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47/97页)
求真务实、勇挑重担,工作上主动"吃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时代年轻干部面临着更多风险和挑战,要把干事担事当成职责所在、价值所向,主动投身艰苦地区、基层一线,在各种急难险重工作中主动作为,"让我来""让我上",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基层"炼金炉"中蹲苗成长。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工作中,年轻干部多到大风大浪中走一走、闯一闯,不避事不躺平,以干事长本事,练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志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硬本领,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克己慎行、健康向上,生活上守住"清苦"。生活中的苦亦是福,是对年轻干部做人做事的考验。当前,个别年轻干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守住"红线""底线",前脚刚步入仕途,后脚就误入歧途。因此,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年轻干部要做有原则、有底线、守规矩的人,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交往圈,坚决抵制奢靡主义、享乐之风,与人交往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少吹嘘奉迎,多坦诚相待,才能清澈纯粹、一身正气。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取得成绩时保持谦逊态度,在生活低谷时保持乐观心态,守住清苦、守住寂寞,吃遍人生各种酸甜苦辣,才会更加珍惜甘之如饴的滋味。
有苦吃是机遇,能吃苦是本事。"苦"中蕴含着成长成才的"营养液",年轻干部当保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清醒,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吃苦吃亏中破茧成长,在解题破题中绽放人生。
〔选读推荐〕用"绿色"能量催生美丽蝶变
推荐原文: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大力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来源出处: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10日)
学习笔记:
"江山如此多娇",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乡间野趣、"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天高气爽......华夏大地的万般风情皆在荡气回肠的字里行间。这些既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美景,同时也是我们当代人正在努力打造的现实。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福祉",实现从"平沙莽莽黄入天"到"川波岸柳春全回"的美丽蝶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也日益强烈,他们希望有蓝天碧水,有青山净土,也希望能"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坚持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从大处看,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是宝贵的生态财富;往小处讲,居民区"边角地"变身"小游园",群众"转角遇到微幸福",同样也是宝贵的生态"福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只有主动顺应人民群众从"求生活"到"求生态"的新期盼,才能让生态惠民成果人人可见、可感,让人民群众"推门即是美好生活",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人向往的栖居之地。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实现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不辞长作农家人"的美丽蝶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体的,离开发展的保护是"无源之水",离开保护的发展也难以持久。所以,实现生态与发展比翼双飞、各美其美,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业领域则大有文章可做,"土特产"就是念好产业"山海经"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土特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底蕴",要围绕稻米、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绿色食品,将原生态、零污染、最原味的农产品打造成南北"通吃"、富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实现生态资源不断增值。生态价值的激活同样也需要产业的支撑,只有集成智慧农业、数字电商等"绿色模式",全面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才能把"摇钱树""致富花"长长久久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经济",实现从"荒芜村落人烟稀"到"撩开面纱冠八方"的美丽蝶变。"现代化越往前走、物质生活越丰富,人民群众越喜欢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如今,春赏花、夏避暑、秋赏叶、冬戏雪,这些"季节限定"成了假期出游的首选,湖光山色、峰峦叠嶂、小桥流水,无一不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种风景",也"种"出了好光景、好"丰"景、好"钱"景,田园变成了乐园、农房变成了客房、劳作变成了体验,一系列的"土味"标签成为人民群众"时髦"的打卡地,生态"颜值"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产值"。在"种风景"的路上,只有以"园丁""花匠"的姿态勤耕不辍,共赴"绿水青山之约",才能成就江湖形胜、山清水秀的万千气象,推动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调查研究当"事"上见"真"章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要。广大党员干部当把握好调查研究的要诀,当从"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小事、难事、实事上见真章,要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埋头实干,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百尺之台,起于累土",在小事上彰显真情。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天下大事作于细"。干事创业尤其是为民办事不在于多么宏大、多么轰轰烈烈,而是要着眼小事、细节,以"一步一个脚印"的细致功夫,"踏"出真情实感。在沟通、了解中言之有"情",平时多多下沉,采取"走着瞧""走着聊"的方式,和群众"唠嗑""拉家常",切实掌握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让其他感受到关怀、温暖,从而体现真情。在融入群众中突出为民真情,将自己当做群众身边人、土生土长的"乡下人",通过多讲"土话""大白话",体现乡土之音,让老百姓既感受到亲切;同时在农忙时节换上胶鞋、戴上草帽,帮群众干干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融入群众中打动群众、尽显真情。
"雪中送炭,守望相助",在难事上凸显真心。有道是"患难见真情,难处现真心",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对待群众真不真诚,要看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出来、顶上去,应当在群众有难处的时候主动作为、尽力而为,从而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心中有数,通过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接访群众等方式,收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揪心事""糟心事"放在心上,确保心中有责。要追本溯源,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再调查、再挖掘,看看是什么原因,在深入了解中找到"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要排忧解难,对问题分门别类,明确时限、压实责任、落实到人,采取上门服务、联合办理等方式抓紧办好,及时回访群众,将难题尽快处置、让"揪心"变为"舒心"。
"脚踏实地、呕心沥血",在实事上尽显真招。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民服务亦是如此,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扯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真正在"实"上下功夫,在"干"上出真招。"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要在"急难险重"的问题上干,在"打硬仗"上苦战,积极主动投入到防汛减灾、项目攻坚、征地拆迁等"火线"上去,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在"一线"中去历练,提高应对复杂问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和魄力,在大显身手中干出成效、干出精彩。"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要将干实事的功夫放入当地发展的"大盘子"里,身体力行考察研究,立足资源禀赋和自然基础,谋划可行之策,让农业村产业更强、网红村旅游更旺,促经济、民生并行致远。
调查研究须在"减负"上下真功
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但个别调研在实际开展中却偏了向、变了味,注重汇报、讲究排场、无果而终,问题看不透、办法拿不出,所衍生出的材料之苦、接待之苦却让基层"苦不堪言"。若想推动调查研究更接地气、更得人心、更具成效,必须持续绷紧"为基层减负"这根弦,将所有精力聚焦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
在调研方式上力求灵活有效,严防"文山会海"。以往调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固定模式"和"路径依赖",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是常用方式,基层也习惯于用套路化、机械化的方式应对,极易导致材料写得耗尽心力、会议开得认认真真,但问题解决却毫无进展。要坚持好"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综合运用座谈访谈、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调研,原则上不召开汇报会,或只要求提供情况简介,少看材料、多看现场,少听汇报、多听呼声。对调研报告突出严格把关,结合面谈提问等办法,看看领导干部对具体情况摸得是不是真准真透,坚决防止"材料流转""甩锅调研"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切实将基层从"材料之苦"中解脱出来。
在选取对象上力求真实随机,严防"定点备课"。有些调研习惯提前"沟通"或告知调研对象,导致基层把功夫都用在了"事前踩点""现场打造"上,美环境、跑路线、做版面、派"演员"、练解说......凡此过度美化、有意遮掩之举极易导致"失真",即使领导看得再仔细、问得再具体,也不会露出"马脚"。要坚持随机原则,拒绝事前"沟通",不盲目跟从"引导",用好现场抽选、随机入户等方式选取调研对象,多听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街谈巷议和家长里短,真正从广大群众那里找现实问题、听客观评价,不给"全员加班""突击备课"留下空间,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更督促基层把功夫用在平时、下在日常。
在结果运用上力求充分有效,严防"虎头蛇尾"。现实中存在一种调研"怪相",开始时口号震天、声势浩大,调研活动一波接一波、调研组来了一批又一批,甚至出现扎堆调研、重复调研,导致基层忙于应付、筋疲力尽,但结束后调而不研、调而无果,基层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回应、难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反而因为发现问题被通报问责。要把调研的聚焦点、着力点扎实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在调查阶段结束后,认真开展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研究,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依此做决策、出制度、定办法,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好问题困难。要积极发挥容错纠错的机制效用,旗帜鲜明鼓励"揭短亮丑""自摆问题",让基层真正将"思想包袱"卸下。
上一篇: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