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在某市高中语文教研会上的发言:文学鉴赏课的价值及其限度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在某市高中语文教研会上的发言:文学鉴赏课的价值及其限度

非常感谢大家莅临我校参加语文教研活动,稍后X老师会给大家带来一节文学鉴赏课,为了让大家更真切地感受这种课型,我先抛砖引玉,谈谈文学鉴赏课的价值及其限度问题。若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一、文学鉴赏课的价值

X老师的课型分类理论细分了七种语文课型,其中文学鉴赏课隶属于评价鉴赏课,是统整单元内各篇课文并作出鉴赏的一种课型。如果说评价课侧重于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挖掘与评说,那么鉴赏课则侧重于对文本艺术形式的分析与鉴赏。无论是评价还是鉴赏,都需要直面文本的话语形式。当我们分析话语形式背后潜藏的意思,这属于语义理解,是文本分析课的任务;当我们分析话语形式的表达效果或审美效应,这才是鉴赏。鉴赏课兼具审美和理性,一方面不必拘泥文本,重在主体精神的发扬,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凌空蹈虚,仍需理性分析鉴赏概念、术语、艺术形式。

文学鉴赏课的操作路径一般是这样:

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鉴赏课是关涉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课型,符合新课改理念

按X老师的说法,分出不同的课型,按不同课型的相关规范实施单元教学,不同课型的学习任务各有区别,彼此配合,就形成了不同任务相互关联、有序推进的"学习任务群"。这有助于清晰定位每一节语文课,有序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任务。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鉴赏课,其核心任务就是解说作品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鉴赏力。教师在鉴赏课中扮演的角色特别像导游。他让文本像风景一样带上故事,获得审美的框架,此时学生就会知道该看什么,用什么眼光看、从哪里看、何时看,原本一览无遗的文本就会生出层次与深度。文学鉴赏课必须带领学生去鉴赏文本的艺术形式的特征效果和美学意义。

3.在鉴赏比较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鉴赏不只是赏析修辞手法,任何有意味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构成鉴赏对象,比如标点符号、反逻辑语言、荒诞性场景等。以我最近在《超级语文课》决赛上的《雷雨》为例,我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充斥着各种三角恋和不伦之恋的《雷雨》,剧情非常"狗血",为何还会反复出现在语文教材中?我在课上主要做的工作就不是文本分析,而是文学鉴赏。我抓住"标点符号""反常的对话"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雷雨》高超的艺术技巧。在鉴赏中,运用比较分析、对比阅读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艺术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二、文学鉴赏课的限度

很多人对这种课型最大的困惑是文本分析和鉴赏的割裂,对此,我的观点是:

1.课型需要分类,但不应有洁癖

我们在上文本分析课的时候,如果需要通过鉴赏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那就鉴赏。千万不要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是文本分析课,一定要忍住,只分析,鉴赏留到之后的课上进行。如果这样,则是纯粹课型精神洁癖导致的教条主义,或者说是对罗老师课型分类理论过犹不及的粗暴实践。罗老师的课型分类理论强调划分课型,指出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大杂烩",要求语文课应基于单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随意、散乱的混乱局面,但不代表着在讲A课型的核心内容一点儿也不能涉及B课型的知识。我所理解的课型分类类似马克斯?韦伯说的"理想原型",或者柏拉图的"理念",现实中没有完全纯粹理念之物,但我们提出这种课型理念,是说我们要朝着这方面不断逼近。当然,也需要注意鉴赏和分析的关系,如果鉴赏会严重影响分析课的课堂节奏,则建议暂停;如果遇到某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构成了文意理解的障碍,鉴赏可以加深我们对内容的理解,还是可以进行有节制的鉴赏。

2.要明白不同课型中鉴赏的目的

文本分析课中带有鉴赏意味的分析,目的是走进文本,理解文意;文本鉴赏课的鉴赏,则具有相对于文本的超越性,目的不是文意理解,而是形成审美判断。换句话说,要思考在不同的课型中,艺术形式是手段还是目的。

3.鉴赏课要成为成熟的课型,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深入研究

首先,鉴赏课会涉及艺术形式的名称,一些术语和概念比如"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点染和点面结合",学术界都存在争议,那如何保证鉴赏课的学理性?这涉及学科知识的研究。

其次,鉴赏的选点及其价值。一个单元中的课文有很多鉴赏点,为什么选择A而不是B,其理由是什么?或者说我们鉴赏的A,如果只是其中某一篇文章中不是很典型的手法,赏析的空间能有多大?这涉及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序列化问题。

再次,鉴赏课的终极目标是不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某种艺术形式呢?如果是,那么许多文学理论著作都可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那么课堂的重要性在哪里?因此,在鉴赏课上,教师其实需要扮演三种角色。

①学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素养;

②艺术家,善于发现文本中的艺术之美;

③语文教师,能够通过设计恰当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师如何能够达到教学内容基础上的超越?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最后是鉴赏课的授课语言问题。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强调"悟","我方示意,彼已会心",品评作家往往三言两语,却形象生动且能直入骨髓。而当下,语文教学受西方文论话语体系的影响很深,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及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在课堂上,教师能否将西方学术语言和诗性语言兼容于语文课堂之中,也是巨大的挑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