟大事业。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因此, 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充分挖掘共产党人在造福人民过程中突出的真实的事迹并加以阐扬。应深入基层一线,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点赞夸奖" 中选树典型,真正使得先进典型接地气、聚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人民群众与先进典型之间的"距离感"。与此同时,在现代传播技术发生革命性迭代升级的今天,应与时俱进地采用新兴传播技术与矩阵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共产党人在冲锋一线、化解难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作为、品格品质与方法智慧, 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正面价值与实践彰显,不断高效地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

(四)强化党的纪律建设

严纪律、守规矩是推进治国理政与进行政党治理的基本方式方法。"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党的纪律规矩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回顾我们党的百年辉煌发展历程,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赓续传承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能够兴旺发达、开拓新局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优势。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 党的纪律建设是维护我们党团结统一、凝聚合力的重要保障,不断提高党的纪律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党的纪律建设时代性与针对性,对助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和助推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危机,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25]这也说明了,作为固本良策,党的纪律建设发挥着"内外兼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