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51/97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10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04分钟。

在"自找苦吃"中学会"攒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他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在亟需奋斗的时代,只有甘愿吃苦、敢于吃苦,才会有进步、有成长,在独当一面时无畏所有、自信昂扬。

"自找苦吃"需要搞清楚"何为吃苦?""如何吃苦?"两个问题。从语言学上来说,苦作为感官形容词,指的是一种让人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在哲学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苦通常是指苦难、困境和挑战,故而"自找苦吃"作为一个中性表达,有时候会用在嘲讽、埋怨他人的语境中。但只有吃过苦,方知甜滋味,只有尝尽人间"苦楚",愿意吃苦受累,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当然,"自找苦吃"不能"苦而无用""陷于苦海",只有学会在"自找苦吃"中"攒劲",才能尽快"先苦后甜""甜而持久"。

砥砺奋进,在"自找苦吃"中攒"干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夜以继日的科研工作、风淋雨晒的值守岗位、艰难困苦的边远地区、环境复杂的基层一线......这些"吃劲"的岗位和艰苦的环境是最能吃到苦地方,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需要费力气、下功夫的岗位,如何才能不被击败?如何才能战胜苦难?如何才能苦尽甘来?无疑是无畏无惧、志高存远的信心和决心,还有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奉献和干劲,而所有怕吃苦受不了、怕吃力干不了等走不出"舒适圈"的心态都只能是成长和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在"自找苦吃"中攒"干劲"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敢于向艰难困苦"下战书",就是要坚持用苦干实干的态度和精神去拼搏,也就是选择了苦干就要以苦为乐、变苦为乐、苦干多干,拒绝贪图享乐、贪图安逸,要把吃苦当成一笔财富,把奋斗当成一种追求,铆足干劲去践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至理名言,感受"苦尽甘来"。

久久为功,在"自找苦吃"中攒"韧劲"。"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党饱经沧桑、历经风雨,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每一种构成精神的形成都是在伟大的斗争中孕育而生,闯关夺隘便少不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韧劲。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练意志,越是苦难的时刻越能体现担当,越是压力大、任务重,越需要发扬久久为功,攻坚克难的"钉钉子"精神,越需要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吃苦最忌讳的就是望而却步的"怕吃苦"和半途而废的"白吃苦",要敢于到大风大浪中去拼搏,到急难险重中去历练,肩负重任就要做好"苦心志、劳筋骨"的心理准备,把最硬的"骨头"啃完,把脚下的路走稳,攒足道理不明白誓不休的钻劲,本领不过硬不撒手的韧劲,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作为吃苦的"座右铭",用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去吃得"苦中苦",力争成为"人上人"。

从善如流,在"自找苦吃"中攒"巧劲"。进入新时代,风险挑战愈加复杂,工作任务愈加繁重,相关要求也愈加严格,这是实现所有工作再上新台阶必然面对的现实,"效率"便也成为了当前对工作的一种极致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速度是效率,方法对头是效率,减少失误也是效率。"其中"方法对头是效率"讲的就是要善用"巧劲",无论是苦学一项本领、苦守一个岗位、苦干一项工作,都要知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善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学会"照纹劈柴",懂得"善假于物",善于探索寻找事物的规律所在,创新方式方法将"苦"的周期缩短,从而实现在"多吃苦"中"吃少苦"。"勤而不思,事倍功半;思而不勤,纸上谈兵。"在"苦"面前,只有苦干的决心和坚持的韧劲是不够的,要避免深陷于"苦"的漩涡无法自拔,甚至以"蛮干"为荣,要多思考如何巧用"活办法"去破解难题、破除"苦头",实现效率提升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争做乡村振兴"调研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在不断变化,急需发挥调查研究找准突破点、提升工作力、破解困难题的强大功效。"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党有所需,我有所为"。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乡村振兴调查研究中,明方向、懂方法、善运用,争做乡村振兴"调研员",除梗阻、畅通道、求发展,确保乡村振兴迎来崭新篇章。

"调研员"要明方向,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由于地域性差异,形成了乡村振兴纷繁复杂、发展不一的不同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当前当地乡村具体发展状况,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胸怀大局、大处着眼,又把控细节、小处着手,在千头万绪中筛选调研重点、明确调研方向、拽紧调研"线头"、找准调研"突破口",纵深挖掘、由表及里,精准把脉、靶向分析,切忌想到什么查什么,走到哪里算哪里,抓到什么是什么,切勿出现"广而不深、博而不精、杂乱无章"的现象,让调查研究调到关键点、查到关键处、研到关键地。

"调研员"要懂方法,切勿"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路选对了,就不怕远。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既不能丢掉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访谈等传统老手段,又要敢于运用网络调研、大数据分析、信息对比等现代新方式;既可以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等途径专业化调研,也可以依托信访办理、学习借鉴等模式解剖式调研,只有灵活运用、多种结合、相互融合,才能自如地应对信息"笼统",走出信息"迷宫",辨别信息"真伪",掘得信息"真金",得到立体多维、见微知著、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结果。

"调研员"要善运用,切勿"竹篮打水--一场空"。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只找问题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那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毫无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乡村振兴发展问题导向,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从中总结提炼新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制定出与群众利益相符、与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相当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并分解到任务表上、具体到工作量上、落实到行动上,稳扎稳打、稳步推动,做到每天有动作,每周有进度,每月有改变,驰而不息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切实把调查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巧招妙招、改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招硬招,确保迎来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执笔青春绘就乡村振兴好图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农业必须要强。广大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生力军""主力军",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当扎根基层沃土,以青春执好为民服务、干事本领、使命担当"三支笔",绘就乡村振兴好图景。

执"初心之笔",以"一诺初心终不改"的情怀写好"爱农"文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赤子之心,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初心之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深情告白,亦是广大青年前行的座右铭。广大青年要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想民之所想、行民之所嘱,时刻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作为自己的"心头大事"。坚持"心"入基层、"情"入基层,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进千家万户,聚焦于住房、收入、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话题,以"沉到底、问到底、改到底"的精神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把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让爱民之心在实际行动中熠熠生辉。

执"进取之笔",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觉写好"本领"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任务重大,不是摆摆样子、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求知若渴,虚怀若谷"的心态和"本领恐慌,能力危机"的意识,对照短板不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既要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狠劲",也要在基层实践中敢下"用真功"。要认真学习"三农"工作的相关知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随时随地学、全面系统学、深入彻底学,不断"充电""浇水"。要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自觉去基层一线接受打磨、锤炼意志,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昂首阔步,在困难面前不打"退堂鼓",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努力成长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新型复合式人才。

执"实干之笔",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担当写好"实绩"文章。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广大青年要肩负起"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使命担当,积极化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路人""带头人""兴农人",多实地调研,广泛搜集群众的"金点子""好主意",求取妙法,探索符合当地的发展路径,以稳中求进、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助力乡村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带动广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农民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当好政策"宣讲员",通过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生动鲜活的事例,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阵地作用,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致敬边检民警:在红其拉甫升起"信仰红"

近日,《共产党员》电视栏目播放了《在"生命禁区"守国门》的纪录片,记录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的工作日常。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