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根本方向
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发挥先进生产力的引领作用,创新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为我们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
新质生产力,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先进性极强的生产力,其主导力量在于创新。它摒弃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展现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鲜明特征,完全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其关键则在于质量的卓越。这一生产力的涌现,源于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其内涵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全面提升,而其核心标志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准确把握了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重要着力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协同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经济体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加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学习宣传和实践应用,使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广泛宣传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要义和实践成果,增强全社会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认同,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引领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象征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和方向,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催生主要依赖于科技的革命性突破,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以高水平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重大原创性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一些重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广泛渗透,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以赢得未来的发展。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一方面,我们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另一方面,要紧密围绕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政学产研协同发力,打好技术攻坚战,推动颠覆性和原创性科技成果大量涌现。
二、重点推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优化产业链结构。这要求我们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融入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这一过程的目标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芯片、编码、程序、数据、信息等新型要素已经成为劳动过程的核心。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支撑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因此,我们需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行动。这包括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积极促进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此外,我们还要加快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创新,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制造产业体系,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三、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了推动生产力质量变革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全面改革,塑造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的相适应,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应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关键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投入。要推动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向更深层次、更具体领域改革,坚决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我们应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建立鼓励民间各类新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资源流动机制,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确保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能够顺畅流向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领域。此外,还需强化政策设计,明确新质生产力的认定标准和奖励政策,通过税收、贷款、财政资金等倾斜性支持政策,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信息、数据、数字处理技术等新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同时,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和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四、加快创新发展方式。为提升发展质量,必须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依托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升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质量变革。同时,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壮大绿色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及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我们还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此外,应在全社会广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才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流动的体制机制,打造一流的人才中心和高地,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只有主动做好人才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创新的主动权、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创新团队,努力在实践中培养更多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我们要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健全全要素参与的收入分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广阔的舞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的回报,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畅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
总之,我们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切实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科技、产业、体制创新和发展方式创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