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42/97页)
扮好产业引领"三重身份",吹响致富"幸福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广大选调生身处基层一线,要当好"调研员",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培养爱直播、能直播的"老乡",打造线上直播品牌,进一步打开销路、拓宽渠道。要当好"指导员",加速推进农业品牌培育,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供给质量,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增加特色农产品附加值,走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要当好"建设员",大力引进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为本村小企业注入"源头活水",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岗位,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
扮好服务引领"三重身份",吹响振兴"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广大选调生身处振兴一线,要当好"招聘员",充分发挥圈子广、人脉广的优势,持续做好外引内育工作,对外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做好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引导本地大学毕业生、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就业,用真心引来热爱乡土、想干事能干事的专业人才。要当好"培训员",发挥乡贤作用,加快培训基地建设、用好网络教育资源,打造农村技术服务教育综合平台,提高本土人才综合素养;有针对性培育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等,为文化振兴搭台唱戏。要当好"服务员",通过"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等举措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消除后顾之忧;不断畅通人才发展渠道,结合人才成长轨迹与乡村发展历程,精准培养和历练,用真情留住人才。
"学生式"学习让调查研究"火"遍基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工作的过程。作为年轻干部,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走马看花"式调研要不得,应去基层"下马看花",深入实地究根源求真知、察实情访民意、开良方治未病,创新运用"学生式"学习模式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让调查研究"火"遍基层。
"课前预习"要"找准根节",让调查研究在"刨根问底"中究根源求真知。党的XX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调查研究正是解决问题的来源,解决问题正是调查研究的目的。基层是推动政策生根落地的阵地一线,也是实现群众福祉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年轻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基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调查调研。以解决群众问题为工作导向,努力提升调研成色,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实际成效,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课堂学习"要"情景嵌入",让调查研究在"身入心至"中察实情访民意。"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基层、通达民意的重要"桥梁",不仅连着理论与实践,也连着党心和民心,要想调查研究出实效,关键在人民、关键靠人民。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经验欠缺,基层调研正是长见识、学方法、提能力的有效途径,摒弃养尊处优的"小九九",俯下身子扎根基层,脱下西装换农装,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解民忧,总坐百姓炕头知民意、解民忧,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排解民忧,以实干解难纾困。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关心、操心、烦心的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一事一事见实效。对于各类惠民、惠农政策,要做到"政策一口清、群众问不倒",让人民群众真切实在的感受到党的好政策下的好日子和好奔头。
"课后练习"要"注重实效",让调查研究在"细研深究"中开良方治未病。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对症开方的把脉之道。只有以科学辩证的方法寻找"答案",把问题看清找准,把规律摸清摸透,做到"调"在实处、"研"在深处,才能掌握调研主动权,使调研有方向、有重点。年轻干部要在基层调研中有的放矢,聚力化解群众难点、堵点、痛点中增长基层工作经验,在动脑子、想法子过程中提高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奋勇争先、勇挑重担。要及时关注群众出现的新需求、新困难,把问题的本质看透,把问题的症结弄明白,做到解剖麻雀、顺藤摸瓜,不断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纲"和"魂"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长期未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始终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以严的基调把握"治国必先治党"的"纲"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何谓"大党独有难题"?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大的难处"到"大党独有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具有科学的历史继承性、具有鲜明的现实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所面临的复杂执政环境、严峻的风险挑战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我们党不仅是执政党,更是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的领导党,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是其执政权的政治基础,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保卫国土完整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以严的措施把握"治党首在治吏"的"规"和"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明确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入手,就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历史作用,干部队伍源清流洁是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重要前提。习近平对"关键少数"提出要求,要让"关键少数"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目的就是要立起信号塔和标杆尺,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变为现实。
以严的氛围把握"治党务必从严"的"恒"和"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政治组织,制度是生命的保障,规矩是生存的基础,必须有严明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矩,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运用好发挥好党内法规制度优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让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不妨请"调研"来开"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决策权。调研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干事之方、成事之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大兴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击中问题靶心,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问题、取得新突破。因此,当我们的工作遇到困难,不妨请"调研"来开"路",打开一条"民心相通、破难解题、比学赶超"的事业发展之路。
通过调研打开一条"凝心聚力、同行同向"的"民心相通"之路。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调研路既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也是一条民声汇集之路。要通过调研,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用双脚丈量基层,用双手触摸民生,走实党的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不自视甚高、更不颐指气使,让群众感到被尊重。当好群众的小学生,虚心虚心再虚心,耐心耐心再耐心,在一回生二回熟中不断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做到"身至""心入"。调研不是单方面听群众讲,也要适当借助群众"身边人""眼前事",通过成就讲理论,通过问题讲方法,为老百姓解疑答惑,把老百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一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
通过调研打开一条"补短补软、提质增效"的"破难解题"之路。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解决问题才能进步。调研不是走秀,关键在于深挖"问题富矿",重点是去困难多、矛盾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领域开展调研。对实地情况的扎实掌握是作出成熟决策的最好"给养"。如果找不到问题、看不清问题、解不开问题,调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调研既要碰钉子,也要想辙子。牢记"高手在民间"的道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从群众朴实管用的做法中摸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解题规律,形成一般性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熟练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上一篇: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