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45/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68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23分钟。

推动"三治融合",变"笼统办"为"分工做"激活"治理春水",续写"情"与"理"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故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难题不期而至,时时刻刻考验着基层干部这个"解题人"的智慧和担当。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要想续写"枫桥故事",就要具备"三治融合"的执行力,引导群众设立村民议事会,通过定期召开现场议事协商会的形式,共同商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建法制宣讲队,宣讲国家法律法规,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积极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要在坚持自治的基础上,强化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构建三种治理方式融合贯通的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让很多矛盾、问题迎刃而解,推动基层治理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成效。

"一带一路":回首金色十年共赴美好新程!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主题,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一带一路"架起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把准时代脉搏、勇担历史重担,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携手共赴美好新程。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将持续增添强劲合作动力,共赴世界经济的星辰大海。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亚太经济圈与欧洲发达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则将东南亚、东非、北非甚至欧洲地区联系在一起。十年来,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加成熟、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持续增多......"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测算表明,到2030年,"一带一路"建设每年将为全球GDP贡献超过1.3%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将使76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受各国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是中国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合作的国际平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将持续推进"八项行动",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世界开放型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共享时代机遇,走出世界经济的困境,共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如汹涌波涛,滚滚向前、永不停歇。

聚焦发展,超出发展,"一带一路"将不断畅通国际交流渠道,共赴人类文明的诗和远方。十年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从历史维度来看,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的友好之路,推动了世界"文化百花园"姹紫嫣红。从现实维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通"的不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联通",更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软联通",不仅要寻求合作共赢的经济指数,更需超越物质层面,实现文明的腾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丝路精神历久弥新,要充分发挥出时代价值,中国将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和而不同""与邻为善",不断构建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支持民间交往,共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不是独奏,而是合唱,"一带一路"将继续探索民主治理模式,共赴全球发展的未央时光。"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前进潮流,突出平等共治,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模式,"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国际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将继续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互学互鉴"的国际交往之路,不断为解决世界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未来。"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将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倡导多方主义、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共克时艰、共创未来,携手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和平安宁,不断提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不懈努力,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光明未来!

致敬时代楷模:接续"山海情"念好"山海经"

近日,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远赴他乡救治患者,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从"输血式"援助到可持续"造血式"援助,填补当地医院技术空白;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用高尚的医德传递情谊,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故事"。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他们"有召必至""为民践履""救死扶伤"的"忠诚之心""奋斗之志""实干之情",接续这份"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念好"山海经"。

"青"山不移、有"召"必至,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之心,勇攀理想信念之"山"。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对外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从此开创了我国援外医疗的历史。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跨越60年的沧桑岁月,中国援外医疗队已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如今,我国援外医疗队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艰苦环境阻挡不了他们救治病患的脚步,简陋条件摧残不了他们治病救人的意志。他们"风雨兼程""踔厉奋发",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意志在夜空中散发温暖人心的"璀璨星辉"。广大基层干部要汲取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以"一片丹心永向党"的坚定信仰,涵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深耕基层"责任田",勇于到复杂严峻的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以"一山接连一山找""一户紧挨一户访"的精神将"根脉"厚植于基层,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行"则将至、为"民"践履,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之志,敢蹈服务人民之"海"。"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60年来,我国向遍布全球的7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2.8万人次的医疗队员,诊治患者2.9亿人次,为无数在病痛中迷茫的人们带去希望,将"鞠躬尽瘁、不求回报"的形象定格于人民心中。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国的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时指出,"你们在中非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用心服务当地民众,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广大基层干部要致敬"时代楷模"这种六十载执着奉献的服务精神,要在心头将人民"置顶",将"服务人民"作为提升能力的"源头活水",深入践行"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信仰,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情怀,挽起袖子、挑起担子,做到人民在何处,心就在何处、目光就锁定在何处,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头巷尾",近距离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默默耕耘基层沃土,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我"将无我、不"负"重托,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实干之情,念好干事创业之"经"。"夫岂不怀,高山仰止。"党和祖国的重托照亮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前行的"山海征途",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踏上崭新的"远征",广大基层干部要牢记"历其艰辛、成其伟大"的道理,主动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勇于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以实干担当彰显忠诚于党的决心、以无私奉献展现服务人民的赤诚,以"我将无我"的状态勇毅前行,在乡村振兴的"百舸争流"中"乘风破浪"、在时代发展的"千帆竞发"中"一往无前",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引领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透视"蝶变浙江"写实乡村振兴"三色日志"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蝶变"后的之江大地,一幅崭新的"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眼下,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从"蓝图"进入"施工"阶段,如何为乡村"造景、赋能、添彩",是摆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透过"蝶变浙江"解锁乡村振兴之"道",写实新时代乡村振兴"三色日志",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希望田园",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赋能添彩。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乡村强",坚持"党建为魂",写实"头雁领航群雁飞"的"红色日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美化环境、盘活资源、创新机制入手,让农村地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广大基层党组织要把组织振兴作为先导工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将返乡大学生、创业乡贤、能工巧匠、种田能手等发展为党员,不断壮大村级党组织队伍,以更好发挥"领头雁"作用。同时,要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写实基层党建文章,并通过"云课堂""田间宣讲""院坝课"等方式延伸基层党建触角,真正把基层干部群众团结起来,下好上下"一盘棋",形成"头雁领航、强雁护航、群雁齐追"的浓厚干事氛围。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坚持"产业为基",写实"百业兴旺笑开颜"的"金色日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千万工程"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足"绣花功夫",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实现了"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鼓足了农民群众腰包,值得大力学习借鉴。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人民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开动脑筋想对策,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垂钓、果园采摘、非遗产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并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增值链"三链并进"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坚持"生态为要",写实"点绿成金向未来"的"绿色日志"。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湖州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它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乡村蝶变"的新空间。"千万工程"二十年,是浙江重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二十年,让浙江乡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向"净、绿、美"转变。基层党员干部要细悟"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统一起来,在产业谋划、人居环境美化、农村垃圾分类、水土保护及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下足实功夫,推动"点绿生金",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美底色,让美丽的田园沃野成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驻村干部争与"时代楷模"同频

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引起热烈反响。品读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畏艰苦、救死扶伤楷模故事,不禁让我联想到党员干部的驻村之行。

援外与驻村,一"外"一"内",一远一进,一救死扶伤,一强村富民,虽任务目标不尽相同,但为人之心息息相通。驻村干部要从"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中感悟坚守恒心、传道决心、舍己真心,汲取利民、助民、为民的笃行之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争与"时代楷模"同频。

保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定力恒心,在无畏坚守中争与"时代楷模"同频。1963年以来"累计向76个国家派遣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60个春秋的不变坚守,2万多个日夜的远途奔赴,无疆大爱的背后,既是中国援外医疗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做出重大决定的坚决拥护,更是每一名医疗队员不辞跋涉劳苦、不畏条件艰辛,只盼技得所用、救死扶伤的坚强定力恒心。作之不止,乃成君子。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驻村干部更是千挑万选的实干精英,要深悟"时代楷模"的忠诚频率,坚决拥护党中央决策部署,无畏"兴村"之路上的难题困境,充分发挥协调性强、思路开阔、担当实干的"专业"优势,从乡村发展需求和地域特色出发,千方百计帮助乡村"上项目、引资金、跑销路、解难题";要深悟"时代楷模"的恒定频率,保持"'干'不成名誓不还"的创业恒心,无畏富民之路上的条件艰辛,与群众同吃同住,更要与群众感同身受,不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娇"干部,也不做"见苦就退、半途而废"的"弱"干部,要始终坚持不懈,在强村富民之路上"吹尽狂沙",争得乡村振兴"真金"。

下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授业解惑决心,在传道助民中争与"时代楷模"同频。援建医疗卫生设施场所、帮助开展公共卫生培训、传授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中国援外医疗队呕心沥血付出的不只是治病救人的"妙手",还有医术传承的"仁心",他们以言传身教把医疗的种子深埋在异国他乡的土地里,用汗水浇灌、用技术培育,从"输血"到"造血",从"救人"到"育人",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医生",留下了无数"带不走的医疗队"。驻村干部也当如此,要明白给钱给物的"授人以鱼"式帮扶,不过是临时"解渴"、扬汤止沸,既不管根本,也不利长远,只有留下破题妙法和致富之道"授人以渔",才是帮助重点村走出困境的根本良策。要在传道授业中与"时代楷模"同频,以致富思路、科学方法和试点实践言传身教,努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土企业家,循序渐进带领全体村民兴产共富,同时鼓励群众主动学技术、提文化、增才干、育品德,为乡村育才留才,点亮长久兴盛的"星火";要在解惑助民中与"时代楷模"同频,对村民疑惑的问题不能"一问三不知"敷衍了事,更不能"自视甚高"敝帚自珍,要常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希冀,自身掌握的知识、熟悉的技能、了解的渠道、明白的道理要耐心细致地传授下去,甘做群众的老师,也要能拜群众为师,相互探讨、交流并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盛景",为基层留下"带不走的工作队"。

掏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奉献真心,在舍己为民中争与"时代楷模"同频。60年跨越山海的使命之行,60年赓续接力的救死扶伤,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次又一次拜别父母、辞别子女、离乡远行,只为挽救一个个珍而重之的鲜活生命,因此即使舍小家、历万苦,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也甘之如饴,所以有超过2000人次荣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也有50余名队员牺牲在异国他乡。所系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虽九死犹未悔。驻村干部也要有扎根基层、献身基层的精神气节。要调准真心奉献的"时代楷模"频率,不在基层工作中"耍花枪"搞"精致务虚",也不在帮扶工作中"耗时间""拖日子",要真正走下"泥土地"帮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多动脑、多跑腿"帮助乡村兴产业、兴文化、兴人才,另一方面"多协调、多用功"助力乡村强组织、护生态、创未来,一颗真心沉下去、扑下去;要调准舍己为民的"时代楷模"频率,始终将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之后,不抱怨、不畏难,不谋私利、不求特权,有困难先上、有责任先担,把为民行动逐步落实在惠民助民利民的小事实事之中,感悟"时代楷模"的无私大爱,以舍己为民的奉献真心,擘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时代美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