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第27/38页)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家国荣光"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三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主题展开,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等中西方名言佳句,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随风摇曳的五星红旗、熠熠闪耀的五角星光,指引着无数青年干部奋斗的方向,蕴含了国家的"信仰"、革命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真正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殷切嘱托",让我们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拼搏进取,共同创造发展的新时代荣光。
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用"荧烛星光"点亮"家国信仰"。初心源于历史、跨越时空、赓续绵延,永不褪色,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指引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警策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百年风雨,百年峥嵘,无数的先辈以鲜血甚至生命践行初心、诠释信念,无数的爱国人士以点点"萤烛星光"点亮了"初心不改、救亡图存"的家国信仰,将对党的忠诚化作"雾尽天蓝"后的一缕曙光,照亮欣欣向荣的神州大地。当今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亦当立"萤烛之志",以小我之"微"力助家国之崛起,以小家之"微"茫益家国之四方。时刻牢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沉下心来丰富理论知识。同群众面对面,同群众交心比心,时刻保持与群众的"零距离"站在群众的立场,不断闯激流、涉险滩、过暗礁,在汹涌的历史深处寻一脉家国信仰。
奋斗如炬,辉映"复兴之路",用"皓月星光"补益"家国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一九二一年,"皓月星光"起于南湖,七月一日,红船启航,镰刀与铁锤碰撞的火花,如燎原之火,迅速燃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生出崭新的"家国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皓月星光"的"精神富矿"中汲取滋养,在追根溯源中把握"时代脉搏",在照古鉴今中接续"奋斗伟力",高扬信仰之"帆"、高举为民之"旗"、高唱奋进之"歌",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在笃行不怠的姿态中诠释责任担当,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奋斗姿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架构、提高专业水准,补益"家国复兴"力量。
宏愿正酬,书写"中国答卷",用"骄阳星光"增辉"家国希望"。"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我神州大地,一丝一念皆是未来;我浩浩九州,一文一墨均是骄阳。"从曾经的一穷二白、饱受欺凌、民生凋敝,到如今"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我们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们的"星光"从荆棘中来、倒在泥泞中、长在春风里,他们熠熠闪耀,而我们骄阳似火。广大党员干部要只此青绿,共赴基层,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跟踪好、解决好、落实好,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责任感,凝聚合力、众志成城,继承和发扬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冲锋、奋楫前行,不断翻越前方重重困难的"高山",用"骄阳星光"为无限光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增辉"家国希望"。
感悟《平"语"近人》蕴含的"奋进密码"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重要文章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在解读典故含义、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紧扣党的XX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伟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感悟《平"语"近人》中蕴含的"奋进密码",于新年启新程,以务实之功,真抓实干,以奋斗之姿,埋头苦干,以创新之举,奋勇争先,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典"亮"咬定青山"的韧劲,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树牢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不是走过场、走形式,更不是应付检查、敷衍程序,而是要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始终不忘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是让群众满意的成效。要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追求真理、执着破难的工作态度,在深入基层服务的过程中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问题、直视矛盾,敢于拿主意、定方向。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必须有熟悉业务的底蕴、有洞悉本质的敏锐、有把控局面的阅历,不能只提要求、不讲方法,只重结果、不看过程,要带头想、带动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成,把"问题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清单",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四下基层"从效果上见分晓。
"典"亮"我将无我"的初心,永葆枝叶关情的热情,答好服务群众的"民生卷"。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要把心贴近人民,用情系于民的质朴情怀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基层困扰,时刻关心百姓安危冷暖、体察百姓疾苦,主动接近群众、善于发现问题,以枝叶关情的深沉感情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忠诚践行群众路线就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做到脚步向下走、身子往下沉。调查研究要看"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既要走好"规定路线",在看重点、看典型中总结经验做法,也要走好"自由路线",在随机选择的商圈楼宇、村屯院落、居民小区中看具体的情况,让调研为决策服务。信访接待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接待群众来访作为排查矛盾、解决纠纷、化解积案的途径,让合理的诉求得到根本的解决、让质疑的声音听到诚恳的解释,让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融入基层共同回应群众所想所盼,答好服务群众的"民生卷"。
"典"亮"长路险夷"的乐观,鼓足龙腾虎跃的干劲,提升工作实绩的"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意指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作为党员干部创造工作实绩是检验党员干部履职效果的"必答题",工作实绩既要有"显绩"也要有"隐绩","显绩"必须立竿见影让群众看到变化、让组织看到担当,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执行力,更是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魄力和能力;"隐绩"必须久久为功让根基扎得更深、更实,体现的是干部稳扎稳打谋长远,不求一时之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绩观。实干就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要分清轻重缓急,讲方法、讲策略、讲战略,突出重点全面抓、突出难点侧重抓,让工作实绩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党员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上好这一辈子的必修课。
抓好理论学习,学史明理,铭记真理的味道。真理是什么味道?29岁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将墨汁当作红糖水,一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成就了一段佳话。时至今日,真理的味道依然是甜的。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书,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真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学笃行,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不断提高对党性的理解,领悟党性的真谛,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不断锻造过硬本领,坚守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学史增信,汲取信仰的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为了追求信仰、坚守信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中接受精神洗礼、提升道德境界,从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汲取营养、强筋壮骨,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灵魂深处升腾爱党报国的真挚情怀,避免党史教育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
涵养高尚品德,学史崇德,严以律己不忘本。"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提高党性的品质,厚植为民的情怀,努力做到心如明镜,上善若水。身处和平年代,少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义与利之间的抉择,以及面对风浪、矛盾和困难时的表现,都检验着理想信念和党性的成色。我们应该时常校对自己党性方向,做好始终忠于党和人民,严以律己,确保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斗争本领,学史力行,练就实干硬脊梁。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实"的态度、"干"的作风,增强斗争本领,练就实干"硬脊梁",始终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担当,甘于做复兴路上的"一粒沙",在平凡岗位书写炙热初心,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华章。
党员干部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起点上改革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了动力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忠诚、奋斗、创新的"三种情怀",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
厚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忠诚"情怀,以高度清醒、学思践悟的认识实现中国改革的效度。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初心和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党,根本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纵观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执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汲取优秀"养分",多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把握时代脉搏,保证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要全身心参与改革、投身改革,涵养"闯"的精神,坚定信念、担当有为,努力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激发改革开放"根本动力",汇集最大共识、汇聚最大动力、汇合最大能量,让改革开放奏响激扬乐章。
厚植"统筹推进、上下求索"的"奋斗"情怀,以勇往直前、敢于斗争的行动体现中国改革的速度。奋斗才能激发出更好地动力,改革开放对于奔赴实现伟大梦想道路上的中国来说,只有进行时,一定要时刻做好"冲刺"劲头。现如今,改革到了一个重要关头,唯有保持改革开放之初的冲劲、韧劲上下求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职责,从基层实际中谋变,从工作角度上谋实,汲取"千万工程""枫桥经验"等案例,勇猛精进、奋勇向前。更要面对难题敢于斗争,通过改革增加内生动力,解决发展中碰见的问题,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厚植"敢为人先、锐意攻坚"的"创新"情怀,以守正创新、主动求变的精神彰显中国改革的高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中国锐意攻坚、笃行不怠、真抓实干等的精神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更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民生改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为民服务中拿出更多新思路、新招数,努力推动各项民生工作打开新局面。
"五聚焦五用力"点燃党员教育管理"新引擎"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表示要持续做好强基固本工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员教育管理是提高党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根本性、长期性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组织要紧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以"五聚焦五用力"持续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聚焦强基固本,在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我们党从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98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从严从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党员的来源、结构、质量决定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否稳固,关乎党的执政使命能否实现;这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只有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及时纠正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使党的每个细胞都强健起来、充满活力,才能更好汇聚磅礴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从事关全局的政治高度来谋划推进党员队伍建设,而不是简单当作事务性、一般性工作来看待;突出基础性,从最基础环节、最基本工作抓起,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级党组织形成重视关心、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注重经常性,保持"抓常"力度,拿出"抓长"韧劲,做到细水长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聚焦凝心铸魂,在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上持续用力。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推动广大党员念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真经",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坚持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严格落实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等8项组织生活制度,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率先示范,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以实际行动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就近开展重温红色历史、重瞻革命圣地、重走红色之路的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广大党员满怀斗志、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