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学习贯彻2022年两会精神评论文章14篇(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参考)(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9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从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可以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才能实现同心同行共奔小康的奋斗目标。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两张四川"悬崖村"阿土列尔村的照片,一张是过去很不安全的藤梯,另一张是2017年建成同时兼顾旅游的钢梯。2017年6月底,"悬崖村"的村民用上了钢梯。2020年5月,村民们已陆续搬迁至新家。我们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描绘出景美民富的优美画卷。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作为为民履职尽责的委员,更需要用恪尽职守诠释担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服务大局、凝聚共识。今年的全国两会,呈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气象。好建议得到落实,这是对代表的肯定和鼓舞,让他们更好地服务民生,书写群众满意的答卷。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聚催人奋进的发展力量,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完善制度,注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完善农村贫困人口有兜底保障制度、常态化救助帮扶措施,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孤儿、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有相应保障制度。

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更加关注社会关爱,扶弱济困兜底线,持续加大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力度,不断提升救助供养水平,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全民受益,全面推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树立战略眼光,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敢啃制约改善民生保障的硬骨头,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有效增进民生福祉,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实,让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更加精彩,让一个个民生亮点,让一项项民生制度,构成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来自QQ群:藏经阁(【藏经阁】),QQ微信215425891,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找准"支点"好发力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找准"支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粮食安全筑牢底线提高成色。尽管去年我国粮食生产第十八年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面临不少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容任何闪失。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抓紧抓实耕地这个命根子,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田必须是良田。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实施"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系列举措,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让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以产业兴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兴旺。产业兴旺关键是延长农业产业链,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人才+园区+市场+龙头企业"持续做实农业产业。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要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加快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和构建经营体系。搬迁群众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特殊群体,要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做好就学、就医、就业保障和产业支撑,做实精细化管理服务,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建设补短板提"颜值"。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的载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激发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以坚强的组织堡垒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密码"之一就是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加强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团结带领农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发扬光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宝贵经验,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高处着眼、细处着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办好人民的"心头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无论是"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还是"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声声关切里饱含为民深情。办好人民的"心头事",必须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用心用情将百姓所期所望变现实。

倾听民声。人民是"本",为民是"道"。倾听人民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才能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挑战,办好人民的"心头事",才能擘画出毕力同心、携手与共、共同奋斗的崭新篇章。从2013年起,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0年出席全国两会,一个个无声的镜头是他倾听民声的最好见证,充分诠释念兹在兹的真挚情怀,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不管是坐在会场"里圈"的座位安排,还是曾经长达20分钟的"超长"对话,都走到群众身边、坐在群众中间,听心声、获真情。

尊重民意。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全国两会是反映人民意愿、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的重要平台。尊重民意,是共商国是的前提与基础。代表委员们从全国各地带着民意共赴"春之约",每一个议题、每一次发言,都是百姓的期待之音、肯定之意。不仅了解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对群众关心关切的住房、医疗、教育、经济、就业等问题进行逐一研讨,凡此种种,都是尊重民意的集中表现。民意得到充分尊重,才使得全国两会真正连着民心。

关注民情。从坚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线",到人民生活安康"一个都不能少"的托底,都与民情息息相关。只有把民情摸清摸透,实时了解、全面掌握,才能更好地做判断、下决策,让群众收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历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过程中,都从各自身处的不同领域出发,聚焦民情民意,肩负人民重托,提出一系列"接地气""带露珠"的举措,发言说到群众心坎上。

致力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最为关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通览政府工作报告,"为民"情怀、"民生"实事贯穿始终。"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大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都是致力民生的体现。办好人民的"心头事",就是要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用心用情为民办事解忧的过程中回应群众期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带着人民的心声,走到人民群众身边,用心用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方能以为民之"微",谱政绩之"大",在春天里,稳稳托住人民的幸福与安康,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问答之间回应民生、传递信心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如约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回答媒体提问,回应社会热点。

"部长通道"历来是全国两会期间媒体的关注重点,通过问答的方式,问出民生关切,答出为民初心,传递发展信心。近年来,从记者追部长、"拉"部长,到部长主动接受采访;从竖起问题征集二维码的牌子,到采用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从国务院机构改革新组建的3个部门的负责人首次亮相"部长通道",到更多部门负责人打破首次站到聚光灯下,"部长通道"的形式日益完善、内容日益丰富、回应日益"接地气",已经成为倾听民声、回应民意、汇聚民力的重要渠道。

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民生是发展的目标。面对国际国内纷繁复杂的形势,国家经济发展能否行稳致远,继续交出"优异答卷",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关切。回应民生关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用"一年GDP增加了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来回应担忧,扬鞭投资这辆宏观经济的"马车";财政部部长刘昆用"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来消除顾虑,让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真正落到企业、惠及个人;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用"再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000家以上"来激励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培育更多"小巨人"等等。通过"部长通道",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很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的声音直击人民群众内心,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如期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14亿中国人民最基础的关切。尤其是去年,我国冀鲁豫陕晋五个省受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晚播面积达1.1亿亩,占冬小麦总面积的1/3,这不禁引起市场对于保障夏粮生产的担忧。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发出了"最强音","我们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去年到了474公斤,今年到了483公斤,增加了9公斤,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朴素的话语道出人民心中最殷切的期盼,"硬核"的数据坚定人民端稳"中国饭碗"的信心。人民群众必将与国家同向而行,凝聚合力推动"开源节流",携手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粮食自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党和政府始终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果。以水生态保护治理为例,2021年,全国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2.6万个,整改长江干流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2441个,基本完成第一批55个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任务,治理农村河道3800多公里、湖塘1300多个,受益村庄3300多个,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绿色幸福"。在"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进一步为"碧水"之战增强信心,在初步研判我国汛情的同时,向媒体介绍了河湖长制的落实情况和显著成效,用"我们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河湖都有人管有人护"的铿锵话语,给人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共享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可以期待。

"部长通道"是一座联通政府与媒体的"连心桥",是一条通向民心的"快车道"。当党和政府听到了人民群众的最真实声音,媒体掌握了国家大政方针指向的第一手资料,人民群众看到了民生政策落实的最热乎举措,党心民心就能靠得更近,共同奋斗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实,而这正是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最强信心、最大底气。

聚焦"三个全面"打好依法治军"三大战役"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着重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强调。他指出,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

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2012年12月,习近平首次到基层部队视察时,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今年是他连续第十年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此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划的重点就是筑牢"强军之基"。笔者以为,我们要聚焦"三个全面"打好依法治军"三大战役"。

聚焦"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打好"八个坚持"武装头脑的"思想战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依法治军战略,首先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聚焦"如何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问题,提出"八个坚持",即: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这"八个坚持"与2015年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中强调的"五个坚持"基本原则是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我们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透析并吸收"八个坚持"里的新思想"营养",打好武装头脑的"思想战役"。

聚焦"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打好"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行动战役"。纸上画藤不结瓜。共产党人是真抓实干的务实者和行动派。做到头脑上对新思想的"全面把握"之后,行动上的"全面贯彻"就要跟紧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他还围绕深化军事立法工作、做好法规制度实施工作、强化法规制度执行监督工作和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等方面为拉响"全面战役"警报"划了重点"。抓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比如针对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加快完善各行业领域配套规章,以突破壁垒实现以点带面。抓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就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自觉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的带头人。

聚焦"全面汇聚"治军强大合力,打好"上下同欲"履职尽责的"同心战役"。上下同欲者胜,五指合力才能干成事。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亦需要全面汇聚强大合力。强大合力从何而来?军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军的制度和机制,不断加强全面依法治军的顶层设计,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地写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军事篇"和实现强军目标的"法治篇"。全面依法治军是全面依法治国"总盘子"里的"一子",全面依法治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全面依法治军也离不开各级认真履职尽责,法治工作机构发挥职能作用,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带头依法办事,普通干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上下同欲,履职尽责打好"同心战役"。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