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29/97页)
在日常生活中,"开假窗户"看不到真风景;在调查研究中,"开假窗户"得不出真结论。只有在调查研究时蹲下身子看蚂蚁、在调研报告中打开天窗说亮话,才能真调研、调真研,才能在新征程上有新作为、在新时代中有新贡献。
让青春在"苦"中磨砺出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要"自找苦吃"。不吃苦,无青春。苦是青春最美的风采,是青年成长的补药。青年干部只有找苦吃、能吃苦、乐吃苦,才能让青春在"苦"中磨砺出彩。
增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锤炼"自找苦吃"的自觉。自找苦吃是一种自发行为,突出的是主动性和自觉性,展现的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之姿。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蹄疾步稳,前行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会历经各种各样不可预料的辛苦。对青年干部而言,倘若没有自找苦吃的自觉,便难以练就硬肩膀、锻造铁脊梁,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旗。苦,乃人生奋进中的一剂补药,补的是精神和信仰,补的是品格和本领。只有自找苦吃,才能占据先机、赢得主动,才能掌握破解矛盾的主动权,牵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广大青年干部要从被动吃苦变为主动吃苦,把吃苦当成吃补,把吃苦当做锤炼本领的磨刀石,在勇于吃苦中强筋壮骨,在善于吃苦中增才提能,绝不在吃苦的年纪选择"躺平",远离"安逸陷阱",拒绝"享受诱惑",将"自找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吃苦成为最鲜明的青春底色。
发扬"咬得菜根、百事可成"的作风,涵养"以苦为乐"的境界。有人以苦为乐,有人以苦为悲。"乐"与"悲"虽是一字之别,却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不是以苦为乐。晋代车胤抓虫照明,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终成一代名士;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事业,满腔热情,以苦为乐,"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俗话说:"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以苦为乐才能苦中寻乐,苦中寻乐才能其乐无穷。与其叫苦连天,不如以苦为乐。当代青年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吃得好穿得暖,很少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苦处,这样的环境使得一些青年以消极悲观的心态看待苦,稍微吃点苦就打起退堂鼓。青年干部要以积极心态看待苦,把痛苦当做一种历练,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把吃苦作为工作中的"调味剂",甘愿吃苦,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在"能吃苦"中守初心、担使命,在"会吃苦"中增才干、强本领,在"乐吃苦"中强党性、建新功,通过"吃苦"之旅,享受成果"芬芳"。
铆足"磨杵成针、滴水穿石"的韧劲,笃定"苦尽甘来"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绝非一蹴而就,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干部难免会遭遇"苦其心志"的困境、"劳其筋骨"的困恼、"饿其体肤"的困顿,也会萌生苦尽为何甘不来的疑问。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苦,是暂时的,付出的努力,受过的苦不会白费。只有始终保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患意识,牢记我们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正确处理好"苦"与"甘"的关系,才能咬紧牙关、挺到最后,带领人民群众一起"苦尽甘来"。青年干部要坚定意志、迎苦而上,永葆"不抛弃、不放弃"的初心,继承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涵养"久久为功"的毅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始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矢志不移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在信中强调,党的XX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回信的字里行间,饱含殷切期望,处处体现着新征程乡村振兴在路上,乡村振兴需要广大青年的青春力量。必须厚植情怀、练就本领、肩负使命,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厚植爱农情怀。思想是实践的指南,是指导一切行动的总开关。情怀是思想的最高境界。只有厚植爱农情怀,才能确保广大中国青年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农村、热爱农业,从主观上愿意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要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热爱,把握好每一个在课堂中学习成长的机会,学深悟透管方向、管长远、管根本的理论先导和行动纲领,在学习农业农村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热爱,把创造性贯彻落实农业农村理论知识作为一种标准、一种方法,善于从本质上准确把握上级指示精神,找准与本地实际、本职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勇于创新、优质高效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要在乡村实践中厚植情怀,把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血液里、体现到工作中,以满心的热爱、坚韧的意志、忘我的付出,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投入实践、挥洒汗水,用心用情用力贡献青春力量。
练就兴农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广大中国青年要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有所建树,必须在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拓宽进步空间,在奋斗中提升发展潜力,做到能级对应,能力适度超前、富富有余,练就兴农硬本领。要笃学尚思,切实解决"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问题,把学习农业农村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丰富头脑、增长才智,为担当更大使命积蓄能量。要把握规律,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经常到基层一线走一走,到乡村振兴最前沿看一看,到群众中间唠一唠,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精准把握形势、精准对接实际、精准科学施策的本领。要勇于实践,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树立干事必须有我、建功必须有我、创业必须有我的强烈意识,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挥洒汗水、淬火成钢。
肩负强农使命。事业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广大中国青年主动肩负起强农使命,积极作为、务实担当。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要经常问一问、想一想,我为乡村振兴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人民满不满意?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扛起肩上强农使命,主动承接好历史"接力棒"。要时刻把使命刻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聚焦乡村振兴主责主业,细化实化重点工作任务,拿出我来、我上、我干、我行的勇气,与时间竞争、与问题对抗、与自己较量,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担责,在为乡村振兴矢志奋斗中昂扬向上、轻松上阵、愉快工作,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整体跃升。
以"小"见"大"务实调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党员干部应以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坚持务实的导向,以"小"见"大"做好"选题""辨题""解题"文章,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不搞"涂脂抹粉""粉饰太平",不搞"脚尖、笔尖上的形式主义",确保调研成果真正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大局!
高处立意、低处着手"选题",以"小切口"呈现"大视角"。做好调查研究,科学选题是第一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确定了12个方面调研内容,无论哪个方面均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长远。调查研究选题非常关键,往往决定着调研的质效,切莫随意"拉夫凑数"。如选题过大,可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调查研究容易失去针对性;如选题角度不准,调研活动则可能陷入做无用功之困境,始终无法得出要领,难以形成有效的调研成果。选题之时,要立足大局全局、聚焦大事要事,并结合自身的身份角色定位,针对某一重要领域找准焦点、对准靶心,以"小切口"呈现"大视角",做一些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的研究思考,努力追求"策为天下先",当一名站得高、看得远的"瞭望者"!
沉下身子、看清样子"辨题",以"小问题"托举"大民生"。"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了解民情、改善民生。焦裕禄同志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坚持骑自行车下乡,他认为坐在车里、隔着车窗,他看老百姓看不清楚,老百姓看他也看不清楚,看到的结果难免失真。"沉下身子"才能"看清样子"!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蹲点调研",用好明察暗访、"微服私访""四不两直""解剖麻雀"等工作法,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多方面、全方位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带着问题来、直奔问题去,通过发现、找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问题",把"大民生"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拎清。唯有把准了"脉",弄清了"病理",才能开出对症的"药方"!
真招实策、务求实效"解题",以"小制度"推动"大转变"。调研的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调研成果转化得如何,有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对原始素材对比分析、归类整合,抽丝剥茧、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往内里剥,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有质量、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要立足问题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真招实策,做到开展一次调研、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套制度。对于有借鉴价值的意见建议,要及时转化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党委政府研判形势、谋划战略、制定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对于调研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要通过建立一项项实用的"小制度",为基层部门更好地抓执行、抓具体、抓落实提供指导,推动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大转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事项,要收集好群众的意见诉求,通过信访交办等渠道向相关部门及时反馈,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用心调研真情实"迹"
党的XX大报告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唯有用心用情、实事求是,思悟、实干、融入,才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留下暖心印记。
上一篇: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