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98篇(第3/44页)
砥砺文化自信"新"力量,就是要做"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遗迹、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等表现形式。因岁月流转等"不可抗力"以及"人为破坏"等客观因素存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不得""慢不得"。我们要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理顺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辩证关系,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全员参与、踏实肯干,"实"字当头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向奔赴"。要统筹协调"整体性保护"与"局部性保护"、当下保护与长久保护、专业保护与一般保护,为文化遗产构筑有力"防护网"。在保护的征程中要注重"原真性",不断研究、协调、引入新技术,提升遗产监测、遗址修复等技术,有效利用遗产保护数字化等手段来提升工作质效,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始终"在状态"。
砥砺文化自信"新"力量,就是要做"久"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技艺需要传承,文明需要延续。保护是发展的前提,传承是文明得以延续的最佳途径。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实现遗产的"永久永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全力做好文化遗产本体解读、研究、阐释等基础性工作,协调机会通过"导师帮带""师傅传授"等形式让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化遗产背后的厚重历史、丰富内涵、感人故事去讲述、呈现出来,让国际友人、普通群众了解"有料"的"中国故事"。文化遗产的"长久"传承应思考做"结合工作",通过与各类媒介的结合,为更多人注入"文化基因",如线上展览、文创IP设计大赛等多样形式。近些年流行的《中国考古大会》等节目,让观众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愈发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坚定文化自信。
砥砺文化自信"新"力量,就是要做"活"文化遗产的利用工作。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赋予其"二次生命",也让"文明成果"得以让更多人"共享"。守正与创新是利用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在尊重传统、尊重文明、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活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活灵活现"。比如城市有机更新中对传统古建筑的"微改造、精提升",在合理保护文物古迹原址上,在允许的范围内融合"新潮元素",将文物古迹打造成"网红咖啡馆""书房"等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们在感知历史的厚重、陶冶情操中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遗产的利用要念好"活"字诀,灵活运用,让效果"神气活现"。形态各异的文明遗迹、建筑遗产等都可以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通过来到文化遗产地这个"第二课堂"学习、实践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美育教育、素质教育,赋能学生的综合素质锤炼。通过提取遗产IP,建构产品的"核心流量密码",让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感悟"新年贺词"里的浓浓人民情怀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孩子的抚养教育,到年轻人的就业成才,再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新年贺词,用心掌握民情、用情倾听民意、用力聚集民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俯下身子向下看,用心掌握民情,让真实情况"露出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情况到底如何、群众过得好不好,只有身入基层、融入群众,亲自去转转、亲身去看看、亲耳去听听,才能深知群众冷暖、掌握"第一手资料",让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流露出来。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农户家中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研,让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浮出水面",列出"问题清单",通过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群众反映、谈心谈话、细心观察等形式,与群众"身挨身坐、面对面问、心贴心聊",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制定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群众认可的举措。
迈开脚步向下走,用情倾听民意,让困难诉求"说出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主席连续十一年的新年贺词中"人民"一词出现高达近百次,始终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广大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身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多与群众敞开心扉交流,多听群众内心真实声音,了解群众的真实现状,从"土专家""田博士"的好经验、好方法中源源不断地获取"锦囊妙计",找寻破解发展难题的好办法和新举措。面对群众的质问、指责,要做到毫无怨言,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家的大事,把群众当作自家的"亲戚"热情接待,以诚信、热心、真情和群众交朋友,以真抓实干化解群众的"怨声""骂声",把群众满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最终赢得群众的掌声和笑声。
放下架子向下沉,用力聚焦民智,让幸福指数"提上来"。群众在哪里,我们工作的聚焦点就要在哪里,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工作的现场就应该在什么地方,深入基层、身在现场,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需求"为目标,把办公室设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让群众少跑腿、让干部多入户,拉近干群距离、提高办事效率,对于关系群众利益又久拖未解决的问题,要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所愿,切实把群众拥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感悟历年新年贺词中的"精神密码"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4年新年贺词。新一年的贺词里,既有着"怎么看""怎么干"的鲜明答案,更蕴含着习近平主席的"深情告白"。自2013年岁末起,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总是同亿万人民如约相守在每一个新年钟声将要响起的夜晚。一年又一年,一篇又一篇,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朴实而真切、大气而温情,"成就""梦想""人民""奋斗""团结"一直是常常提及的关键词,这些话语暖心提气、振奋人心。让我们今天再次重读历年新年贺词,感悟深藏其中的"精神密码",紧紧追随党的脚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感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反贫困、建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胜利。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是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紧紧把牢"党的领导"这根定海神针,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的合格党员。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厚植"心怀家国、躬身为民"的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一词,在十一年"新年贺词"中出现了近百次。从2014年新年贺词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5年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到2022年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再到2024年的"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从年头到岁尾,从边陲小镇到贫困山村,习近平同志最牵挂的就是人民,最惦记的始终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的一年中,我们更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不断把"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读懂"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些新年贺词中铿锵有力的话语,充分彰显了实干奋斗,就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长河巨浪,英雄辈出。从焦裕禄、谷文昌到廖俊波、黄文秀,再到艾爱国、吴惠芳,同样在这些榜样的"成长故事"中,也无不闪耀着实干奋斗的光芒。"幸福靠奋斗,兴邦靠实干。"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必然会面对更多的"娄山关""腊子口",特别需要我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要发扬"自找吃苦"和"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精神,持续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主动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艰苦复杂地区、关键吃劲岗位上历练,多啃一啃"硬骨头"、多接一接"烫山芋",锤炼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铁肩膀、真本事,不断在火热实践中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要鼓足"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干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感悟新年贺词中"把这些事办好"的殷切期待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新年贺词,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殷殷期盼,催人奋进。谆谆嘱托,饱含深情。选调生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要感悟新年贺词中"把这些事办好"的殷切期待,把急事、难事、小事办好,扎根基层,心系百姓,以实际行动响应伟大号召、回应群众期待,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华章。
把急事办好,砥砺"风雨多经志弥坚"的政治品格。这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洗礼。超强台风"杜苏芮"、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辽流域严重汛情、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一些生产安全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面对严峻形势,各级党组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冲锋在前,让党旗在基层、在一线、在狂风暴雨中高高飘扬,汇聚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磅礴力量。从子弟兵挺进"孤岛"运送物资到通信兵翻山越岭架起"生命线";从K1178次列车上的临时党支部到坚守在堤坝上的"排险者";从团结村里的"团结小分队"到奋战在救援一线的积石山消防救援大队......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面对基层的急难险重任务,广大选调生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主动做"热锅上的蚂蚁"、主动接"烫手的山芋",培养"急中生智"的本领,在抗洪抢险、防汛抗旱、突发事件等战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努力把自己锻炼成疾风劲草、烈火真金。
把难事办好,弘扬"历尽天华成此景"的创新精神。这一年,我们看到了美丽风景。相较西方国家,中国科技创新起步较晚,但如今,中国人创新的脚步越走越远。在太空,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在高空,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在海上,中国集齐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在陆上,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国投产......国之重器频频涌现,建设者们奋力攀登,创新发展活力奔涌,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在创新这个"牛鼻子"的牵引下,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步伐同样在不断加快。在云南保山新寨村,5G信号覆盖高山咖啡田,村民不仅把直播间开到了山上,更通过数字化种植提升了咖啡豆品质。在浙江安吉余村,村民们开启了100%全域绿电的生活,创建了全国首个全要素"零碳乡村",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曾是全县"有名"的污染严重村。如今的中国,目光所至、皆是创造;目光所及、皆是风景。生逢盛世,广大选调生要积极向先进地区"取经""问道",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刻体悟其中蕴含的理念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锚定"三农"重点任务,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一次次的躬身调研中将创新理论转化为本地区的现实发展路径,让"创新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绽放。
把小事办好,守护"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小小确幸"。这一年,我们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建成2973个,6000万居民享受便利;126种新药进入医保,谈判成功药品平均降价61.7%;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生活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开启试点,"小社区"将能更好对接"大需求"......政府围着群众转,办成了一批老百姓可感可及的实事,稳稳地守护着民生"小确幸"。李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曾说:"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广大选调生在村任职期间,每天一打开门就要面对各种问题,要回应乡亲们的各种疑问和诉求,尤其需要厚植民本情怀,小事不"小看",易事认真办。在诸如医保催缴、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日常工作中,要让大家感到心情愉悦,感到踏实放心,以办好小事的"小切口",提升基层治理的"大效能",不断提高乡亲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回眸"铿锵步伐"汲取"奋进力量"
风雨兼程又一年,凝心聚力再出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4年新年贺词,既回顾了2023年党和人民迈出的步伐、取得的收获,又指引了2024年党和人民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
新年贺词纸短情长、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新年贺词",认真回眸2023年党和人民"很坚实""有力量""见神采"等铿锵步伐,感悟总书记的深厚情感和殷切期盼,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奋进新征程、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蓄势赋能、笃行不怠。
回眸"很坚实"的步伐,汲取"一以贯之、对党忠诚"的奋进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回顾2023年的丰功伟绩,无论是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还是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腾飞崛起的伟大实践。新的一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养,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一步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以贯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