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61/82页)
以"因材施教、精细培育"的方法,搭建育才"新舞台"。人才发展不仅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更要精细培育,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立足"系统谋划、广泛覆盖、多元培育、遵循规律"的原则,系统化实施人才培养重点专项,集成化打造人才成长特色载体,统筹推进英才培养计划,让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在贡献才智、成就事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进一步成长,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建立人才交流联系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好高层次人才与本土人才交流活动,发挥好各类人才团队作用,常态化开展好专家人才服务活动,通过打造"田间课堂"、开展"订单服务"等形式,做好各类人才培训活动。要以"靶向意识"聚人才,聚焦产业发展需要,支持重点行业与高校合作,定向培育青年人才;建好实践基地、产业园区、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平台建设,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以"硬核服务、鼓励扶持"的政策,写好留才"新篇章"。"人才九条"深刻启示我们,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是留才聚才、创新创业的"催化剂",是奏好揽才"乐章"的"金谱子"。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建优人才主题公园、人才驿站、人才社区,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创业上,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全天"服务,树立"人才服务24小时不打烊"理念,常态化开展专家人才咨询、座谈、研修、慰问等联系服务活动,为人才提供产业链衔接、平台扶持、资源推介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人才"茁壮成长"。
细悟"人才九条"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用心感悟"人才九条",把握核心要义,牵住人才这个"牛鼻子",用心"引才、育才、留才",用"人才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大门",擘画乡村振兴大美图景。
"精心"筑巢,聚智引"才",绘就乡村振兴"引人入胜"之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乡村振兴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因此,要精心"筑巢",从整治人居环境,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盘活村集体资产到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要大力实施"归雁""乡村振兴合伙人"等系列工程,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引导优秀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让乡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才"纷至沓来",持续激发乡村产业兴旺的内生动力。
"匠心"培优,就地取"才",绘就乡村振兴"人杰地灵"之景。人才振兴要"内外兼修",本土人才常年居住在农村,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工作中更能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举措,是农村的宝贵资源,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要精准分析地方特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深入调查等措施将本土人才挖掘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认定,制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对外交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完成梯队式人才队伍建设。要选优培强"领头雁",建立健全人才库,完善乡土人才孵化培育链条,通过"结对式"帮带,培养更多的乡村能工巧匠、种养能手、农村创新创业者等"田秀才""土专家"。让乡土人才独具特色的"乡音"唱响主角旋律,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贴心"服务,真情留"才",绘就乡村振兴"人尽其用"之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来的同时,核心是要留得住。因此,要激发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出谋划策,就必须亮明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用真情实意拴心留人。要提升服务温度,优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一流的生活环境、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等,下功夫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入学等问题,优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发展环境,构筑"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人才生态,充分调动乡村人才服务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绘就"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盛景。
党员干部"一刻不停"答好"从严治党篇"
近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文章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在新征程上强化思想铸忠诚、严守纪律树新风、锚定目标勇作为,"一刻不停"答好"从严治党篇",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一刻不停"绷紧"思想弦",在以学铸魂中答好"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篇。"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回顾百年征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党员干部要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党章党规、创新理论、党史党纪的学习中汲取"精神养分",为思想"补钙"、头脑"充电"、行动"赋能",持续在立根铸魂、固本培元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从严治党稳步推进。要从重温入党誓词中追溯初心使命,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观念、提高党性修养,时刻谨记"党旗所指、我之所向",始终忠于核心、忠于信仰、忠于事业,做到不变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矢志不渝地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刻不停"校准"公仆姿",在念兹在兹中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奋进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从稳经济、促发展到战贫困、建小康,再到控疫情、抗大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上,将行动落于"脚"上。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几个根本性问题,站对立场,找准方向,在脚步向下、眼睛向下中察民情、办实事,以"实干"促笃行,以"担当"促奋进。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的功名观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创业观,立足职能职责,聚焦部署要求,将党中央的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到"解民忧、纾民困"中,让"干的事"精准对接到群众"盼的事",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力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驰而不息"。
"一刻不停"守牢"纪律关",在检身自省中答好"光风霁月伴清廉"的廉洁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作风建设问题,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将规矩立在心间,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去非分之想,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自觉修剪欲望的"旁枝",自觉拔除心灵的"杂草",自觉净化交往的"圈子",不断筑牢廉洁、自律、履职的"防火墙"。要始终保持敢于斗争的自觉和胆魄,善于斗争的本领和能力,把中央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千万工程"破译出人民至上的治理"密码"
6月25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浙江'千万工程'带来乡村巨变"。二十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着服务于民的赤子之心,对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时代发展大局的契合点,战略性地提出了"千万工程"。如今的"千万工程"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引领示范,人之向往的"富春山居图",为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本""模版"。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千万工程"带来的山乡巨变,映射出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民情怀,彰显出的是一件件赢得人民群众点头称赞的民生实事。"千万工程"的丰硕成果,是走村入寨调研,入村入户思虑的成果。解锁其背后的治理"密码",可以发现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作为驱动力的直接解锁"钥匙"。
"千万工程"说到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坚守。"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千万工程"的探索实践,离不开把人民放在发展第一位的执政理念的考量。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引下,关注人民,下到基层一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最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是什么,进而想对策、想方法、找路径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这样"千万工程"的种子便孕育而生,一系列完善的农村改造思路便喷涌而来。可见,"千万工程"的成功绝非偶然,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必然成果。对于今天的启示,发展应当准确校准航向,及时修正偏差,无论到什么时候,人民始终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千万工程"是为民办实事的正确政绩观的体现。受功利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响,有的人追求华丽的GDP增长率数字,有的人追求拔地而起的地标性建筑,有的人追求上大项目大工程等为自己的政绩加分,人民感受、人民利益被偏之一隅,成了发展的牺牲品。这样"透支式"发展,披着"改革先锋""发展能人"的名号,实质将人民放在个人利益的后面,长久来看既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又伤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感情。"千万工程"将政绩观的视角直盯人民所需所求,乐于做利于人民的潜绩、隐绩,体现出博大的人民情怀。为民办实事的政绩观,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人民才能记住你。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发展要乐于做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大事、难事,时刻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做规划、上项目时多想想人民是否需要、是否同意,始终把人民牢牢地放在发展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