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17/82页)
开展调查研究要把握好"火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全面掀起了全国调查研究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夯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关键要在"火候"上下功夫。
耐住"心火",选对备好精准"谋题"。开展调研不能"指哪儿打哪儿",成了漫无目的的"漂流",更不能"想一出是一出",成了说走就走的"旅游"。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正式调研前不妨少点"火气"、多点"静气",打好选题定向、备题开路的"提前量",确保研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一方面,要把握好"大"和"小"这对关系选题,坚持"大处着眼",围绕"国之大者"找准纲举目张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小处着笔",从制约眼下工作的堵点、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找切入点、突破口,以局部突围撬动工作效能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宽"和"窄"这对关系备题,查阅资料信息的视野要宽、选取点位对象的范围要广,制定计划的精细度要高、设计问题的针对性要强,确保把调研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烧旺"猛火",身入心入求解"破题"。毛泽东同志曾说,"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非得下深水才能摸到珍珠、烧猛火才能炼出真金。要加大实地考察的力度"添好柴",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一线解剖麻雀、把脉问诊,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说土话、唠家常、摸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把有用的情况摸上来。要延伸蹲点调研的长度"鼓足风",聚焦重大工作开展长期常态的蹲点调研,建立村社联系点制度,将其打造为工作监测点、信息直报点、真心服务点,实现全程式跟进、沉浸式观察、日常式调研。要提升"四不两直"的频度"捂紧盖",摒弃"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调研套路",注重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调研方式,自定线路、直奔基层、全面摸排,不看事先彩排的"盆景"、多看没有准备的"实况",避免"被调研"。
慢炖"文火",做深做实转化"用题"。调研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调研成果不能止步于报告,关键是要研以致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通调查研究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要着眼大势谋思路,及时梳理调研素材、细致分析所获信息,整理思绪、拓宽思维、形成思路,真正做到为决策提供服务、为业务提供参考、为改革提供思路。要聚焦问题出实招,充分考量调研报告中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实效性、针对性,经过论证、较为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在举措,同步建立反馈问效等机制,不断提升调研的整体水平。要建章立制管长远,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优中选优确定一批标志性成果,按照"示范引领+适当调整"思路向外推、往外扩,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归纳形成制度规范,让"管根本、管长远"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固化和坚持。
理论学习要用"十指"弹好"钢琴"
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第五条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学会"弹钢琴",并作了精辟论述。文中提出"要十个指头都动""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这既是"弹钢琴"的真谛,也是理论学习的真谛。理论学习要善于"弹钢琴",不仅要"心中有谱",在读熟读透和温故知新中,苦练出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掌握节奏,在把握重心、深入研究中,奏好"主旋律"。更要相互配合,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弹好"协奏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弹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学会"弹钢琴",就要"心中有谱",苦练"基本功"。"心中有谱",弹琴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手,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同样的一首曲子,有些人弹出来平平无奇,而有些人就能弹出美妙的旋律,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区别就在于心中是否有谱,基本功是否扎实。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谱"就是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挤出时间静下心,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通过认真读原著学原文,逐字逐句学、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反复深入学,把理论经典、权威著作读深、读透、读懂,在常总结与提炼中温故知新,把知识点"揉得碎""品得透""嚼得烂",做到烂熟于心、胸有成竹。
学会"弹钢琴",就要"把握重点",高奏"主旋律"。掌握节奏是弹好一首曲子的关键和重点。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一定是有节奏的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从而渐入佳境。否则,倘若节奏混乱,就会成为"乱弹琴",理论学习也是如此。理论学习要把握重心、研究重点,不求广而全、但求精而深,要下足"挤"和"钻"的功夫,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结合工作中现实而紧迫的重点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在深学体悟中掌握文章要义,提炼文义智慧,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注重"联系学""学深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带着问题深入学,带着情感反复学,带着课题细致学,把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好,做到学之有向、学的精准。
学会"弹钢琴",就要"相互配合",弹好"协奏曲"。要做"弹钢琴"的高手,既要掌控"节奏",更要善于"协奏"。"协奏"就是要围绕"主旋律",十个指头间相互配合好,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理论学习要坚持与运用和指导实际相配合,将脑中所记与火热实践相结合。要触类旁通、结合实际,扑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多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线去磨砺,常走常看、多听多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把脉问诊、梳理问题、深研细思、精准施策中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为推动基层发展、促进人民幸福的实际举措,不断练就理论学习过硬的"看家本领"。
弹奏技艺和灵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学就会,而要经过长期磨炼才能形成。理论学习也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心态,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积累,常学常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不断拓宽思维和视野,将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破解文化密码读懂中国自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指明的新方向。广大青年干部要在"真学""真懂""真信"中激发文化自信自强的生命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真"学"上下足功夫,让文化自信"活起来"。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有着深邃的思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北京故宫,到陕西西安博物院;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到河南安阳殷墟;从承德避暑山庄,到大运河扬州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对中华文明的深沉思索,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广大青年干部要掌握"善学习"的本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积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度挖掘中华文明的精华,在向传统学习中坚定历史自信,在向经典学习中坚定文化自信,自觉用中华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从"活起来"中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真"懂"上下细功夫,让文化自信"火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广大青年干部要在真"信"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特质,在传承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以"文"笃信、以"文"笃行,要自觉抵制西方"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侵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做到真信笃信,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根植于心,势在必行。
真"信"上下实功夫,让文化自信"传起来"。中华文明蕴含"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倡导"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走过漫漫长路,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应当如何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点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广大青年干部要在真"信"上下功夫,自觉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文明的关系,树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思维,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独有价值内涵,不断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积极敞开胸怀,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勾画出超越差异分歧的价值"同心圆",让文化自信之花在华夏大地"灼灼其华"。
让传统文化"土"露精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又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应有之义,我们应保持文化自信、始终服务为民、不断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土"露精彩!
在文化剖面上立"信",增进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乡土文化是人民在长期历史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历史时期,不同程度推动着中华文明向前发展。悠久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现代文明的创造力所在,是推动中华民族"强国复兴"的"智慧宝库"。当前,我们有资源、有条件、有底气立足既有文明,因时推陈出新、打造特色文化,激发广大民众投身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