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全国“两会”心得体会、研讨发言-51篇(第22/26页)
两会学习心得体会:巧执"三农笔"+绘就"春耕图"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的有力抓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党员干部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以拼搏进取、矢志不渝的努力,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进取,巧执"三农"画笔,奋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春耕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铺展"农业强"的画纸,绘就"粮仓满"的丰收图。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九连丰",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决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好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让科技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要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确保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饱蘸"农村美"的颜料,绘就"环境优"的生态图。环境质量问题,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只有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才能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党员干部要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深刻内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科学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带领群众走实农村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爬坡过坎的坚忍,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筑就绿色生态屏障,绘就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画卷。
涂实"农民富"的底色,绘就"腰包鼓"的富足图。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只有让广大农民实现富裕富足,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表述,落实好"四个不摘"的帮扶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懂管理的乡土人才、种田能手,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让农民在有活干、有钱赚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两会学习心得体会:读懂"创造性执行"寄语+争做"春天的使者"
"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在这春和景明、万象更新的日子里,国务院总理李强首次出席记者会时提出的殷殷寄语,引发了基层干部的强烈反响。一年之计在于春,两会吹响了"春天的号角",党员干部如何成为"有创造力的执行者",关键是要学会做"春天的使者"。
想干、愿干、积极干,争做"春风送暖"的为民使者。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说到底,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循着这一指引,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在每一件民生实事中把百姓心声落实,在每一次接待中把为民服务的温度提升,在每一个岗位中把办好实事作为工作准则,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同时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把暖心服务融入每一件实事当中,做好"春风送暖"的为民使者。
能干、会干、善于干,争做"春燕衔泥"的勤劳使者。都道"人勤春来早",春天是万象更新的时节,也是应该要脚踏实地、勤劳实干的时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要求党员干部在面对问题时不畏难不讲价不退缩,敢于靠前一步,多做一点,强化担当实干的意识。面向未来发展的这篇大文章,新一届政府写下了"民有所盼、政有所为"的诺言,开启了"勇毅前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的篇章。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春燕衔泥"的勤劳使者。
敢干、实干、干净干,争做"春雷涌动"的进取使者。在记者会上,总理多次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感受、谈看法、谈思路,对基层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他说,"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GDP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这提示我们普通党员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百姓真实有感的角度出发,从百姓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方不方便着手,做好每一件攸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同时,也要秉持进取精神,更具创新意识,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的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长风破浪,未来可期"的新愿景。
两会学习心得体会:读懂两会背后的"人民情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总书记两会背后的"人民情怀",不断根植人民的"信仰之力"、服务人民的"廉洁之力"、造福人民的"担当之力",将"人民至上"贯穿本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悟根植人民的"信仰之力",答好党性淬炼的"选择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更不会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图景。党员干部要答好党性淬炼的"选择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常修常炼共产党人的"心学",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