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23/58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各级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扛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认真执好理论先行、制度护航、治理同频"三笔",为绘就美丽中国蓝天、碧水、青山生态文明"实景图"而不懈奋斗。
执好"理论先行"之笔,绘就生态文明"实景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部署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获得新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民心,美丽中国为世人展现出了一幅幅靓丽生态文明新画卷,乡村振兴路上的"林下"经济模式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这充分彰显了"理论先行"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执好"理论先行"之笔,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悟其主要内容、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为绘就美丽中国蓝天、碧水、青山生态文明"实景图"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执好"制度护航"之笔,绘就生态文明"实景图"。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愈发明显,法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的靓丽底色,一部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出台,一项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修缮,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向纵深。大到长江、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小到身边的乌江流域、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充分凸显了"制度护航"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执好"制度护航"之笔,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扎实织牢织密法治"防护网",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处罚和打击,为绘就美丽中国蓝天、碧水、青山生态文明"实景图"做到动真碰硬、敢于亮剑。
执好"治理同频"之笔,绘就生态文明"实景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治理成效不断突显,相关企业在国家的号召引导下,积极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天空变得更蓝了;湖泊河流在相关部门的治理和沿岸群众的共同守护下,河水变得更清了;大西北沙漠戈壁在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充分突显了"治理同频"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执好"治理同频"之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上形成合力,宣传引导企业主体主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为绘就美丽中国蓝天、碧水、青山生态文明"实景图"做到齐抓共管、共同发力。
致敬时代英雄汲取榜样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灵魂的国家更不能没有榜样。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热播。林占熺、吴天一、孙家栋等一个个先进典型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广大党员干部要致敬时代英雄,汲取榜样力量,发扬"孜孜吃吃以成之"的不懈精神,锤炼"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意志,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致敬"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汲取"寸草向春晖"的担当力量。"移民扶贫情意浓,闽宁合作暖人心,双孢蘑菇致富快,多亏福建扶贫队。"这首由宁夏老百姓自发改编的山歌里唱的种蘑菇的扶贫专家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1997年,林占熺院士带领党员组建闽宁菌草扶贫工作队,20年如一日的奔赴在宁夏的各个县市区,使一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他勇挑重担,投身西部大开发,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成功实现"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解决菌业生产的"菌林矛盾"。林占熺院士说,科学技术为什么人,为穷人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这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榜样林占熺院士学习,面对困难挑战不退缩,面对急难愁盼不推诿,像菌草一样不惧恶劣环境,冲破贫瘠、沙化、盐碱的土地,挺立奋斗姿态,用努力和汗水培育出美味的"食用菌"。
致敬"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不懈奋斗,汲取"医者仁心照昆仑"的奉献力量。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为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吴天一院士制定出一系列劳动保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世界医学奇迹。在调研收集数据期间,吴天一院士发生过多次车祸,装有心脏起搏器,骨头上至今装有十几厘米的钢板,他说,对于事业来说这是必要的,没有牺牲哪有收获。他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吴天一院士学习,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的奋斗目标,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准则、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用实际行动兑现"我将无我"的誓言。
致敬"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的无私奉献,汲取"一辈子也不会觉得累"的热爱力量。孙家栋院士说,"航天是我的兴趣爱好,一辈子也不会觉得累。干航天,最重要的就是热爱。没有热爱,奋斗、奉献、创新这些都谈不上。"孙家栋院士一生都扎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沃土中,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奋斗与民族振兴、个人选择与党的号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有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院士的质朴事业观,从"一无所有选卫星",到"老骥伏枥布北斗",再到"耄耋之年深空探测九天揽月",国家的需要永远是孙家栋院士前行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孙家栋院士学习,主动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永葆奋斗追求精神、时刻保持奋斗状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万丈豪情攻坚克难,以"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奋斗之姿强势出击,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致敬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看齐,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汲取榜样力量,把对"榜样"的崇高敬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在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孙家栋:古稀长者志凌云遥向苍穹寄深情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一经播出,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三集聚焦"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讲述孙家栋50年来倾注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广大党员干部当撷取"卫星之父"孙家栋的"星辉",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戴好"忠诚之冠""担当之冠""实干之冠",精绘一幅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干部"自画像"。
撷取"爱国星辉",映照"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赤胆忠心",正党员干部"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之冠"。宇宙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探索宇宙奥秘,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铿锵有力的誓言,也是他一生坚守的承诺。1950年,因为国家需要,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招入空军;1958年,因为国家需要,孙家栋投身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制;1967年,因为国家需要,孙家栋领命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从导弹到卫星,从嫦娥到北斗,国家的需要永远是孙家栋前行的方向。从壮年到暮年,他孜孜以求、无怨无悔。作为党员干部,要像孙家栋那样砥砺爱国心和报国志,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扛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让"小我"与"大我"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撷取"奋斗星辉",映照"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态度",正党员干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之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孙家栋院士秉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谨态度创造了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的"中国奇迹"。他凭借精益求精的"航天工匠"精神将永不止步的"中国航天"精神镌刻入"苍穹寰宇"。1974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在卫星升空失败后的三天三夜里,孙家栋和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秉持这样的工作态度,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终于腾空而起。如今,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前方的征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充满"惊涛骇浪"。面对新的长征,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毅披荆斩棘,以舍我其谁的"铁肩膀"扛起"千钧担"。
撷取"自强星辉",映照"放开手脚、大胆工作"的"创新精神",正党员干部"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实干之冠"。"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孙家栋院士一生信仰"自主创新"。从研制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主持绕月探测重大工程,孙家栋创新思路和方法,带着队伍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难题,鼓励一大批青年人才"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抱朴守拙、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勇闯难关,根治"疑难杂症"、攻克"技术难题",要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思维定式,;不断自力更生、破解路径依赖,以实干赴使命、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在"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中开辟崭新事业。
选调生:追寻"江西足迹"书写"选调答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江西,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奋进中的江西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江西儿女,我深感荣幸;作为江西选调生,更明白使命在肩。广大选调生要紧紧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西足迹",把初心落在行动中、把责任扛在肩膀上,写好"选调答卷"。
追寻"江西足迹",感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诚初心,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选调答卷。江西,一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红色热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作为选调生,要从总书记的红色"江西足迹"中汲取精神滋养,把"忠诚"刻印在"眉宇间"、烙印在"心坎里",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赤诚衷心,在选调路上永葆"中国红"。
追寻"江西足迹",感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书写"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选调答卷。江西是革命老区,对老区的发展建设、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思虑长远。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总书记一间一间屋子察看、细心询问。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大棚里,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了解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西足迹"中,他总是对老百姓的事情放心不下,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选调生,要挪开椅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干劲和决心办好、办实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交出让群众暖心的"成绩单"。
追寻"江西足迹",感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进初心,书写"勇挑重担、真抓实干"的选调答卷。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调研,对江西提出了"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要求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如今的江西,锚定重点产业、持续用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新征程上,作为选调生,要在奋进中勇挑重任、真抓实干,要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将"选调生"的平台作为干事创业的舞台,将"选调生"的身份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以想干事的激情实现干成事的目标。要锤炼"能干事"的本领,努力增强"八大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善于落实、敢于攻坚,以能干事的本领扛起干事创业的"硬担子"。要追求"干成事"的目标,从做小事开始,做到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从担大事开始,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摸爬滚打、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党建+振兴"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新时代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核心,各地区要以"党建+振兴"模式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汇聚乡村振兴"组织合力""人才合力""产业合力",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组织振兴",聚焦基层干部"主力军"作用,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要坚持人岗相宜、以事择人,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鲜明考核导向,亮出成绩单、晒出精气神,将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提级晋档、进编提拔、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要抓好后备力量建设,储备村级后备干部,确保后继有人。要组织村干部集中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备案管理和任职评估,特别是对"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能进能出。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月练兵、季交流、年述职工作机制,开展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基层治理技能竞赛,举办工作交流会,推荐选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书记,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中头雁"领航"能力。同时,要保障好村干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社会保障等,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