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73/82页)
可以看到,"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学透"千万工程"的经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精髓要义,走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
要悟出"一心向党"的信念,扭住"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关键。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浙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两委"班子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千万工程"从农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环境美向生活美的转型升级。这得益于党员干部主动干、精心干、扎实干,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在"千万工程"的背后,是心中有民、一心向党的使命感,是入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信念力量。党员干部应当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铭记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带动更多美丽乡村迭代升级,不负群众期盼。
要悟出"一如既往"的匠心,守住"坚持久久为功才能攻破千难险阻"这一要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办好农村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千万工程"二十年引领浙江乡村巨变,来自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省委、省政府每五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这些都见证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作为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面对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拿出态度鲜明的干事担当,同群众共坐一条板凳,以真诚的态度联系群众。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积小胜为大胜,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追求,不断为群众解决难题,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悟出"一本正经"的坚守,抓住"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不负使命担当"这一重点。好作风就是战斗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千万工程"的辉煌成就,正是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历时118天跑遍11个地市,一个个村调研总结,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想要发挥法宝的真正价值,需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找准"问题症结"。党员干部做调查研究,要做好"预习功课",让调查研究内容更有"针对性",要学会"自找苦吃",而不是简单的走过场,浮于表面。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面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真问题,党员干部要敢于碰真钉子,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补全短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引育用"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级组织部门要细悟"人才九条"中的基层道理,聚焦"引育用"关键环节,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打造过硬的"三农"工作队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精心"引",靶向施力让人才"奔涌而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没有足够量的人才则难以取胜,这就要求广开引才之渠,把蓄满人才"蓄水池"放在第一位。要运用好调查研究法宝,深入到乡村振兴一线,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掌握详实的人才底数结构、人才短板需求,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进人才把准脉,定好向;要建立"需求+人才"引才模式,紧扣地方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布局、社会民生需求,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对引才需求"量体裁衣",对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要做引才"伯乐",当好服务人才的"贴心人",把本土大学生、高校毕业生纳入视野,向想干事、能干事的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抛出橄榄枝,既要以给房、给钱等真金白银吸引人才,又要从感情上贴近人才、从细节上关心人才,让人才动心、放心、安心,似水而动,如泉奔涌而来。
精准"育",因材施教让人才"节节拔高"。"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要多措并举"育",培养能力过硬的人才,才能破解难题。要方向明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产业旺、群众富"的目标,构建本地特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选派乡村业务骨干、致富带头人、村支两委人员到党校、农广校、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阵地开展"点单式""订单式"人才培养,量身定制、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培育本土产业骨干、乡村工匠、民间艺人,促进"产业+培养"融合发展,让人才育在产业上、农民富在产业上;要灵活培育方式,通过科技下乡、专家基层行、导师结对帮带,在乡村振兴一线开展专业化的实地培训,培养生产、经营、种养等大批"田秀才""土专家";要拓宽培育渠道,立足岗位和人才本身的实际情况,让人才到沿海一带观摩学习、取智慧真经,到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真刀真枪磨砺,让人才提能增技,为乡村振兴培养生力军。
精确"用",因才施位让人才"如鱼得水"。人才之用,关键在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好用活人才是关键,是根本,唯有搭台铺路"用",发挥人才这个"关键力量",确保用其所长、用当其位,才能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要创新思维,建立"但求所用"的用才机制,既根据人才个人能力、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坚持"尽其所能、尽其所长",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又结合岗位需求、难易程度,坚持以事择人,让耕牛犁田、骏马历险,小舟渡河、坚车载重,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制定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落户、居留、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条件,优化人才创业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认准的人才,放权、放心、放手地用,为人才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为人才发展打造最宽松、最优质的环境,激励人才在各自岗位轻装上阵,敢为、善为、愿为,大展才华、大施所能,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擦亮"底色"赓续"七一荣光"
百年征程,千秋伟业。回望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社会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英勇牺牲、奋发图强、顽强拼搏,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七一来临之际,奋斗正当其时,广大青年干部吹响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号角,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守好党的精神之源,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擦亮"律己"底色,赢得"民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只有"心中有民",才能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为准绳,认认真真干好群众"急难愁盼"和"关心关切"的事。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践行"事不避难、攻坚克难,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知难克难。坚持事业高于一切,以执着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以"义之所在、舍我其谁"的担当,擦亮"务实"底色,守住"初心"。实干非一日之功,日久方见成效。要秉承实干为先、求真务实的意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久久为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更要为干部群众服务。要找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努力搭建服务平台,逐步拓宽服务渠道,探索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服务对象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筑牢"为民之魂"。
以"时不待我、永不自满"的精神,擦亮"高效"底色,党群"同心"。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突破陈旧观念的桎梏,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以向上的姿态把握组织工作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勇于摒弃传统的、守旧的、虚浮的思维定势,确立科学的、前瞻的、可行的新思路。党员干部要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求解思维,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以最高水平保证工作"零差错",做到工作精准、程序精通、业务精湛,要确保工作的成效与目标。
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坚守,擦亮"正派"底色,坚守"本心"。《庄子·齐物论》中有:"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三观,增强斗争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亮剑,面对矛盾敢迎难,面对危机敢挺身,面对失误敢担责,面对歪风邪气敢斗争,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好各项工作的"金字招牌",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
从"千万工程"悟"守正创新"之道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守正创新"之道,守正为民、创新惠民,奋力绘就"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民风淳"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守"以民为本"之道,创"千村所期,万村所盼"之新,答好调查研究"问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省始终着力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广泛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所期所盼,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忧,造福了千万村居百姓。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访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把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一件件做好、一桩桩做实,让调研工作'见真章''出实效',让广大群众'享实惠''真受益',在竭诚为民服务中答好调查研究的时代问卷。
守"生态优先"之道,创"千村精美,万村秀美"之新,勾勒绿色发展"图景"。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由昔日"脏乱差"变成如今"绿富美",仅仅用了五六年时间。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曾代表浙江农民登上联合国环境署领奖台:"'千万工程'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光芒在之江大地各色美丽经济中熠熠生辉。广大基层干部要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对于推进"千万工程"的"决定性"作用,把建设与经营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在绿水青山之间要效益,让群众从秀美山水中切实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绘就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