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凸显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意义,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树牢群众观点,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正如列宁指出,"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至上作为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深刻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只有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才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需要将在思想修炼上下功夫
人民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形势就越复杂,任务就越艰巨,矛盾和困难也就越多。特别是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考验也将长期存在,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一系列党内的突出问题,但也要看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风险将长期存在,群众观点淡化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有的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甚至欺压百姓、与民争利;有的自诩高明、瞧不起群众,不屑于向群众学习,不善于用好群众中的"金点子",工作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凡此种种,致使少数地方和单位出现决策"拍脑袋"、政策"不落地"、办事"中梗阻"等问题,既不利于事业发展,也有损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基础。面对新形势,面对新征程,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握干事创业的"本"和"源",将群众观点深值于思想中,做到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需要具体在行动中落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真正树牢群众观点,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就要求党员干部把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贯穿新时代新征程各项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为人民造福、让群众满意作为事业发展的"指挥棒",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的道路上,要敢闯敢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敢于斗争、敢于省里,不断破难题、开新局。要尊重群众观点、重视群众意见,善于问计于民,既要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多沾一些"泥土味儿",学会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善于从网上汲取群众观点、群众办法。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批评,不论群众的评价是和风细雨还是忠言逆耳,都要认真吸收、积极改进。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着力解决好群众在住房、就业、看病、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时代使命光荣,新征程任重道远。新征程上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扎实做好手头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观点,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