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42篇(第13/31页)
赓续"人人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增强"同舟共济克时艰"的家国情怀。每一次慰问灾区群众,总书记都会给受灾群众加油鼓励,传递精神力量。"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此次"京冀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妙峰山民族学校的操场上亲切慰问因公牺牲烈士家属等时表示,多名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中牺牲,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时刻挂念救灾英雄的"温暖瞬间"中赓续民族精神,大力宣传英勇事迹,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在工作实际中扎实扛起政治责任,全面对标对表,狠抓落实落地,在大灾大考面前敢挑重担、敢做难事,彰显党员干部敢为人先的奋斗底色。
枫桥经验:感悟六十载的"变"与"不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熠熠生辉。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在60年来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我们要感悟其中的"变"与"不变",让"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由"社会管理"变为"社会治理",变的是治理理念,不变的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历了由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两次历史转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走出了符合实际又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道路,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统筹领导,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枫桥经验"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福建明溪的"侨乡枫桥"、四川成都的"信托制"解纷工作法、辽宁沈阳的"三零"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加凸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新时代继承好"枫桥经验",要保证其"党领民治"的核心内涵不能变,让"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在新时代日益丰茂、更具活力!
由"一元治理"变为"多元共治",变的是治理主体,不变的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枫桥经验"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在治理主体上从原先的依靠群众"一元治理"转向全社会"多元共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更加新颖、稳定、完整和系统化的姿态介入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但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以人为本是贯穿"枫桥经验"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鲜明主题,人本思想是"枫桥经验"的核心思想,也是"枫桥经验"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多从群众期盼的地方入手、从群众的问题困难入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件件上心,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逐一落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枫桥经验"始终扎根群众、永葆生机!
由"群众自治"变为"多治融合",变的是治理方式,不变的是始终坚守群众路线。"群众说理"是"枫桥经验"的鲜明做法,其中包含的群众性自治和德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在基层的基本形式,是避免"村务行政化、干部说了算、群众靠边站"最有效的做法。进入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心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治理方式,以自治"消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心治"治人治心"、以智治"提质增效"。综合施策让社会治理从"唱独角戏"走向"社会协同",从"打情感牌"走向"情法融合"。纵然治理方式千变万化,但其中蕴含的"群众路线"这一主线红线却从未变过,也是"枫桥经验"六十年发展历程中始终不变的精髓。在推进"五治融合"的今天,要不断创新群众工作路径和方法,畅通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治理途径和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力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实践主体作用,真正成为矛盾化解和基层自治的"主人翁"和主力军,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共同推动中国式基层治理走向现代化。
解锁"枫桥经验"的"善治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广大党员干部要解锁"枫桥经验"的"善治密码",汲取经验、启迪智慧,不断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治理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60年来,"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活力,关键就在于党组织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了,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了。实践充分证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强化党建引领。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强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全面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把社区、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力量有效整合起来,打通基层治理的每一个"神经末梢",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治理温度。60年历久弥新,60年闪耀光芒。"枫桥经验"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其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初心始终不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便民化服务,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采取"积分制"奖励、选聘楼组长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纷争。要用好"屋场恳谈""围炉夜话"等载体,创新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使群众成为矛盾化解和基层自治的主力军。
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治理效能。从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霞浦"海上评理";从舟山的海上"枫桥经验",到河南新乡"老娘舅"的"5+5"矛盾调解工作法......"枫桥经验"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之治"的一张重要名片。要不断提升把握利用各种创新技术的能力水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手段,加强各类风险隐患动态监测、研判分析,提升社会矛盾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闭环处置能力,增强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要不断革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创新干群沟通渠道,实现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零距离",变以往线下被动应对问题,为"线上+线下"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绘就人民满意的幸福画卷。
立足"三心"悟透习近平总书记京冀之行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11月10日,适逢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深入饮水枢纽、学校、社区和农田等进行考察,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这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京冀受灾地区的挂念。
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人心"。"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受灾群众,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北方冬季来得早、时间长,受灾群众如何温暖过冬?受灾学生是否都能按时开学返校?水毁设施是否修复完毕......一件件、一项项、一桩桩都事关民生保障、民心汇聚、大局稳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统筹好应急处突和长远规划,把功夫下在平时,盯紧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进度,迎难而上、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狠抓落实,协调发动社会力量,落实好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秋耕秋种、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现实问题,确保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城乡环境实现质的提升,切实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大力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重树"信心"。行程万里,民族精神的赓续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面对历史罕见的洪灾,"迷彩绿""火焰蓝""救援红"......用血肉筑起了永远冲不毁的"堤坝"。一个民族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这种精神有着平凡人以凡人之躯挺身而出的伟大,也有着躬身岗位、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向前行的追求,更有着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情怀。抗洪救灾的伟大实践就像一部特殊的"精神探测仪",测出了中华民族蕴藏的大真大善大美。光阴流转,精神不朽。广大党员要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从抗洪救灾精神等民族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涵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保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决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阻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坚定"决心"。灾后重建的力量源泉、源头活水在人民群众中。离开刁窝镇万全庄村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加快恢复重建、推进乡村振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奋发图强,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强大动力。要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昂扬的斗志去攻坚克难,汇聚起与时代同频、和家国共进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华章。
灾后恢复重建当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天气越来越冷,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会变。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灾后重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时放心不下"是国之大者,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忧患意识长留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能否组织好、开展好,关乎党心民心、政风民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主题教育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深度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把该想的问题都想到,把能做的工作都做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恢复重建、推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政治优势,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时时放心不下"是民之本者,当坚持念民之忧、行民之盼,把安危冷暖记在心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亲自前往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强调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以"四下基层"为抓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干什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纾解民困,用实绩赢得民心。同时,坚定"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事业情怀,把吃、喝、住、行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小事"解决好,不断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时时放心不下"是责之重者,当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责任担当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复杂繁巨,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抓好灾后恢复重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决策处置能力,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绷紧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要坚持把真抓实干刻印于心、落实于行,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处置预案和物资储备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京冀足迹中读懂"时时放心不下"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当认真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之道,用自己"时时放心不下"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让组织"事事放得下心",为谱写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于"时时放心不下"中彰显"人民情怀",筑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初心使命,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感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也不行。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老百姓的利放在首位,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感为民造福。秉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勇毅笃行的实干精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于"时时放心不下"中永葆"家国情怀",奉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人生信条,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为民服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抗洪抢险救灾斗争中,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挺身而出、向险前行,国有企业职工闻"汛"而动、紧急驰援,社会各界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奉献爱心,书写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要涵养家国情怀,怀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百姓之心为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把职责担当扛在肩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