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82/97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10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04分钟。

要注重调研的"广度",多下深入群众的"细功夫"。调查研究要到群众中去,用耳朵去倾听"四面八方声",用心去感受"千家万户心",只有走到群众的屋瓦之下,坐到群众的板凳之上,才能真正和群众"面对面""心连心",也才能真切地听到群众的心声,深切且真实地感受民心。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走好群众路线,要融入群众的生活去体验,到群众生产实践的地方去参与,到群众"群聊"的地方去加入,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能够热切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对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感同身受,这样的调查研究才是"接地气"的。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多问群众的想法,在调查研究中当好"小学生",多汲取群众的智慧,把群众提出的建议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让工作贴合民心、多出实效。

要注重调研的"效度",多下解决问题的"巧功夫"。对问题的研究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浅挖一下"就停止,必须有"解剖麻雀"的精神,把基层摸到的实情、群众倾诉的话语进行梳理,对所获知的各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成"问题清单"。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多些"七嘴八舌"的讨论,要多些"思维的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但要把问题挖得深入透彻,还要把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总结好。问题的解决要把握"效度",确保"又快又好",用好"高招妙招",坚持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以积极作为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坚持从问题的"难易""急缓""显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把问题的"锁眼"找准,把问题的"锁头"打开,以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调查研究要"行之有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调查研究是倾听民意、摸准实情、推动落实、评估成效的重要抓手,有的干部开展调研只走一马平川的"好路",乐于去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不敢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影响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效。党员干部开展调研要行之有向,多趟乡野泥路、多探险路梗阻、多解群众难处,在调研中访实情、求实解、出实招。

多在泥路"下马观花",以"鸬鹚入水"之姿沉下去、访实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也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在一线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观察最真实的情况,决不能搞跟着剧本走的"盆景式"调研。党员干部要以"鸬鹚入水"的方式踏踏实实沉下去,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真心实意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换得基层一线真实情况,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时刻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主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多在险阻"上下求索",以"滚石上山"之力迎上去、求实解。调研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当前,有的干部为调研而调研,甚至"图方便",开展带着调研结论、再找地方例证的"逆向式"调研,这样的调研察不了实情、观不了全貌、也得不到解决办法。调研必须保持"滚石上山"的姿态,葆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多在险路中"上下求索",敢于正视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将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不断追根溯源、一插到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清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思考,以此找准问题源和突破口。

多在难处"修桥补路",以"近林知鸟音"之举钻进去、出实招。解决问题的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调研不是一场放松身心的旅行,而是一场绞尽脑汁的考试,考卷上是一道道民生题,需要我们在不停探索中给出答案。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以"近林知鸟音"的态度钻进去,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剖麻雀",在抽丝剥茧中挖掘问题成因、抓住问题本质、形成调研成果,并逐步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引领发展的"引路石"。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进行立体式分析,通过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稳扎稳打中破解难题,一丝不苟开好良方"治病",推动问题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调查研究要"沾满泥土香"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

调查研究一直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基本工作的根本,要想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调、不虚此行查、实事求是研、追根问底究,让调查研究"沾满泥土香"。

秉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让"形式调研"速速显形。在全党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际,部分党员干部还在为了图省事、图方便、图轻松,犯"形式调研"的错误,自视甚高不愿俯下身,只愿坐着车子走"既定路线"、隔着玻璃看"温室花朵"、高高在上听"和声细语",而有的被调研单位就会根据领导的"个人喜好"进行"私人定制",提前拟定调研方案、规划调研路线,这样的"形式调研"不仅带不走任何成果,还会在脱离群众的同时给基层工作和财政增加负担。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时要戒骄戒躁,以走实路、看实情的作风,问实需、解实愁的决心,吃得苦、霸得蛮的毅力,敢亮剑、动真格的魄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一颗赤诚初心扎实推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

遵循"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的原则,让"弄虚作假"荡然无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基层事务复杂多变、矛盾纠纷错综复杂、群众诉求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部分党员干部还将调研停留在解决问题的承诺上,调研报告的文字里,更有甚者连讲话稿和调研报告都出自"他人之手",这样的调研其实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泡影,更不能真正摸清实情民意。这时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事求是的作风来遏制歪风邪气,拒绝"本本主义"和"拿来主义",在亲力亲为中迈出调研的步伐,做到调研的脚步行稳致远;在披沙沥金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分析的过程有理有据;在研精覃思中分析出有逻辑的观点,做到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只有这样,才能让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秘诀。

坚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信念,让"坐而论道"烟云过眼。国务院总理李强曾指出,"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全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李强总理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办法是"走基层"走出来的,而不是坐出来、说出来的,只有当你迈开腿深入一线的时候,才知道脚下的路是否踏实;只有当你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时候,才知道无论谁起身这条板凳都会侧翻;只有当你双脚站在田间地头的时候,才知道眼前的庄稼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问题在一线被发现,党员干部就需要到一线去解决,将"办公室"移到一线,真正做到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入基层的方式,看到实实在在的民情,听到原汁原味的民意,才能真正做到解民之忧。

调查研究要"真""沉""实"

"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牢记"真""沉""实"三字,"调"出"真面目","查"出"在乎事","研"出"新路子","掌"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

调查研究"真"字当头,以"绝知此事要躬行"调出问题"真面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揭开问题的"面纱",露出"真面目",以此来寻求科学的方法和对策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是调研的重点,"直奔着问题去"是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党员干部在调研前要深思熟虑、做到"心中有题,下去有路",避免出现"无头苍蝇到处乱窜"以及"盲人摸瞎马"的尴尬情况。要坚持"四不两直",牢牢把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破除"形式主义",不搞"脚本式"调研、"盆景式"调研,不看"经典路线",不看"示范样板",多看"后院"和"角落",全方位、立体式调研,避免调研过程被"注水""掺糖",看不到真问题,得不到真数据。

调查研究"沉"字为先,以"千方百计为民生"查出百姓"在乎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所忧所盼。"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因此,调查研究要坚持群众路线,带着"公仆之心"下沉到基层,走到人民群众身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开展。有些党员干部虽然"身入"了基层,但是心却留在机关,开展调研"心不在焉",既怕"跑腿"又怕"出汗",与群众交谈时"客套话"一套接一套,"大道理"一个接一个,既聊不出实情,也拉远了距离。党员干部应"将心比心",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听真话、察实情,到田间地头转一转,在群众家中坐一坐,以"拉家常""唠唠嗑"的轻松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畅所欲言"。将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成"关键大事"来调研,把群众的需求弄清楚,把群众的想法弄明白,如此群众才能推心置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调查研究"实"字为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研出解题"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研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一个"徒有虚表"的调研报告,听一场"华而不实"的调研汇报,而为了解决调研中出现的"实在"问题。有些调研"光开花不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有"汇报"无"建议",有"情况"无"对策",调研终成"空中楼阁"。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党员干部要提高"把脉问诊""开良方"的能力,对调研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梳理,深入分析,形成"问题清单",同时设立"时间表",下达"任务书",对于"当下改"的问题,绝不"拖泥带水",对于"长久立"的问题,加强督查问效,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