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旅工作会议上的发言-5篇
目录
1.市文旅广体局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2
2.我市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3
3.在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6
4.在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的发言 8
5.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11
市文旅广体局在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2月22日,2023年湖南省体育工作会议在湖南宾馆举行,会议传达了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全国体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对2023年全省体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X市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彭一伶参加会议,并作了《建设新型足球学校?探索足球青训新模式》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XX市始终把做好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作为体育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建设新型足球学校为突破口,探索适合青少年足球训练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当好中国足球改革"试验田"。在足球改革发展中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做到高位推动;二是强化足校建设,创新青训体系;三是强化外引内联,形成工作合力。全市足球改革工作成效明显,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省运会上我市共获足球项目2枚金牌,在全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上获6枚金牌,足球水平从全省排位相对靠后逐步攀升到全省第一方阵。
下一步,XX市文旅广体局将按照"规划引领、青训筑基、赛事支撑、场地保障、产业发展"的足球改革发展思路,编制好《XX市足球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2023-2035年)》,全面推进我市足球工作,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足球青训发展之路。
我市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近日,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穗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韶关市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作典型经验发言。
近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连续两年排全省第七,粤东西北地区第一。
示范引领,增强新型文化空间服务功能和造血能力
近年来,韶关持续推动风度书房建设,着力打造无人值守、共建共享的智慧图书馆,目前全市建成风度书房92间、风度书院1间,构建了"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网络,实现了中心镇全覆盖。一是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多元合作共建模式,开展风度书房(吧)共建共管试点,在酒店、民宿及乡村农旅服务点嵌入建设了10间风度书房、9间风度书吧、5间粤书吧,共同建设、运营、管理,打造集图书借还和文旅宣传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二是突出特色。坚持"一馆一特色"原则,每间风度书房的设计主题都特色鲜明,如风度书房韶钢分馆融入了钢铁工业元素,展现城市文化印记;风度书房韶州公园分馆融入了兰花元素,展示韶关兰花文化。三是创新模式。开展风度书房提升试点建设,引入市场主体进驻了5间风度书房,配套轻饮食、图书和文创售卖等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多样性服务,增强书房自我"造血"能力。例如,熏风路分馆引进了新华书店和"渡咖啡"品牌,读者可以边读书边品尝咖啡茶饮,还能购买到最新、最热门的书籍;利民分馆融入了亲子、科普、手工、烘焙、非遗沙龙体验和培训课程,增强互动体验。
建立标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坚持基层导向,多措并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制定了《韶关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韶关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细化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标准。二是深入开展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为存在短板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量身制定整改措施,进行销账管理。2022年,全市已有74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达标,达标率52.2%,圆满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任务。三是做优做强基层文化阵地。深化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100个、服务点363个,公共文化馆分馆97个、服务点457个,疏通了服务基层的"毛细血管"。
拓宽渠道,提升公共文化多元供给能力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群众文化"菜篮子"。一是注重"精准"供给。创新开展"你阅读·我采购"活动,读者可在新华书店挑选新书借阅,由市图书馆统一付费,新书归还后将作为市图书馆馆藏书籍。这项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借阅模式,将购书的选择权交给了读者。二是强化"大众化"供给。广泛开展普惠性公共文化活动,2022年举办了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仁化河富村专场、群众艺术花会、"韶关有戏 家门口的小剧场"等一系列惠民活动。依托基层文化阵地,开展了25场"风采学堂"、23场"风度沙龙"、380场优秀戏曲进农村、20场高雅艺术进基层等活动。开办了语言艺术、美术、钢琴、古筝、舞蹈等26个特色公益培训班。三是探索"数字化"供给。开发了"一机游韶关"智慧旅游平台,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线上公共文旅服务。依托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手机终端等,精心组织线上看大戏、线上公益培训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在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3月28日,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在总结2022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形势,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主持会议。
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就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做法进行交流发言。
2022年以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意见的要求,河南省率先试点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首批确定光山、济源、栾川、修武等4个县(市)作为试点地区,培育建设20个乡创特色乡村,进行体系赋能和重点帮扶,共为光山县对接近50个文产特派项目,已落地签约10个。目前,所有特派项目均按计划有序开展,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认真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牵引,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扩大"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范围,新增建设100个乡创特色乡村,巩固和优化"政府+群众+资本+特派员"多轮驱动的文产特派模式,一体推进文产赋能、康养旅游、非遗点亮、民宿助力、交旅融合等重点工程,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在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的发言
2022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精心指导下,我们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取得7项全省唯一、10项全省第一,4项经验在全省推广,7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一、2022年工作亮点
(一)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高标准举办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济宁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曲阜获评省文旅康养强县,总投资130亿元的汶上不夜城等2个项目现场签约,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落户济宁,起到了"举办一次会、带动一座城"的空前效果。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鲁源小镇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各项工作均实现新突破。
(二)文化事业亮点纷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8000余场、乡村阅读32268场、送戏下乡9193场。《梁祝》提升版等立上舞台,《清澈的爱》等剧目获中国儿童戏剧优秀展演剧目奖等一批国家、省级奖项。
(三)文物保护实现突破。争取到位国家、省级文保资金6287万元,8个文保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创新实施全省首次平原区域文物影响评估,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区域评估框架协议。成功举办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全省第一,文物保护基础更加坚实。
(四)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聚焦新兴业态,联合多部门开展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摸排备案。在全省率先将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延伸至乡镇,分级分类管控文旅场所疫情。突出扫黄打非等重点,连续实施执法行动,多次受到国家、省通报表扬,全省旅游市场执法现场会在我市举办。
(五)城市影响不断提升。圆满承办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与央视等媒体合作播放宣传片,覆盖1.3亿人次。联合"今日头条"开展"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播放量4.3亿人次,组建200人的金牌导游主播队伍,"遇见济宁"话题播放量6.2亿次,"金牌导游带您游读济宁"播放量4.2亿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多次点赞济宁文旅工作,济宁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2023年工作重点
(一)聚力扩内需、促消费,提升文旅产业经济贡献度。建立市文旅促消费工作专班,进一步落实落细提振文旅消费10条政策措施,出台入境游、国内游奖励办法,举办首届中国研学创新发展大会、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展文旅惠民消费季、景区门票减免、金融支持文旅产业、文旅主题系列活动,让文旅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聚力提品质、强监管,提升文旅服务游客满意度。制定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方案,推动景区"串点成线",沿途配置旅游设施。加快推进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鲁源小镇等文旅项目,提升"三孔"、尼山圣境等研学基地,培育粮食记忆麷街、环西北里等夜游地标,打造牛楼小镇等乡村旅游品牌。研究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方案,常态开展旅游市场联合执法,集中实施假日旅游市场整治,健全投诉举报舆情处置机制,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聚力扩宣传、广营销,提升文旅品牌对外知名度。出台文旅营销推广方案,继续在央视投放文旅宣传片,联合省电视台打造"现象级"作品,会同抖音等新媒体创作优质短视频。大力实施全网搜索优化行动,办好文化济宁线路设计大赛、旅游线路推广季、"元宇宙"推介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济宁文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支持下,踔厉奋发启新程、勇毅前行谱新篇,为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济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