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心得体会汇编4篇(第2/2页)
二、用好组合拳,激发招商引资新活力
全会指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这释放出了新时代招商引资应当"招什么""怎么招"的强烈信号。
一是要抢抓产业新赛道。结合X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集中攻关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要聚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按照"建链、强链、补链"思路,推广产业链招商"三色图"经验做法,加强产业动态研究,分析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大脑",瞄准重点产业行业、目标企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优质产业生态,推动我市主导产业聚链成群发展。
三是要强化精准招商力度。围绕建设"965"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全领域、全链条、全要素精准招商,加快投资促进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推进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三、打造首选地,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全会指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交织叠加,外商新增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凸显,我们更需要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推动外资招商稳存拓增。
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出台《X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外资在汉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等高能级主体。
二是要用好政策红利。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抓好QFLP试点机遇,引进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
三是要完善服务网络。通过举办外企交流沙龙、圆桌会议等方式,持续深化政企沟通,积极为外资企业找市场、找人才、找伙伴。通过畅通外企投诉渠道,建立外企服务站,对在汉外企开展"敲门行动"精准服务,及时回应外企关切,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扎实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为招商引资添磁力。
四、做优软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磁吸力
全会指出,要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加快优化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
一是要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政务服务优化的主要抓手。积极谋划更多解决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痛点、堵点的"一件事"措施,更加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五办"改革,提供更加高效、更加贴心、更加务实的精准服务,全力以赴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招商引资再提档。
二是要坚持把专项整治作为倒逼政务服务优化的有效手段。要落实好省、市关于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各区各部门对2023年政务服务领域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做好2024年专项整治工作,以政务服务过程中相互推诿,让群众多头跑、反复跑问题为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着力打造政务服务高效、经营主体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真切感受到X开门迎客的诚心。
三是要坚持把应用场景作为推动政务服务优化的创新举措。聚焦企业需求,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强数字赋能,把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服务事项打包办、集成办、网上办,打造一批集约化、极速化服务数字应用新场景,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把企业获得感、满意度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成效。
扬帆启航新征程,乘势而上谱新篇。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贯穿招商引资工作全过程,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做实做优对外招商引资,对内精准服务,加快推动X"三个优势转化",切实以招商引资所能服务X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地方改革发展贡献人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就新征程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必将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关键阶段,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将改革推向深入。这不仅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同时,它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此外,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手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百年变局中战略主动的关键举措,更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由之路。
二、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党的XX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绘就了气势恢宏而又清晰具体的改革画卷。
(一)改革目标指引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全会明确,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既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与党的XX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互衔接,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重大原则确保行稳致远。循大道,至万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有利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三)系统部署标定进军图谱。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既在"全面"上下功夫,改革举措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14个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等,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这些新谋划新部署,彰显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体现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精准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
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理论要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重在转化,难在担当。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勇担使命,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谱写改革强国事业的新篇章。
(一)坚持突出重点,护航改革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学习贯彻XX大三中全会精神的成效体现在做好当前的具体工作上,将日常监督和推进人大工作结合起来,开阔思路,使人大工作做出特色和亮点。要聚力推动创新发展,围绕人才招引、智改数转、科创带建设等方面,找准工作切入点,做到哪里有堵点、哪里有弱项,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把党委要求抓、政府正在干、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项作为人大工作的重点,通过人大监督,把它推动落实到位,实实在在抓几件事,争取干一件成一件。要紧紧围绕民生所盼、民生所急的事项开展调研找答案、寻良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强化监督实效,推动决策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有效实施。要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通过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专题询问等方式,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创新监督方式,综合运用专项评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增强监督实效。要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管好用好国有资产,让人民群众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有力监督,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三)密切联系群众,汇聚改革力量。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人大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始终牢记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二字,不断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要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更多平台。要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组织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视察调研、接待选民、反映社情民意等活动。要完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要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提高代表依法履职水平。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