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交流材料
关于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交流材料
国有企业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服务功能,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研究相关材料发现,部分国有企业的党风建设工作依然存在问题,其中的潜在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为违纪违法犯罪提供了"温床"。本文聚焦现行党建工作模式下存在的问题,针对新时期国有企业党风建设的创新方法与路径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总结提出可行的破局之策。
一、着眼历史维度,以百年党史经验引领党风建设
(一)把党风建设摆在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突出位置来抓
坚持优良作风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他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概括出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新时代,党的XX大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全面部署。对此,国有企业更应该坚定信念,正确看待党风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意义,始终坚持党性优先、责任优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延安整风运动后,党中央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拉近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开展自我批评,确保党和民众不脱节。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的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务必"。这成为我党后续发展中的作风纲领。国企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形象是衡量党风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国企要在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国家安全、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将"三最"难题视作需要解决的课题进行研究,为我党奠定更加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
历史上,我党开展过众多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刀刃向内、破旧立新,不断优化党风。比如,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就是要消灭内部的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国有企业如果搞腐败、不抓党建、该改革的不改,就会变质。从披露出来的腐败案件就能看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而国企只有正确看待党风建设工作,勇于承担建设责任,从过往的抗争历史中吸取经验来武装自己,才能确保企业防范"四种危险",从而有勇气面对更多挑战,最终在社会上弘扬正能量。
二、着眼理论维度把"讲政治"贯穿党风建设始终
(一)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对于国企党组织而言,做好国有企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是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企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处于党的领导之下。实际工作中,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培训,不断研读新的理论知识,打破传统桎梏。特别是在纷乱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主题教育与专题学习活动,不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为后续改革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二)夯实基本组织
只讲业务不重政治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不满足两个"百分之一"要求、人员更迭较为频繁等问题,对党建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想要全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需要国有企业提高党的建设能力。而夯实基本组织则是开展三基建设的关键前提。国企必须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力度,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对现有组织构架不断优化升级,在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基础建设工作质量,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国企党组织的综合实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组建高素质团队
对国有企业来说,打造高质量党务干部队伍就需要重点关注人才的选用,将用人导向逐渐从出身和学历等方面转向学习能力和工作业绩,特别要重视干部的工作经历,并将其作为任用指标之一,提高组建人才的可行性。同时,自主落实工作路线,不断提高团队综合素质,严格管理党风建设工作,突出"关键少数"带头效应,尽可能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向心力与团结性。要完善优化现行管理制度,制定配套的奖惩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岗,从而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基建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围绕政治能力强化、领导力提升、专业化精进,实施体系化、模块化、个性化培训,建强党校主阵地和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干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能力素质和党建岗位匹配,助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着眼实践维度,以健全风控体系促进实践创新
风险防范是党风建设的重点环节。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外界形势的变化,国企想要提高以党风建设为基础的治理能力,就必须深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其中一旦有潜在风险演变为现实危害,就会对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必须从内部工作机制入手,健全风险控制方式方法,避免党建工作与日常生产经营相脱节。
(一)围绕风险管理,提升党风建设的系统性
企业要提高党风建设系统化水平,就必须增强预判风险的意识,同时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检监督专责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确保责任链条不断、责任内容明晰、责任范围落实到岗。推动党风建设工作以年为单位不断向前推进,让党风建设考核成为国企日常经营发展的一部分,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并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对风险进行评价、控制,实现全风险管理流程的有序推进。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是确保风险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具体而言,需要制定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应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事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与其他相关制度的衔接和协调,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围绕风险识别,增强党风建设的预见性
国企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自身内外部的变化和现状,对党风建设的潜在风险进行梳理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如下。首先是内生性风险。主要包括党员与国企员工党性培养不足、在树牢理想信念上需要强化等。其次是输入性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岗位或枢纽岗位被腐蚀风险。再次是制度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制度的制定不切合实际、上下一般粗,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或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或隐患等。在高效率的风险识别工作帮助下,企业能够对内部党风建设进行全面的盘查,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预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识别不能脱离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将排查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从而为后续的风险防控提供帮助。再次,完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风建设的基础。国企应该加强对党风建设相关制度的完善和修订,确保制度的可行性,还应该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围绕风险控制,强化党风建设的有效性
国企必须深入分析已经识别的风险类型,预估风险出现后的各类情况,坚决杜绝重大风险的出现。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将已经制成的风险防控预案进行分类。分类可以根据出现的环节、影响的大小、防控机制、责任岗位等来开展。其次,要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国企必须认识到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串联其他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能够打破信息壁垒,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有效推进监督工作。在监督过程中,可以按照"一类"(可能失控)、"二类"(存在缺陷)、"三类"(可控)的方式,对党风建设工作中的风险进行划分。再次,要建立整改验证机制。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校准,精准定位漏洞的位置,将短板补齐,并严格遵守标准化体系要求,落实问题整改项现场验证销号制度。不仅能精准察觉到更多风险,而且能大大增加风险防控力度,避免风险转变为不可逆转的恶性事件。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党风建设预见性的重要途径。国企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实现对党风建设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四)围绕风控评价,促进党风建设的长效化
在国企运营期间,需要对本阶段的党风建设状况进行总结。这能够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标准程度,使建设工作能够深入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帮助。首先是固化经验。国企需要根据对过往党风建设工作质量的总结,不断完善风控体系,尝试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风险控制手段,加快风险控制的速度,降低人力与资金成本,总结成功防控案例中的经验,并将其固化,成为企业后续党建工作的抓手。其次是兑现奖惩。企业需要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对于表现较好的部门或岗位予以表彰。若有部门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低、措施实践不到位,甚至发生了威胁党风建设的恶性事件,要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处理。再次是PDCA循环管理。国企需要在总结期间组建专门的人才队伍,在总结完成后,为下一阶段的党风建设风控工作制定初步计划,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后,需要搭配一套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等各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或咨询专业机构来协助进行。同时,应建立风险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风险信息,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之,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与风险防控工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提升,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