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98篇(第22/44页)
一撇左一捺右,我们要紧紧依靠,增添"敢于斗争、动真碰硬"的求真之味,让检视整改"辣味足"。廉洁自律犹如一道论述题,需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切实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政绩观出现偏差与廉洁自律防线松动息息相关。要心有所畏,管住心,自觉对照党规党纪进行"体检",避免前脚进入仕途、后脚迈入歧途,确保抓好前端,心有所畏不逾纪。要言有所戒、管住嘴,高度重视慎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保密形势,落实保密要求,坚决不能向管理服务对象、家人、朋友提及涉密内容,严防文件、会议等泄密。要行有所止,管住脚,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查缺补漏,涵养一心为公、一身正气,努力成为对党忠诚、一尘不染的人民公仆。作为人民的公仆要拿出"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仔细对照"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六个方面抓整改,聚焦聚力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找问题、谋思路、抓落地,努力把检视整改真抓实干抓在手,真正做到"学、干、改"相结合,推动检视整改一抓到底改到位。
全面从严治党需拉满"严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拉满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值"强化正风肃纪。
做到"真管真严",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拉满严的基调。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执政,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真管真严"夯实严的基础,拉满严的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的态度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用好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多谈话提醒、多函询诫勉,通过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治未病、治小病,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遵守党章党纪,建立健全从严治党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硬约束"加码"严监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自觉做政治上的老实人、明白人。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真管真严"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拉满严的基调,永葆对党忠诚。
做到"敢管敢严",坚决把勇气和担当亮在明处,拉满严的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2024年开局首个工作日就"打虎"的消息更释放了从严治党越来越严、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执法部门要以"敢管敢严"的勇气和担当,真正拉满严的措施,让腐败无处遁形。要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铁纪"长牙"、发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重而放任。要以浑身是胆、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的勇气和决心勇担历史重任,做到"敢管敢严",真正形成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做到"长管长严",持续把恒心和定力贯穿始终,拉满严的氛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同理,转变党风政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也是一项"持久战",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把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确保党永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要以"长管长严"的恒心和定力,贯穿党的伟大事业全过程,拉满严的氛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廉政思想"的宣传,引领廉洁文化建设,通过观看《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等警示教育片,持续拉满严的氛围,让党员干部看到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恒心和定力;更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走群众路线,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再有提升。
鞋底掉落的"黑渣"将化作撒在青年心里的光
2023年12月10日,像往常一样,我吃完晚饭拿出手机刷短视频,一个仅20秒的节目片段瞬间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还是抑制不住我内心的激动。那是中央电视台《开讲啦》12月9日那期节目中的一个片段,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撒贝宁发现,地板上不断出现黑渣,原来,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王志珍院士自嘲"出了洋相",听到王院士尴尬的语气,看到她局促不安的表情,我仿佛做错了事一样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相信那地板上的黑渣将化作撒在中国青年心里的光,青年干部应循着"榜样"之光,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学习榜样"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争做新时代开拓者。王志珍院士在节目中分享说,上世纪70年代,由于设备匮乏,对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保存都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一天中午,"土办法"制作的冷冻干燥仪突然爆炸,碎玻璃布满整个房间,碰巧不在实验室的她侥幸逃过一劫。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王志珍院士感慨颇深,令她更为珍惜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在如今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王院士探索精神,牢记党员身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开拓进取,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
学习榜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斗志,争做新时代奋进者。在此前接受中央电视台《吾家吾国》专访时,王志珍曾说,基础研究的突破创新,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加艰难。但是这些造福人类、听起来足以让人心潮澎湃的可能性,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也或许遥遥无期,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魅力。踏上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层出不穷,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不惧艰难、笃行拼搏的奋斗品质,敢于勇挑大梁、勇扛重担,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争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学习榜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争做新时代奉献者。如今,81岁的她依然坚持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王志珍用这句最踏实最朴素的话语,讲述着她奋斗一生的科研事业。学习榜样,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像王志珍院士那般"无我"的奉献意识,多讲一份付出,少求一份回报,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把"奉献"二字贯穿始终。工作中,我们要主动向下扎根,要时刻保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政治清醒,敞开心扉与群众拉家常、话发展、谋幸福,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幸福,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多做贡献、多干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写给榜样的"三行情书"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8》专题节目。节目中邀请到的6名党员和1个村党委,仿若一道道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实际行动擦亮榜样的精神底色。心中满敬佩,笔下书真情。以"三行情书",表达学习之心、钦佩之情。
写给钱七虎:
为国铸盾,
六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科研一线,
为我国防护工程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
这便是钱七虎,既是国防工程领域的专家,又是为战育人的名师。不仅始终牢记初心、紧盯战场,真正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家国之中,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用奋战一线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初心、诠释许党报国,还始终甘为人梯、为战育人,可以说不光做好了自己,更带强了团队,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祖国防护工程事业增光添彩。
写给刘玲琍:
三尺讲台,
潜心特殊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放飞梦想。
如果问什么是刘玲琍的选择,那便是投身特殊教育事业。"32年""80多名学生""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这些背后,都凝结着她一如既往的努力,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照顾每一名学生,宁可自己声音沙哑,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气流变化。不断探索更加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真正播种希望、放飞梦想。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弘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写给唐菊兴:
地质报国,
投身于矿勘探事业,
倾心尽力培养接班人。
在西藏的找矿事业一线,总有唐菊兴主持参与勘查评价的身影,所提交的金属资源量铜,是之前我国最大铜矿资源量的近四倍,背后的功夫不言而喻。一路走来,从一个个西藏铜资源基地的开发建设,到所解决的数百名当地藏族同胞的就业问题,再到言传身教"传帮带"后所带出的后备人才。"奋战高远寻矿报国"是他的缩影,也是他所传递的榜样力量。
写给吴惠芳:
初心不改,
携手绘就"农村现代画",
在乡村振兴一线闪闪发光。
从部队回到家乡的那一天起,一颗属于乡村振兴的种子就已经在吴惠芳心中埋下,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选择了建设家乡永联村,带领永联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无论是经济合作社建设的系统谋划,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或是"四治融合"的治理模式,都与带头人的苦干实干、笃行不怠是分不开的。向榜样致敬,就是要如他一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民之所想、愁民之所愁,办好人民的事。
写给李桂科:
守医者仁心,
专注于麻风患者治疗,
治病治心更治贫。
在云南省洱源县,有这样一位医生,从24岁起,在见到本地麻风患者糟糕的近况后,便毅然决然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就这样,探索研究麻风病,率先开展麻风足底溃疡家庭治疗手术,通过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帮助深受麻风病困扰的村落摘掉"麻风村"的帽子。他不仅治病,还注重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治疗,安抚情绪,帮助重拾信心。
写给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党建引领,
办好每一件群众有感的小事,
让居民生活像花儿一样。
20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她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的20年,把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贯彻到底,真正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小组落在楼栋里"。几乎每天都主动到群众身边去,积极问询群众的急难愁盼,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心中所想所急,倾力协调办好群众的事。在此基础上,还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做了一系列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向榜样学习,就是要如她一般热爱工作、热爱人民,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
写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
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共同富裕,
让"浙东红村"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个集体地处"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殷切期望。就这样,随着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大势,抓住了机遇,走上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村容村貌更好了,百姓生活也富起来了,为我们打了一个好样板。
学习榜样故事解锁"民"字密码
近期,《榜样8》专题节目热播,引发观众热烈反响,掀起学习热潮。节目通过先进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生动重现了6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及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先进事迹,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故事,汲取砥砺前行、奋发前行、无悔前行的力量,变感动为行动,解锁"利民、爱民、为民"的"民"字密码,把榜样力量变为书写"时代华章"的强大动力。
学习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忠诚精神,解锁科研报国、始终如一的利民密码。1960年,钱七虎被选派到苏联深造学习研究孔口防护。"防护工程中的人和设备都需要孔口提供空气,但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会通过孔口对人和设备造成伤害,所以孔口要防护好。"在苏联,此类相关实验研究所属于绝密,钱七虎进不去,只能被迫修改研究方向。"核心的科技,特别是国防科技,包括防护工程,你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只能靠自己。"钱七虎为了国家安全,瞄准"卡脖子"工程,攻坚克难,破解关键技术难题,为国铸盾,打破了"有国无防"的落后状况。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的忠诚精神,主动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中,在无私无畏、坚韧顽强、无怨无悔中释放能量,踔厉奋发、挺膺担当、不懈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学习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的奉献精神,解锁躬耕教坛、甘为人梯的为民密码。1991年,刘玲琍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为破解聋哑学生的语言学习难题,她坚持以身试教,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多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跟班学习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实现人生理想。万里鹏程抒壮志,一心向党献青春,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新时代的建设使命,心系"家国事"、肩扛"强国责",主动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了解群众"难言之隐",辨析群众"话外之音",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好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尽己所能,应民所盼,在甘于奉献、砥砺进取中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
学习治心治病治贫的大爱精神,解锁医者仁心、行医无类的爱民密码。1981年4月,李桂科入职洱源县卫生防疫站,当时的山石屏村,被一条黑漶江与外界隔绝,人员外出和物资运输只能靠渡船,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击退李桂科,他把麻风防治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麻风院当作自己的家,把麻风病康复者及家属当作自己的亲人。为帮助麻风病患者治愈心灵,他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解决群众贫困问题,他带领村民在黑漶江上架起"连心桥"、修建蓄水池、发展核桃,养猪、养牛等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42年的坚守,李桂科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建成了黑漶江边一座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美丽家园,将人人惧怕的"麻风村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榜样李桂科治心治病治贫的大爱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牢记在心"的使命感,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在乡村振兴、文化教育、社会福祉中不懈奋斗,为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安居乐业的民生福祉无悔奉献,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