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
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
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创新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方面的坚定战略抉择。这一论述揭示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的认识再次实现了飞跃,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站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实践要求。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聚焦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提升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就是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具有的新性质、新属性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其中,"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新动能;"质"指的是物质、质量、本质、品质;"生产力"则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基本要求是高效能、高质量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具有强大的战略引领力、巨大的发展潜在力、显著的优势竞争力等明显特征。
二、深入认识时局演变,掌握发展动向,全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动力,其规模与速度不仅反映当前的发展状况,更预示着未来的趋势。
(一)构建新型生产力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而最为关键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产业范围,深度则是指这些产业衍生出的产业链条的长度和深度,以及产业间的相互融合程度。因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新型生产力。
(二)构建新型生产力是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虽然我国在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新赛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科技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赢得国际和地区间的竞争。
(三)构建新型生产力是积聚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一个地区能否形成新型生产力,关键在于"源"与"策"两个方面。首先是"建源"效果,即是否能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特定领域,形成包括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高等级研究平台、战略科学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资本等在内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其次是"施策"水平,即是否能够迅速构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提前进行未来产业的布局。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形成,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等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实践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必须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聚焦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会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四区一高地"等战略部署,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协商议题,助力特色科技强省建设。省政协教科卫体委要着重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出更具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关注要素配置,优化发展环境。我们将围绕创新要素配置、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政府服务改革等议题开展专题协商,推广"园区协商"经验,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强化产业培育,助力招商引资。我们将深入开展"助力产业大招商政协委员在行动"活动,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贵州在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布局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重视人才建设,汇聚发展合力。我们将坚持建言献策与凝聚共识相结合,广泛团结各方面人才支持贵州发展,努力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为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