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41/82页)
写"任劳任怨、事无巨细"的"奉献篇章",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精气神"。心中有民方能行之为民。从反映民、国关系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到阐述民、治关系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本理念"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也一直在始终不渝地为了群众安危而奋斗,为了人民幸福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身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多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账",让群众知晓各类政策带来的好处和实惠,从内心深处支持、参与、配合政策的落实,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身子"沉下去"方能发现"真问题"
近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发现真问题是分析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并非易事,考验的往往是一个人有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有没有寻根究底的精神,有没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如果对问题视而不见,遇到问题绕着走,或者看不到潜在的问题,就发挥不了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把步子迈起来、身子动起来、膀子甩起来,真正深入一线、沉入一线,把真实情况摸上来,把关键问题找出来。
"迈开步子"去走,少走"规定路线",多走"自选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科研院所、访千家万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联系群众,为各地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立标杆、作表率。实情是走出来的,问题是找出来的。不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调研未到、材料先行,隔着玻璃看、坐着车子转,要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走到农家小院,少看"前院"和"盆景",多看"后院"和"死角",多些随机调研、基层调研,多走自选线路,多点自选动作,多找盲点盲区,多到艰苦的、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地方去,来点真调研、深调研,谨防"被调研""假调研"。要打断精心准备的汇报、绕过精心布置的点位,才能确保调研材料的真实性、调研成果的有效性。
"俯下身子"去听,少听"赞美之词",多听"逆耳之言"。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问卷调查法、蹲点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个别访谈法等,都是倾听民情民意的重要手段。调查研究要以群众呼声为导向,多听听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想出的点子、推出的措施,必须是经过群众检验和认可的,符合群众意愿、顺着群众期盼的。要营造群众愿意说真话、敢于说真话的氛围,不怕说真话、真不怕说话,才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获取最真实的情况。要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捕捉调研的突破点、从群众的思想动态中发现问题的薄弱处、从群众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群众关心什么、想要什么、担心什么,放下"官架子",善听群众的"牢骚话",方能赢得群众信任、了解群众心声、找到问题症结。
"甩开膀子"去干,少些"锦上添花",多些"雪中送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解决问题时要分清轻重缓急、先后顺序,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弄清楚当下最紧急、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多做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多把重心放在条件艰苦、难题突出、问题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多做补短板、强弱项的实事,多做破瓶颈、克顽疾的难事,把好事实事谋到关键处、办到点子上。
悟"人才九条"让乡土人才"走向台前"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当下,"人才九条"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各级组织部门要在"人才九条"中细悟乡土人才成长"法则",科学合理发现、培育、保障乡村人才,为乡土人才成长赋能、铺路、助力。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渴求人才,给乡土人才"搭台铺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重要性有深刻而长远的认识,知用贤,求其贤,尽其才,这样的人才观催生了"人才九条"。其中的创新探索,给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乡土人才涉及面广量大、种类繁多,能否将他们发掘出来是关键。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理念,不以学历论英雄、不以资历看能力,做善于发现乡土人才的伯乐。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层层发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对本土"土专家""田秀才"展开全方位摸排。以举办各类技艺技能大赛为契机,给"专业选手"提供"专业赛道",让更多乡土人才走向"台前",全方位把乡土人才"摸"出来。同时加大乡土人才的回引力度,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吸引一批"手上有活"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动态管理培养扶持,让更多乡土人才"显山露水"。
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诚心培育人才,让乡土人才"练好身段"。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时曾支招: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老、中、青、幼立体开发,建立多级梯形人才队伍,使适用之才源流不断、常用不竭。发挥乡土人才资源,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适人适岗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通过定向培养、外出跟岗、实地研学等方式,选派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农业企业等短期访学研修,走出去学技术、学方法、学思路,帮助乡土人才打开视野、拓宽思维。引导乡土人才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邀请农技专家、产业能手、致富带头人等到田间地头、养殖农场现场授课,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发展路上的"坎坷荆棘"。围绕农技推广、农业经营、文化艺术、建筑园艺领域开展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评定,支持设立"乡村名匠工作室",畅通乡土人才交流、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乡土人才专业能力,逐渐培育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乡土人才。
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胸襟尊重人才,让乡土人才"登台唱戏"。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人才工作实践,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人才具有流动性,难免会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特长和技能,对高学识、懂管理的青年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建立相关传帮带机制,帮助其快速提升综合能力,让乡土人才在政治上有盼头;对于懂技术、懂经商、懂互联网的人员,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找寻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乡土人才在事业上有奔头;按照乡土人才的实际贡献,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切实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乡土人才在待遇上有想头,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中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
细列调研"三公式"答好为民"初心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科学合理有效决策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身处为民服务一线、调查研究最前沿,要列好"地毯式""清单式""跟踪式"调研"三公式",理清找题、点题、破题思路,答好察民情、解民忧、破难题、促发展为民"初心卷"。
细列"地毯式"深入探访"公式",理清发现问题思路,答好"察实情"综合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方向",当好"领航员",把日常下企业、走商户都当做一次"微型调研",在询问交流中了解所需所盼、发展难题,在现场走访中发现问题实情、隐患堵点,在问题发生的现场多看、多思、多听,才能把问题的"全貌"了解清楚,才能知道调研时力往哪使、劲往哪用,确保调查研究"走心"且"不走样"。要"把好关键",当好"调研员",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走遍"田间地头""院坝庭院",多和群众聊一聊,多和村民走一走,拍好基层真实写照,握好基层一手资料,确保调研报告真实可靠、参考价值高。
精列"清单式"对症下药"公式",理清解决问题思路,答好"出实招"实践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所忧所盼。基层的真实情况怎么样、民生问题中的痛点难点在哪里、惠民政策落没落到实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是群众的"联络员"更是"暖心员",要抱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心,主动到群众中去,真正和群众"面对面""心连心";要俯下身子唠家常,倾听"四面八方声",真正了解群众诉求和心愿,让调查研究"接地气";要虚心学习,深入乡村振兴试点、果蔬种植大户等地,向"民间高手"听真言、取真经,把发展的经验深入总结提炼,确保拿出来的政策实用通用。
详列"跟踪式"督导落实"公式",理清根除问题思路,答好"求实效"必答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说到调查研究,下去调查仅仅是工作的开始,做好后续深入研究才是关键,要形成一套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方法和可遵循的经验做法。如果问题建议收集"一箩筐",后续跟进却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调查研究也就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烂尾工程"和"面子工程"。调研之后,广大党员干部要"趁热打铁",不要将调研照片、问题简单整理后当个"甩手掌柜",要抽丝剥茧、细致分析,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把隐藏的问题挖出来;要当好"执行者",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整改责任清单,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紧盯目标一抓到底,把当下立行立改与长远预防反弹结合起来,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